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2015第二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15-05-26 生物谷 赞(6)
分享: 
导读
2015年5月8日,北京市丰台区,北京青龙湖国际生态城东方美高美国际酒店会议大厅。关于诺贝尔奖,关于肿瘤,关于中医药,关于中美医疗模式,这些听起来有些宏大的话题正在中外顶尖的学者专家的热烈讨论中带动起一波又一波的议论热潮。

2015年5月8日,北京市丰台区,北京青龙湖国际生态城东方美高美国际酒店会议大厅。关于诺贝尔奖,关于肿瘤,关于中医药,关于中美医疗模式,这些听起来有些宏大的话题正在中外顶尖的学者专家的热烈讨论中带动起一波又一波的议论热潮。

这些专家学者中有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有美国科学院院士,有麻省总医院肿瘤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国医大师,有知名医院院长……他们位于世界相关领域最前端的研究与学术思想使得这一天的研讨分外珍贵,而促成诺奖得主、中美院士难得同台“碰撞”的机缘正是第二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

本届峰会的发起人,2009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获得者杰克・绍斯塔克在启动仪式上 介绍了发起峰会的初衷:“首届峰会是2014年3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发起人理查・罗伯茨希望通过峰会为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提供相应的平台,让他们跟诺奖得主和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在首届峰会结束后,参与峰会的诺奖得主们决定应该把它变成一年一度的活动,每年选取不同的主题,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独一无二的平台,促进中国和世界在科学方面的交流。希望通过这次峰会能够促进中国的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促进思想的交流,培育创新性的思维,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人类健康的认识。”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本届峰会主席王国强也在峰会发言中强调:“在卫生工作中,要把重点前移,重心下移,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得了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这才是有效保障群众健康的治本之策。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和特色,加快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与旅游、养老、文化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中的作用。”

“希望诺奖医学峰会办出特色和成效,发挥中医药学联系世界的桥梁作用,把现代医学的理念引进来,让有特色,有优势的中医药学融进去,为推动融合中西医医学思想为一体的现代医学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陈竺副委员长在向峰会发来的致辞中也对峰会给予了高度期望与评价。

在峰会的启动仪式上,由各位专家揭晓了首届“诺奖之星(肿瘤领域)”医学盛典评选结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黄宇彬博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麦海强教授等十位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青年骨干专家获得首届“诺奖之星”的殊荣。

更值得一提的是,首届“诺奖之星”评选将中医药学领域列入参选评奖范围,国医大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大宁表示:“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中医药无比珍贵,要重新开发出让全世界人民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价值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技术攻坚。现代中医药学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医的文化精髓,又要兼收西医的理论基础。中医在世界范围的教育交流合作,让五千年的中华国粹中医药服务全社会,造福全人类。”

本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为中美两国的顶尖学者提供了难得的交流讨论的机会,峰会启动仪式结束后,各位专家在四个分论坛中的发言与讨论也是各有特色,为中外医学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中美院长分论坛上,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主任丹尼尔・哈伯(Daniel A. Haber)分享了美国肿瘤患者的就医过程:如果一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来到癌症中心,不会让她去看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专家,得到不一样的医嘱。而是把各个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她的病情,然后给出统一的答案。其中既包括肿瘤医生、外科医生,还有放射专家、诊断学专家等等。

虽然这样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但是能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丹尼尔博士认为,过去十年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许多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跨学科医生间的诊疗合作。

相比之下,中国在肿瘤治疗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坦言,这一差距首先体现在治疗规范上。对于一个肿瘤病人,能不能化疗,什么时候手术,很多医生并不十分清楚。虽然我们也拥有许多治疗癌症的新技术,比如腹腔镜、微创技术、达芬奇机器人等,能够使手术更成功,病人痛苦更小,但是中国医生忽略了最基本的临床分期,这是十分危险的。在这一点上国内肿瘤治疗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虽然在肿瘤治疗方面,国内与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就理论与实践效果来看,中医也有着西医无法企及的优势。在“中西医融合与发展”分论坛中,既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随着医学发展,人类可以控制的疾病越来越多,但是也还有很多疾病研究得不够深入,这时,中医药在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和预防保健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国际社会所认知和重视。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很可能为未来的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推进学术进步,提高疗效,保持特色,突出优势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中医产业发展的方向,始终坚持中医药的原创思维,这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013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也在“生命的意义-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分论坛中发表了精彩讲话,“中国诺奖之路”分论坛则由诺奖得主与中国院士对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进行了展望。

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在最古老的国度产生了最发散的思维碰撞,这仅仅是中国诺奖之路的一步,在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中,中国专家学者更会突破地域的壁垒,完成越来越多的创新性发展和独创性研究,将诺奖峰会作为展示中国的窗口。(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