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SOD3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6)
分享: 
导读
SOD3(Superoxide dismutase,extracellular)基因为胞外过氧化物歧化酶编码基因。SOD3是SOD同工酶的一种,与其他SOD同工酶一样,可以消除体内代谢产生的反应氧族,抵御内外环境中超氧离子的损伤。作为唯一可在胞外表达的SOD,其在脉管系统抵御氧自由基所造成损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SOD3以Cu2+、Zn2+为辅基...
SOD3(Superoxide dismutase,extracellular)基因为胞外过氧化物歧化酶编码基因。SOD3是SOD同工酶的一种,与其他SOD同工酶一样,可以消除体内代谢产生的反应氧族,抵御内外环境中超氧离子的损伤。作为唯一可在胞外表达的SOD,其在脉管系统抵御氧自由基所造成损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SOD3以Cu2+、Zn2+为辅基,属于CuZn SOD,分布于血液、淋巴、滑膜液及组织中。

研究表明SOD3基因上的遗传多态现象可以导致其在生成、分泌以及与组织结合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氧自由基在体内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作为机体抵御氧压力损伤的重要一环,SOD3的表达及功能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罹患多种疾病的概率。

基因结构

SOD3全称superoxide dismutase, extracellular,中文名为胞外过氧化物歧化酶。SOD3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4p15.3-p15.1位置,全长6,409bp,共有5个外显子,mRNA长1,984nt,编码2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

基因分子生物学功能

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可产生超氧离子,体内其他物质(如黄嘌呤)氧化时也可产生超氧离子。超氧离子可进一步生成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统称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其化学性质活泼,参与细胞的发育、生长、分化及死亡等过程。低浓度的ROS对于细胞是有利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胞内信号传导和抵御微生物方面。但高浓度的ROS是有害的,可导致衰老以及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同时影响到免疫及内分泌系统。体内存在着酶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antioxidants,AOX)。当AOX与ROS达到平衡时,ROS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而当ROS过多或者AOX过少时,平衡被打破,积聚的ROS就会对细胞造成损伤。

SOD催化的反应是将两个超氧离子与两个氢离子催化生成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 ,生成的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CAT)的催化下进一步分解成水分子和氧气分子,由此,通过连续反应将对人体有害的超氧离子转化为水和氧,SOD在整个AOX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参与体内各个反应体系最终超氧离子的清除工作,可参见图1。
                                                                         SOD清除超氧离子示意图

SOD3是SOD同工酶中唯一可在胞外表达的酶。在血液、淋巴及滑膜液中SOD的活性作用主要由SOD3来发挥。在血管壁及管腔中SOD3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诸如锻炼、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II、NO以及高半胱氨酸等。除了在产生和分泌中所受到的调控外,SOD3与组织的结合能力也受到NO、高半胱氨酸及肝磷脂结合位点遗传多态性的调节。

                                                                机体内三种SOD同工酶的催化反应示意图

SOD3分布于胞外环境中,主要负责胞外环境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工作,如图2所示,三种SOD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是分布位置各不相同[1, 2]。由于SOD3是唯一可在胞外表达的SOD,故在血管中,SOD3是主要的活性SOD。它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内源性NO,保证其可以在内皮细胞扩散到管壁平滑肌细胞时不被过氧化物降解。NO继而激活可溶性鸟嘌呤环化酶(sGC),催化次级信号传递因子环鸟嘌呤单核苷酸(cGMP)产生。sGC的活化有赖于NO与sGC的亚铁血红素环结合形成亚硝基血红素sGC,亚铁血红素进而从卟吩环中脱出,触发GTP的结合及cGMP的形成。cGMP激活两种特殊的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GI及PKGⅡ(图3),其中PKGI是调节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主要激酶。


                                                                                  cGMP通路示意图

cGMP激活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Gs)从而磷酸化三种重要的蛋白,最终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

NO潜在的血管保护作用机制有:①NO的血管扩张作用;②NO的抗血小板作用;③NO的抗粘附作用;④NO的抗增生作用; ⑤NO的抗氧化作用。而体内外实验表明,NO抗氧化作用机制可通过诱导SOD3表达实现。

参与的通路

SOD3作为抵抗活性氧的SOD酶之一,是唯一分布于细胞外的,因此,在血液中分布的SOD3对于脉管系统的内皮免遭超氧离子的损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发病因素,为进行性疾病,近年来的损伤反应假说已为人们所公认,亦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内皮损伤。这一学说认为,多种因素(包括机械的、化学的、免疫的等)的刺激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内皮细胞发生功能性(如通透性和分泌功能等)和器质性(剥脱)改变,使动脉内膜的平滑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加上脂质代谢紊乱,血液中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以脂蛋白的形式从内膜受损处进入动脉壁,沉积到内膜下层、平滑肌细胞间、胶原和弹力纤维上,引起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平滑肌细胞和来自血液的单核细胞吞噬大量的脂质成为泡沫细胞,脂蛋白又降解释放出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其他物质。同时,血小板又可迅速粘附、聚集于受损处,并被暴露的胶原等激活,释放出一些物质。其中,血栓烷A2(TXA2)能对抗血管壁合成的前列腺素(PGI2)的使血小板解聚和血管扩张的作用,而促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和血管收缩;还有多种促使细胞生长分裂的生长因子。内皮细胞损伤、血脂沉积和血小板粘附可激活内皮细胞和动脉中层的平滑肌细胞,使之大量合成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使自身和周围细胞大量增殖。增殖的平滑肌细胞还可迅速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通过以上多种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急性变化激活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狭窄、闭塞,造成主要分支血管(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供应心肌的大面积急性缺血、坏死,造成心肌梗死。

从缺血到梗死的变化过程中,早期(即在15-20分钟内)即发生再灌注,则足以防止进展为梗死,因此尽快尽力挽救缺血的心肌(进行再灌注治疗:溶栓或机械扩张)则成为治疗的首要任务。然而,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它是否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关键在于缺血时间的长短,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以及对氧的需求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是80年代以来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发病机制学说众多,但尚未具体阐明。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即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后,再打开结扎的动脉,使血流重新开放,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灌注,它实际上是缺血的延续和叠加,使损伤加重。可能原因有①心肌细胞肿胀压迫微血管;②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阻碍血液灌流;③心肌细胞收缩形成严重收缩带,压迫微血管;④微血管堵塞。

2)钙超载。钙超载引起严重的功能及结构障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钠的平衡障碍;②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酸中毒;③线粒体受损ATP生成障碍。  

3)白细胞积聚。①嵌顿、堵塞毛细血管有助于形成无复流现象;②释放炎症介质,增加血管通透性、引发水肿;③释放溶酶体酶,使组织发生蛋白水解性破坏和液化;④产生氧自由基而损伤组织。

4)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缺血造成心肌对氧的利用能力受限,有氧代谢严重受损;②ATP合成的前身物质(腺苷、肌苷、次黄嘌呤等)在再灌时被冲洗出去,失去物质基础;③线粒体膜发生氧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线粒体受损。

5)自由基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各种学说,无一不与自由基的作用有关,它即使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唯一发病学因素,至少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①由氧诱发的自由基可产生过多的抗氧化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同时这些酶类单位酶量的活性下降,引发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超微结构严重受损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②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改变膜酶、离子通道的脂质微环境,从而使膜通透性增高,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膜上Na+-K+-ATP酶失活,可使细胞内Na+升高,Na+-Ca2+交换增强,而使细胞内钙超载。
③脂质过氧化或细胞内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使富含磷脂的线粒体膜的液态及流动性改变,导致其功能障碍,高能磷酸化物产生减少,细胞丧失能量贮备,不能将肌浆中过多的Ca2+泵出或吸收入肌浆网,致使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加上细胞外的Ca2+终于造成细胞内Ca2+超载,导致细胞死亡。
 ④脂质过氧化造成细胞成分间的交联(脂质-脂质交联、蛋白-蛋白交联、脂质-蛋白交联、蛋白-胶原交联),使整个细胞丧失功能。
⑤缺血/再灌注时,微粒体及质膜上的脂加氧酶(lipoxygenase)及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激活,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在加强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的同时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如前列腺素、血栓素等,造成微循环障碍,出现无复流现象。

以上是氧自由基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中参与的一些机制。可以看出,氧自由基对于血管内皮的损伤在疾病的发展中是关键环节之一,而血管中分布的SOD3对于活性氧的抵御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延缓血管内皮损伤的过程。
评论:
评 论
共有 1 条评论
  • 孜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