推荐活动

肿瘤生物标志物开发的新技术

首页 » 研究 » 肿瘤 2015-05-11 赞(3)
分享: 
导读
绝大多数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无法归咎于单基因突变,而是信号通路网络中多个基因相互影响的结果。

绝大多数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无法归咎于单基因突变,而是信号通路网络中多个基因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在肿瘤个体化医疗上,基因测序仅限于某些靶向药物疗效的预测,如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可使用易瑞沙治疗,但这部分患者的数量不足30%。对于无基因突变的患者或者非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个体化治疗而言,基因测序对于预测疗法是否有效并无太大意义,有望取而代之的则是检测失调的信号网络中的关键蛋白质(尤其是其活性形式,如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为了满足微量样品中蛋白质的检测要求,美国proteinsimple公司开发了微流蛋白免疫分析技术(NIA,即NanoPro)。斯坦福大学Felsher组的研究人员率先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NanoPro用于多种临床肿瘤样本中的蛋白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文章。他们选择NanoPro,正是由于其所需样品量少,通过穿刺活检获得的样品即可满足检测所需,通过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能进行药物疗效监测。

NanoPro检测原理是基于每种蛋白质都带有电荷,称为等电点。当蛋白质等电点与溶液pH值相同时就不再带电。蛋白质在pH梯度胶(由两性电解质组成)中根据等电点进行分离时,磷酸化异构体通常比非磷酸化异构体含有更多的负电荷,即pH更小,因此通过等电分离就可将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区分开来,后续利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即可检测感兴趣的靶蛋白。整个实验无需磷酸化特异性抗体,即可观察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百分比含量。因为实验所用的是通用抗体,更可让研究人员观察到靶蛋白的整个异构体谱图,从而帮助发现新的异构体。

在立普妥治疗低分化淋巴瘤的II期临床试验中,Felsher组的研究人员通过NanoPro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的患者肿瘤细胞中磷酸化STAT3STAT5水平都会明显降低,这两个靶点有望成为药物疗效预测指标。

随着Felsher组的文章报道,不少敏锐的研究人员认识到NanoPro的独特价值,并开始用其观察肿瘤相关蛋白质的完整谱图,以期发现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其中MD安德森癌症中心、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都接连发现在多种肿瘤中常见的AKT家族成员具有多种异构体。随后一家生物制药公司Onconova发现,他们公司生产的某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II期试验中有起效的病例里有36%存在AKT2异构体的明显下降。

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在于能否发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而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全面了解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尤其是其活性形式的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肿瘤个体化治疗。(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