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周道斌:基因检测是方向但还没那么“神”
导读 | “常见病还谈不上,血液病相比一些心血管疾病等还是属于发病率偏低的,现在发生率确实比原来要高,但是上升的幅度也不是很大。”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周道斌告诉寻医问药网编辑,而且现在治疗手段在进步,药物不断增多,血液病的治疗整体是比较乐观的。 |
不久前上映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女主角同时也是故事原型熊顿患上血液肿瘤——淋巴瘤,最终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而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日本著名男演员高仓健、著名相声大师笑林……这些熟悉的名字都因为血液肿瘤辞世,这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血液病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有人认为其已经成为常见病。
“常见病还谈不上,血液病相比一些心血管疾病等还是属于发病率偏低的,现在发生率确实比原来要高,但是上升的幅度也不是很大。”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周道斌告诉寻医问药网编辑,而且现在治疗手段在进步,药物不断增多,血液病的治疗整体是比较乐观的。
但乐观不等于易治。有报道表示,血液疾病的治愈率达70%,对此,周道斌告诉小编,血液病分包括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不同病种,各个疾病的治愈率是不同的。
“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血液病的治愈率在不断上升,这个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笼统地说到了70%那就太高了。”周道斌强调。
当然,普遍来说,血液病的治疗还比较乐观,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也有“拦路虎”——最重要的是要有供者。供者的主要来源以前陷于同胞兄弟姐妹,而且要求配型完全相合。因此,现实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得了血液病,会再生一个孩子来拯救生病的孩子。
对此,周道斌认为“这个是可以的,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实施起来比较难”。
首先,时间上来不来及。孕育一个孩子要怀胎十月,这十个月期间,孩子病情如何发展,能不能等得了?这是未知数。
其次,生下来的孩子是不是一定会成功配型?答案是不确定的,即便是亲生的兄弟姐妹,能够找到供者的可能性大概也只有25%~30%。
再者,伦理上过不去。仅靠脐带血是不够的,但刚生下来的婴儿就让他去捐造血干细胞,从伦理上就很难过关。因此,周道斌认为“理想是很好的,但很难照进现实”。
如果兄弟姐妹中没有能配型成功的,接下来就只能通过骨髓库等寻找供者,这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找到供者。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供者来源少都困扰着血液病患者。
直至今年,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领衔、历经十几年的研究发表,得出亲缘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移植等同疗效的结论,突破了原有的供体限制,让所有血液病患者都可以从父母或者子女中找供者。但很多患者依然受限于高昂的费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液病诊疗也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利用基因技术诊断和治疗血液病,为临床靶向治疗带来了获益。但周道斌也提出“基因检测应用于临床还有待思考。”
“我们对人类的认识还很肤浅,仅仅靠几个基因来解释问题,我觉得离治疗疾病或者认识生命构成都还离得太远了,我们现在有点把基因拔得太高,把作用夸得太大了。”周道斌举例说,大街上随便拉人去检测基因,可能80-90%都存在基因缺陷,但这些人不一定都有病或者都会得病。
周道斌认为,走向基因检测的个体精准医疗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指望检测一下基因就能把病治好,现在还做不到,他认为还在入门阶段。
此外,周道斌提醒,对于疾病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百姓感觉不舒服就去看医生,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当然,做到早诊早治并不容易,不但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达不到,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也不可能都做到三五个月就去查一次体,那也是很大的经济浪费。”所以,周道斌建议,还是按照“老规矩”,尽量有病就看医生,不能拖着,树立起良好的健康意识。
专家介绍:
周道斌: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于血液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