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遗传性肥胖治疗靶点在肠道菌群

首页 » 研究 2015-07-23 文汇报 赞(9)
分享: 
导读
“我的胖,是因为遗传”——这句话可能不再有科学依据,因为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领衔的中、美、英、德、法联合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遗传性肥胖的发病机理——即便是遗传性的儿童肥胖症,治疗靶点也并非在人自身的基因,而在肠道菌群,这将改变目前遗传性肥胖患儿无药可医,最终几乎都在30岁前死于肥胖综合症的现状。

  “我的胖,是因为遗传”——这句话可能不再有科学依据,因为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领衔的中、美、英、德、法联合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遗传性肥胖的发病机理——即便是遗传性的儿童肥胖症,治疗靶点也并非在人自身的基因,而在肠道菌群,这将改变目前遗传性肥胖患儿无药可医,最终几乎都在30岁前死于肥胖综合症的现状。
  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顾名思义,是由人的基因缺陷所决定的。但遗传性疾病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仍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预和推动,与人共生的肠道细菌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赵立平课题组的发现,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可以通过后天肠道菌群的改善来改变。
  儿童遗传性肥胖患者又被称为小胖威利患儿,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由于先天染色体缺陷,这些孩子在婴儿期非常瘦弱,断奶后却会因为难以抑制的饥饿感出现严重的暴食症,导致重度肥胖,有些患者的体重在3岁就可以达到40公斤以上。患者在儿童期就会出现呼吸睡眠暂停、血糖过高及心脏病等并发症,大多数患者的生命在30岁前、甚至成年前就终结。美国、日本等都有关于小胖威利综合征这一罕见基因病的研究,但至今唯一的发现就是这一综合征与基因缺陷相关。
  当前临床上控制遗传性肥胖患者体重,主要是使用抑制食欲的药物、肠胃道部分切除手术,或者长期低卡路里膳食。但是,这些治疗手段对于小胖威利们几乎都无效果。于是,如何有效帮助小胖威利综合征患儿控制体重便成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两年前,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发现了肠道菌群中导致人体肥胖以及肠道炎症反应的“坏菌群”后,开始在临床治疗中对住院的小胖威利患儿和单纯性肥胖儿童提供以全粮、中医药食同源食品和益生元为核心的膳食,一方面为人体均衡提供所需的营养素,同时增加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复杂碳水化合物。
  经过12周的营养干预后,在没有外加锻炼的情况下,小胖威利们与单纯性肥胖患儿一样,饥饿感明显缓解,暴食症得到较好控制,体重显著下降,血糖、血脂、血压等各种代谢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表现最突出的实验志愿者经过430天营养治疗,体重由140公斤下降至73公斤,一位6岁、体重已经达到56公斤的患儿,在3个月中体重减少到26公斤,并长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体重下降和代谢改善的同时,患儿全身性的慢性炎症逐渐减轻,血液中细菌产生的能引发炎症的毒素也在减少。这些迹象表明,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新方法能有效降低小胖威利的体重,并且菌群的变化可能与疾病改善有关系。
  赵立平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发现,小胖威利们与单纯性肥胖儿童具有类似的菌群结构失调特征。经过膳食干预后,小胖威利患儿的菌群结构也都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升高,能够产生引发炎症的毒素的病菌以及能够将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成分转变成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毒素的细菌量均有减少。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的《细胞》和《柳叶刀》联合支持的开源杂志《E生物医药》上。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1 条评论
  •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