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肝炎日:关于肝炎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与误区
导读 |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今年肝炎日的主题是“抗击肝炎,预防先行——疫苗接种好,铸就健康路”。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今年肝炎日的主题是“抗击肝炎,预防先行——疫苗接种好,铸就健康路”。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所谓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肝炎病毒(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其可怕之处不仅在于传染性,也在于未知状况下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像近期台湾艺人安钧璨就因为肝癌复发去世,年仅32岁。目前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患有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每年近15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而且目前全世界尚没有根治乙肝及其并发症的特效药物。
不过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的努力,病毒性肝炎也渐渐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首先肝炎与肝癌之间的关联,最近日本理化学所(RIKEN)的科学家们利用全基因组测序首次证实,慢性肝炎感染和炎症可能对肝脏肿瘤中发现的基因突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们发现虽然基因表达的模式——如RNA测序所示,在肝细胞癌和胆管表型肝癌之间是不同的,并取决于组织学类型,但是细胞中的总体突变模式,在感染丙型或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所显现的肿瘤之间实际上是相似的,不同于没有这种感染的患者肿瘤。这种相同的聚类,在病因学充分理解的癌症中也曾发现,例如黑色素瘤(UV光)和肺癌(吸烟)。
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可能表明在具有肝炎感染的患者中,癌症——甚至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癌症,可能来自于相同的细胞,也许是肝脏祖细胞。在没有感染肝炎的患者当中,没有发现任何聚类,这表明他们的癌症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细胞来源。
关于这一点,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乙型肝炎通过刺激一些过程夺去了机体免疫细胞发挥功能必需的关键营养物质。在感染的沉默期内,一些特化的抑制细胞通过切断食物供应关闭了免疫反应。这是肝脏保护自身免受炎症和免疫损伤的途经之一,同时也阻止了除去HBV一类的病原体。
这阐明了营养供应调控免疫系统的机制。它们还表明了,诸如gMSDC一类的抑制细胞或许在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组织的一些情况下,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是对捐献器官产生免疫排斥时有可能具有临床用途。
此外这种疾病与目前热门的肠道细菌有何关联呢? 台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发展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幼儿往往比成年人更易于患上慢性乙肝?”这个问题。他们指出,肠道菌群组成在肝脏对HBV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更年幼的小鼠可能更容易患慢性乙肝,因为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群尚未稳定。成年人的肠道微生物群已经稳定,更容易患者急性乙肝;然而,成年小鼠的肠道菌群被抗生素打乱了,对HBV感染的响应与年轻小鼠相似。
为了治疗肝炎疾病,一些科学家也尝试采用最热门的技术进行研究,如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探讨了靶定HBV抗原(HBsAg)编码区的CRISPR/CRISPR相关Cas9系统在细胞培养系统和活体动物体内的效果。
他们通过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了细胞培养基和小鼠血清中的HBsAg水平。利用定量PCR和HBsAg表达,研究人员评估了小鼠肝脏组织中的HBV DNA水平。结果发现,经过CRISPR/Cas9处理后,细胞培养物和小鼠血清所分泌的HBsAg量降低。因此,CRISPR/Cas9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从而可能是HBV感染一种新的治疗策略。Nature子刊:我科学家利用CRISPR破坏乙肝病毒
附:关于乙型肝炎的6大误区
误区1:乙肝病毒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正解: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从医学角度来说,普通的工作、学习等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血液、体液、注射及性接触等传播,通过消化道并不会传播。也就是说,只有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时不慎接触到了口腔或皮肤的破口,或是新生儿剥离胎盘时接触到患者母亲的血液等,才有可能被传染。与乙肝患者一起就餐、相互握手、互相拥抱、礼仪性接吻、同室居住、一起上班上课等,都不能构成感染。这也是国家出台关于入职入学体检时不再查乙肝相关指标的依据。而且90%成年人对乙肝都有免疫力,感染乙肝病毒后往往可自愈,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此外,蚊虫叮咬会传播乙肝病毒也没有可靠的依据。
误区2:我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没必要看医生
正解:不能因为无异常感觉就忽视定期检查
由于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经常是静悄悄地引起肝细胞损害、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发现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就要定期(3~6个月)到医院检查肝功、病毒学及与肿瘤相关的各项指标,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误区3:乙肝是不治之症
正解:只要能坚持正规治疗,患者可正常生活
许多乙肝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上了乙肝,就开始忧心忡忡,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其实,乙肝并不可怕,只要相信科学,坚持正规的长期治疗,保持积极、客观的心态,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获得很好的控制,而能够正常学习、工作,正常生活(包括结婚、生育)。
但是,李慧同时提醒,广大患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乙肝与许多慢性疾病一样,也是一种慢性、长期性、进展性的疾病,对于大多数慢性疾病来说,目前的医疗水平追求的目标不是治愈,而是追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最大程度地减少慢性疾病给患者生命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误区4:“小三阳”好“大三阳”不好
正解:关键在于HBVDNA是否阳性
“大三阳”和“小三阳”有什么区别呢?是不是“小三阳”好,而“大三阳”不好? 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轻重要看肝功能等指标的好坏;传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中在HBVDNA(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不到后,如果伴随大三阳变成小三阳,提示病毒在被清除中,但如果HBVDNA仍然阳性,即使已变成小三阳也还是有病毒活动。因此,对于大小三阳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好坏之说。
误区5:得了乙肝就等于得了肝癌
正解:所有乙肝都会发展成肝癌
一般而言,肝癌患者都要经历由肝炎向肝癌过渡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乙肝患者而言通常会持续二十余年。那么,是不是得了乙肝就意味着得了肝癌呢?
乙肝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最后成为肝癌,但并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成肝癌,在肝硬化患者中,有20%~30%恶变为肝癌。因此,乙肝患者需定期检查,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病变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科学预防肝病恶化。
误区6:乙肝会遗传,不能结婚、生育
正解:乙肝携带者也能生出健康宝宝
慢性乙肝是传染性疾病而非遗传性疾病。男性携带者生孩子基本不受影响。女性携带者生育如果进行母婴阻断技术,可以使95%以上的乙肝携带者生出健康的宝宝。即便是乙肝患者也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结婚、生育。但千万记住一定要去妇产科及肝病专科咨询、就诊。
还有社会上传说,既然准妈妈的产道分泌物和血液中含有乙肝病毒,那么采用剖宫产,避开这些,宝宝就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剖宫产是手术,会引起出血,谈不到宝宝不接触妈妈的血液。医学上的研究已经证明,剖宫产不会降低乙肝垂直传播的概率。
误区7:一针乙肝转阴根除病毒
正解:不可能
一些不法医疗机构正是看准了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于求治的心态,大打“包转阴”、“包治愈”的广告,相信了这些传言,其结果必然是上当受骗,不仅花了冤枉钱,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治疗时机,严重的还会危及到生命。
广告中所谓的“转阴”实际是指“DNA转阴”。其实,在正规医院应用的抗病毒药获得HBV DNA检测不到(所谓的转阴)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国际上现有药物尚不能作用于病毒复制的“根”,因此,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不可能通过一针或三针就能去“根”。一些在治疗中获得了“表面抗原”转阴的患者,通常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数年)的。因此要准确对待 “转阴”,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和治疗。
误区8:乙肝病毒DNA转阴就可以停药了
正解:不可以
乙肝患者一看HBV-DNA转阴就自认为没事了,自己就把药停了,乙肝随便停药后果很严重。不管是干扰素治疗还是核苷类药物治疗,HBV-DNA转阴,只能是证明治疗有效,而停药是另外一个标准。
干扰素一般建议病人能用够一年左右,根据病人对治疗的疗效来确定是继续治疗还是换用其他方案治疗,不可自己随意停药,以减少病情复发。
核苷类药物治疗的疗程就更长了。有一个大家担忧的问题,就是停药后造成的肝炎复发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在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一定要规律用药,不要随意停药。
对于肝硬化的病人,尤其是终末期的病人,只能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建议终生服药。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