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一篇坏论文骗了百万人 他是怎么做到的?

首页 » 产业 » 杂谈 2015-06-05 MedSci 赞(9)
分享: 
导读
一位科学记者,组织了一项临床试验,证明了“巧克力能减肥”,这个结果经欧美诸多大媒体报道后,影响了上百万读者。随后,这位调皮的记者站出来宣布,他跟媒体开了个玩笑,用真实的研究、真实的数据、真实的论文,得出了不靠谱的结论。

一位科学记者,组织了一项临床试验,证明了“巧克力能减肥”,这个结果经欧美诸多大媒体报道后,影响了上百万读者。随后,这位调皮的记者站出来宣布,他跟媒体开了个玩笑,用真实的研究、真实的数据、真实的论文,得出了不靠谱的结论。一时间,舆论大哗,有批评媒体偷懒、无知的,也有批评这位记者“钓鱼执法”、违反伦理的。


这位记者名叫JohnBohannon,在牛津大学获得过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曾为《科学》、《探索》、《连线》等知名杂志撰稿,现为哈佛大学伦理与卫生项目访问学者。在担任《科学》杂志撰稿人的时候,他就已经干过一次“钓鱼”的事:他编了假名字、杜撰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研究所,给一些向作者收费的学术杂志寄去假论文,结果有超过半数的杂志接受了论文,根本没有看出论文中存在的明显缺陷。

这一次,Bohannon玩得更大。他与人合作,组织了一个临床试验,故意把这个临床试验设计得很糟糕,样本量小到只有15位受试者,却要检测许多指标,这样,很容易就会有一两项指标得到统计学显著性。在得到巧克力能减肥的试验结果之后,他故技重施,用假名字、假单位,把论文寄给一些向作者收费的学术杂志。很快,一家名为《国际医学档案》的杂志接受了这篇论文,在收了600欧元以后,就把它发表了。

论文发表以后,Bohannon根据这项研究写了一篇新闻通稿,发在一家专门发布新闻通稿的网站上,这个网站会把新闻通稿发给5000位记者。这份新闻通稿成功地“钓”到了一些记者,于是德国的《图片报》、英国的《每日快报》、美国的《赫芬顿邮报》都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了这项研究。由于这些媒体的发行量巨大,因此据估计这则科学坏新闻骗到了数百万人。

当然,Bohannon的目的不是骗人,所以他很快撰文揭露了他自己的这个骗局。在文章中,他指出,发表新闻的记者很少有人联系过他(也就是那位杜撰的研究者),即使有,也只是问了一些敷衍了事的问题,从这些新闻报道也看不出记者曾经咨询过其他专家。所以,Bohanon认为,这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才是这个“饮食热潮的伪科学骗局”的罪魁祸首。

也不是所有的媒体记者都是混饭吃的。有位来自美国记者就研究所和样本量的问题向Bohannon发出了询问,Bohannon没有正面回答,这位记者就没再打电话来。Bohannon称,他后来没看到这位记者报道这则新闻。

就这位美国记者本人而言,他可能没有做错;但从这则新闻的整个转播过程来看,由于这位记者以及其他可能看出问题的记者没有进一步地追问(因为一般来说这确实不是他们的职责),造成错误信息的单方面广泛传播,在Bohannon“自首”之前,媒体上几乎看不到质疑出现。这一点跟我们国内医疗新闻的一些歪曲报道有点像,不一定所有的媒体人都在做歪曲报道,但是由于媒体界纠正歪曲报道的动力不足,导致假新闻、坏新闻畅通无阻。

在中国,健康养生方面的伪科学可能比欧美国家更为严重。这两天有一则新闻称,浙江一女子在微信朋友圈中看了“阴阳水减肥法”,一次喝了6斤水,导致胃黏膜撕裂而吐血。不但微信朋友圈是重灾区,甚至政府主办、有正规刊号的报纸杂志,刊登伪科学养生文章的也比比皆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晓东教授曾在微博上吐槽:“某著名电视台找我做节目:绿茶可防癌。我反对他们的观点,世界上没有抗癌食物存在!他们说这不符合大众的期望,即使这是真的…”

另外,在对科学研究的解读方面,也有很多不严谨的事例。比如有些药物或者食物、保健品,仅仅有一点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的结果,媒体就对其疗效进行夸大的宣传。

有人说,要揭露坏科学和坏新闻,不应该使用“钓鱼执法”这种比较极端的方法,Bohannon的做法违反伦理,会削弱科学和新闻的公信力。我认为,选用比较安全的钓饵(比如巧克力),并且在鱼儿上钩之后及时“放生”(公布真相),不会伤害公众,也不会削弱科学和新闻的公信力,被削弱的,只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学术杂志和大众媒体。(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