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生集团:有多难?能走多远?
导读 | 在中国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大趋势下,今年以来,各地“医生集团”在公立医院的体制内外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然而,医生自立门户组建的“医生集团”,也面临公司注册、体制排异、患者吸引、营利模式、利润分配等多重困境。 |
导语:在中国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大趋势下,今年以来,各地“医生集团”在公立医院的体制内外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然而,医生自立门户组建的“医生集团”,也面临公司注册、体制排异、患者吸引、营利模式、利润分配等多重困境。体制内的身份也让医生集团这一营利性组织身份颇为尴尬……医生集团的真正发展,恐怕还面临从多点执业到自由执业突破等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现有模式下,医生集团究竟还能走多远,尚未可知。
生病去医院,这对老百姓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医院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医疗质量的保障。但随着近期医生集团的集中涌现,医生开始抱团,打造个人或团队的品牌,或许在未来,老百姓看病去哪家医院已经不重要,开始由认“庙”变为认“和尚”。
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也将于9月18日-20日举行,医生集团的数量骤增、不断吸引资本的同时,恐怕还面临诸多开放的执业平台、如何盈利等压力,医生集团能走多久,恐怕还是未知。
医生集团要运行,关键是寻找合适的执业平台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基金会投资兴办的上海德济医院近日宣布,开放医疗平台和重症监护平台,欢迎任何形式的医生组织和医生个人“多点执业”。这也是国内首家公开宣布为“医生集团”提供开放式执业平台和手术保障的医院。
在中国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大趋势下,今年以来,各地“医生集团”在公立医院的体制内外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然而,医生自立门户组建的“医生集团”,也面临公司注册、体制排异、患者吸引、营利模式、利润分配等多重困境。
上海德济医院创始人、执行院长郭辉表示,在国内大热的“医生集团”,在美国被称为“医生GROUP(组织或团队)”,类似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组织。组织要运行,关键是寻找合适的执业平台。
“我们是神经医学专科医院,以手术为主,结合我们医院的特点和平台优势,医生可来这里开展手术。我们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和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为团队培养、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提供保险。”郭辉介绍。
向医生开放多点执业平台,尤其是向医生集团开放,这也为当下势头正猛的医生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数量+资本,医生集团需要的不止这些
近一段时间以来,医生集团成为医疗圈的最新热点,仅2015年以来,新成立的医生集团就超过20家,资本方也向医生集团抛来了橄榄枝,就在今年,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牵头发起的“大家医联”平台获得投资机构两千万投资,彼时,这个被称为中国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才刚刚成立两个月,这也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巨额投资的体制内医生集团,而2014年7月份创建的张强医生集团也已经获得了5000万元首轮融资。
不断增加的数量和资本方的青睐,让医生集团在医疗领域风光无限。冷静下来,医生集团的真正落地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医生集团是伴随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而出现的,真正拥有开放的执业平台、实现盈利,甚至解构现有模式,让医院仅成为执业场所,似乎还为时尚早。尤其是现有医生集团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来自体制内的医生创建的,体制内的身份也让医生集团这一营利性组织身份颇为尴尬……医生集团的真正发展,恐怕还面临从多点执业到自由执业突破等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现有模式下,医生集团究竟还能走多远,尚不可知。
■ 热议焦点
开放的执业平台?现实少而又少
如前文提及,郭辉决定开放德济医院,使之成为医师多点执业的一个平台,借此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就合作对象而言,记者获悉,德济医院更倾向于与体制内或体制外的医生集团合作,该院与医生集团合作的初期,拟采取“组建独立考核科室或中心”的形式,科室独立核算,核算方式由双方讨论共同确定。德济医院会向后者提供人事、后勤、市场、宣传等管理成本的培育和支持,帮助合作方壮大,使其最终发展成为独立运行的专科中心或专病中心。随后,德济医院再进一步帮他们发展成为专科医院。
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合法手续及风险控制方面,德济医院将从购买医疗事故险、专门的处理团队、政府的医调委、上海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四个方面联动,解除其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目前与医生集团有合作的执业平台多为民营医院,要让更多的医疗机构作为执业平台,尤其是吸引公立医院的加入,这在目前大部分医生集团创始人仍与医院存在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似乎并不现实。
执业平台的开放对百姓来说,无非是多了一个就医地点,在就医认医院品牌的固定思维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开放的执业平台之外,如何吸引患者亦是摆在医生集团面前的问题。
尴尬的身份?医疗机构还是营利性企业
医生集团自身的性质,似乎也颇为尴尬。
同仁医院院长伍冀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对于医生集团的态度,首先要明确,它究竟是医疗机构,还是公司。“如果是医疗机构,就应该有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如果未来医生集团发展也像国外一样,作为医院,只能应战,这也是医改进入深水区的一部分。”
另一种可能的身份便是营利性机构,尴尬的大概不仅有医疗集团这种形式,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和事业单位属性的前提已经决定,体制内医生创建医生集团的处境也颇为尴尬。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当医生集团成为现实,医院如何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模式?”的内部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提出,医生作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在不脱离体制的前提下组建医生集团,从事营利性活动,是否有违相关规定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兼任职务领取报酬”。
中央纪委法规室在今年2月份对于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人员可否兼职的回复中提及,需要区分不同情况。“事业单位中的科级及以下人员,应当遵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关于兼职问题的规定。”
超越“走穴”外的真正营利?恐怕很难
探索自由职业之路或真正实现医生价值,医生集团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言归正传,医生集团终究是要实现营利的。超越“走穴”的实现路径似乎并不清晰,专家劳务费、挂靠医院的商业模式未必能够长久,而自建医院的模式也并不十分现实,其中的成本投入、风险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国内部分医生集团的收入也多来自技术输出和培训,以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为例,私人医生工作室是建立在爱康国宾这个完善的医疗机构的基础上,表面上来看,专家参与医疗活动有了一个合法的医疗机构,而且这个机构有完善的场地、设备等。记者从爱康国宾方面了解到,运营、营销及硬件软件的配置均由爱康完成;而医生,只需要做专业之内的事情,为患者看好病,至于双方运营营收分配,目前没有确定,如果私人医生工作室公司化,会有决策。
另一个例子便是哈特瑞姆医生集团,集团依托北京哈特瑞姆医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医生控股;创始专家现阶段暂时兼职,集团运营人员和派驻的主治医生全职。合作模式则依靠单纯技术输出和培训(限于和外地医疗机构合作,不直接负责病源);全程管理(限于和北京地区民营医疗机构合作,负责病源及整个疾病的管理),致力于打造和落地医疗机构合作(现阶段)+哈特瑞姆心律专科诊所(工作室)+哈特瑞姆心律专科京沪旗舰店+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全国加盟/连锁店的模式。
在医生集团平台,超越集体“走穴”的盈利模式,目前似乎并不清晰,郭辉表示,独立的企业运行需要市场、行政、后勤等多配套部门,初创期的“医生集团”很难支撑这一庞大的成本。“医生集团相当于初创的民营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的运行、发展,需要适配的机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比喻。
同仁医院院长伍冀湘也曾表示,医生集团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是主流,但目前在国内,这种形式依然是少数,是多点执业政策逐步松绑后出现的现象,大多仍是雏形。
让医院沦为设备场地提供方?为时尚早
也有报道称医生集团的发展将让医院逐渐沦为设备和场所提供方,目前下这一结论恐怕为时尚早。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与体制外医生集团不同,体制内医生集团目前还具有浓重的兼职色彩,大部分时间还在公立医院工作,“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未必是长久之计。”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教授、爱康君安“私人医生工作室”创始人之一谢汝石则认为,现在的医生工作室也好,医生集团也好,都是一个新生的医疗服务业态,未来医疗业态发展成熟的时候,医疗队伍应该出现三种状态:第一,被医院雇佣的医生,在医院全职工作;第二,医生集团或者医生工作室的医生,自由或者多点执业。第三,自己开诊所的医生。
何时真正落地?还待从多点执业到自由执业
庄一强表示,医生集团也是伴随多点执业的政策的逐步放开出现的,体制外医生集团基本等同于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医生出走公立医院,在体制外抱团,相比之下,体制内医生集团则颇有“脚踩两只船”的意思,医生仍在公立医院体制内,通过闲暇空余时间,在体制外多点执业,只不过这种多点执业是抱团形式的,“我觉得体制内医生集团有些过渡执业的意味,本质上来说并不十分合适,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自由执业。”
而自由执业下,每个医生是自由人,对于执业地点,医生个人拥有绝对的主动权,自由选择执业医院的数量及形式,即单点或多点,全职或兼职,“但这种单点与多点与现在体制内医生享受公立医院福利,同时在外多点执业有本质区别。医生兼职的医院同样支付兼职工资。”我个人认为多点执业是过渡性质的,等条件成熟时会实行自由执业。
在庄一强看来,要实现自由执业,起码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医生应该去编制化。2、医院应取消级别,院长不再与行政级别挂钩。3、业内学会、协会等组织也不应继续由公立医院医生把持。4、医生在晋升等方面,不因来自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受到区别待遇。
但前提是提高好医生、优质医疗资源的供应量。供需不对称,公立医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说白了,优质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僧多粥少,从公立到私立,无论形式是移动医疗还是医生集团,始终是同样资源的移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庄一强表示。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