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落选屠呦呦:诺贝尔奖对中国科学家认可
导读 |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然而,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这段获奖感言,屠呦呦写在一张纸上,一字一句地向记者念出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时年39岁的屠呦呦被应召加入一个秘密的军事项目,为北越士兵的疟疾找到一种治疗方法。屠呦呦的丈夫当时在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她说:“这是政府给我的任务。当你被赋予一项任务的时候,你要尽力而为。”
事实上,她做得很好。1971年,屠呦呦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了一种物质,是这种热带病的有效疗法,44年后,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她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
本周三屠呦呦教授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回忆说,除了不寻常的环境之外,像大多数科学发现那样,抗疟疾物质青蒿素的分离,来自于大量的试验和错误。
屠教授说:“在我加入这个团队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工作,都没有什么发现。”她接受过西药和中国传统中药的教育,并在1969年加入了秘密组织523项目。523项目于1967年创立,并由其创建日期而命名,该项目旨在为北越疟疾找到一种治疗方法,当时北越正在与越南南部和美国进行战争,因为这种疾病夺去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到那时为止,一些类型的疟疾已经对氯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两年来,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团队调查了古书中所提到的数百种可能的疟疾治疗方法。当研究小组转向青蒿时,他们必须弄清,该植物的哪一部分,以及其成长的哪个阶段,可能会提供一种活性化合物。
他们尝试用热水和乙醇提取,但却不成功,但是屠呦呦从第四世纪药师、著名炼丹家葛洪那里得到了启示,他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其中记述的“绞汁”方法不同于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她由此领悟到“水煎”之法可能会因为高温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显示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
“北京的青蒿质量非常不好……我尝试用叶子,事实证明叶子里才有,梗里没有……做完动物实验后发现100%有效,再在我们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我们尝试用乙醚替代酒精,发现去除毒性很有效……我们又做化学结构,通过改变药物的结构克服原有的耐药性……后来我自己的肝脏也坏了,我的同事们也有很多得了病……”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
屠呦呦教授被诺贝尔奖提名,要多亏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两名研究人员Louis Miller和苏新专(Xinzhuan Su)。苏新专是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过敏和传染病国家研究所专门从事疟疾研究的华裔科学家。他们指出,这是最终确定青蒿素的关键一步,他们两人很好奇,发现青蒿素应该归功于谁,2007年在上海的一个疟疾与传染媒介会议上,他们曾问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但却没有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然后,这两位学者钻研青蒿素的发现史,总结出来,屠呦呦应该是主要的贡献者。最让屠呦呦广为人知和获得国际承认的是,是米勒和苏新专为配合拉斯克奖写的一篇文章《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细胞》杂志上。《细胞》杂志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拉斯克奖是生物学界里很重要的奖项,这两者联合对于屠呦呦获诺奖作用非凡。
到那时为止,屠呦呦已被中国确认为青蒿素的第一个发现者,但通常是作为团队的一部分。屠教授说:“所有的荣誉都属于团队,这就是中国。”对于她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显得很轻松。
尽管中国民众正在庆祝她的奖项,但是这一国际认可,得来的是中国科学界的轻视,他们将屠呦呦排除在国家精英圈之外,从而使人民日报质疑,院士的评选过程是否公平。屠呦呦教授表示:“我不想再谈论这个了。我也不想再申请院士了。”
他人眼中的屠呦呦
丈夫:李廷钊
“为了工作把女儿寄住,女儿不愿叫爸妈”
屠呦呦和李廷钊是中学同窗,1963年结婚,育有两女。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项目时,在冶金行业工作的李廷钊也同样忙碌,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
“大女儿当时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小女儿更是前两年才把户口从宁波迁回北京。”李廷钊说。
情非得已。对于今天家中摆满女儿和外孙女照片的屠呦呦而言,当年的她别无选择,因为青蒿素就是党和国家赋予她的使命。
学生:卜鹏滨
“她退休后常来实验室,愿与年轻人交流”
2002年,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卜鹏滨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化学研究室攻读硕士学位。据他回忆,那时候,尽管屠老师已经退休,身体也不太好,但在实验室经常可以看到她,她特别愿意和年轻人交流。
“屠老师总是拍着我的肩膀,勉励我:小卜,科研的事业还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你们既然走上了这条道路,就要有一种执着坚持的精神。”
小编点评:另有一篇文章《方舟子:屠呦呦夸大自己成就 因而未能入选院士?》讲述屠呦呦不能入选院士是因为“屠呦呦的成果发表过程中确存在拔高自己、贬低他人、忽略别人贡献的缺点?”。但是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却也没那么重要。事实就是:屠呦呦的贡献的确帮助了很多非洲国家的人民—虽然贫穷,但也有生存的权利!在此,向屠呦呦致敬!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
游客2015-10-08 15:16:57这题目起的!什么叫做落选,请编辑不要乱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