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CTC检测系统停产称已出售 存技术瓶颈
导读 | 近期,进入中国百余家一线及省会城市主流医院和科研机构后,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以下简称“CellSearch”)自2016年初开始停止销售,2015年年底生产即已告停。这意味着强生为“肿瘤患者的科学算命”宣告失败。 |
美国强生公司(以下简称“强生”)进入了多事之秋。
近期,进入中国百余家一线及省会城市主流医院和科研机构后,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以下简称“CellSearch”)自2016年初开始停止销售,2015年年底生产即已告停。这意味着强生为“肿瘤患者的科学算命”宣告失败。
公开信息显示,CellSearch系强生开发的计数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全新产品。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管理的检测CTC的商业化产品。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CellSearch自2013年正式在华销售,到2015年底,3年内销售上百台,该系统销售单价约400万元。而系统引进医院的实际检测量却不尽如人意,北京的六七家医院平均年检测量仅为一两百单。
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CellSearch系统技术上的缺陷,注定会被市场边缘化。CellSearch不仅抗体捕获方式局限性大,而且无法实现活细胞捕获并进行后续基因检测以及用药指导。
记者致函强生,就CellSearch停产停售事宜约访,相关人士回复称,“(该产品)既不是药品部门的也不是器械部门的。已出售,非强生产品。”除此之外,并无进一步解释。
不过,本报记者采访的所有代理商和医疗机构均表示此产品为强生品牌;有代理商表示,与其对接的是强生的销售团队。
停产半年
关于强生CellSearch的停产停售,本报记者咨询了数家销售代理公司。
“停产快半年了,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停止销售了。”CellSearch的销售代理商北京佰乐良成科技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该代理商同时表示,停产和产品质量没有关系,“厂家有自己的考虑,是市场的问题”。
代理商创博环球生物科技公司销售人员证实,“CellSearch停产有一段时间了,具体原因强生并未明示,但估计是有原因,否则不会停。”销售人员说,强生表示过两年将出产升级新品。
据其介绍,CellSearch已进入全国上百家机构,多为医院,还有个别科研单位。“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顶端医院基本都已进入。”该人士表示。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年第10期的介绍了解到,CellSearch是计数分析循环肿瘤细胞(以下简称“CTC”)的全新产品,由美国强生公司开发。它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经过FDA(2004年获批)和CFDA(2012年获批)批准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管理的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商业化产品。
专业人士介绍,CTC循环肿瘤细胞,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者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2012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循环肿瘤细胞CTC中国研究进展暨cellsearch新闻发布会上,强生对CellSearch做了如此推介:“有这样一个细胞引人注目——循环肿瘤细胞(CTC);有这样一种检测备受关注——强生(中国)CellSearch检测系统;更有这样一群声音震撼视听——肿瘤患者的科学算命,成为可能!”
强生公司表示,CellSearch系统是Veridex公司(强生子公司)专有的一项技术,该检测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的CTC检测,且CFDA的批准让中国成为美国和欧盟之外的第七个国家,允许CellSearch来临床辅助患者的监测。
媒体报道显示,应用CellSearch系统,只需7.5ml的血液样本,即可从400多亿血细胞中检测到低至单个CTC。肿瘤医生可利用此信息,结合其他诊断检测和临床方法,评估患者的整体预后,并预测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该检验方法可随时进行,便于对此类癌症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在欧洲,CellSearch也被认定是一个有效的诊断检验工具。
技术瓶颈
对于CellSearch停产停售的原因,专业领域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其存在较明显的技术缺陷。
据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亓立峰介绍,在欧美目前已有超过800 种抗肿瘤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靶向各种肿瘤基因标记物。因此患者的个体化基因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癌症患者的基因检测标本的主要来源是肿瘤手术病理切片或活检样本,但是这些样本获取困难,不仅对肿瘤患者有侵入性还有一定的风险,而且活检病理难以动态跟踪疾病进程。”亓立峰表示,因此液体活检特别是CTC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个体化诊疗标本来源。
“CellSearch系统技术是2007年拿到美国FDA认证的,当时可能觉得能在外周血里找到CTC的个数,在一定意义上说就已经够用了,所以说这个概念一旦成形以后技术就没有扩展。”一位不愿具名的代理商表示。
“目前CellSearch只能做到找到CTC的个数,后续想做测序或者用药什么的,从技术上说虽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该人士表示,做后续扩展项目,首先需要将找到的CTC拿出来,想要拿出来需用专门仪器来分离,而分离出来的CTC是否真正有用户去使用来做测序、有多少人使用,都是问题,“似乎还没有多少用户真正去做测序。”该人士如是表示。
而实际临床操作显示,强生CellSearch系统检测存在诸多问题。
“循环肿瘤细胞也就是CTC总共有15个分型,强生只能检测到其中一个型别,漏检率很高。”一家引进CellSearch系统的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医生表示,漏检率高即不能实现对癌症的早期检测。至于将找到的CTC分离出来,需要使用超显维仪器进行切割。
“超显维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价格约200万元,大医院有用来做科研的,一般的医院没有这种仪器。所以说CellSearch检测还需要配备超显维仪器,基本是不现实的。”上述医生表示,即便是使用了超显维手段把CTC切割出来,但切割出来的CTC也不能保持活性,而且不能保证足够的数量和完整性。
“死细胞可以做DNA测序但不能做RNA测序,也不能做用药指导。”该医生表示,所以CellSearch系统是一项只能提供数目的技术。
“现在技术发展比较快,无论是做科研还是临床,用户都希望拿出来的CTC可以做测序。如果投入很多的钱去买一个产品,只是知道一个个数却无法提供扩展方案的话,这就显得强生这项技术瓶颈很突出,意义就不那么大,产品的竞争力自然就很小。”前述不愿具名代理商表示。
市场难料
强生CellSearch系统正式在中国销售是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底停产,共3年时间。
“这几年的时间里,CellSearch在中国没有竞品。这也就是该产品之所以贵的主要原因。”前述代理商介绍,与设备配套的试剂也是封闭的,必须从强生这里购买。
记者粗略算了笔账:如果按照CellSearch在华销售100台、每台400万元的价格来计算,3年时间实现销售收入约为4亿元。与强生2015年医疗器械销售额251亿美元相比虽属九牛一毛,但专业人士表示,如果不是停产停售,强生凭借其掌握的资源和强大的销售能力,CellSearch的销售迅速地更上层楼也非难事。
事实上,更为现实的原因是项目检测收费过高,医院难以推进开展。
“包括301医院在内,这个检测项目也并没有开展起来,一年检测量也不大。”北京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现在北京大概有六七家三甲医院采购了CellSearch,但每家医院年检测量平均下来仅有一两百例。
据介绍,北京的该项目检测收费标准约5000元一次,没有进入医保名录。而且不是一次性检测,是动态检测,需要多次检测比对结果,一位患者至少要检测三四次。“4次的话就得2万多元,普通的病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经济压力。”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上海市肺科医院有关人士表示,该院全年仅有十几例该项目的检测,“价格太高,只提示预后,对患者帮助不大。”该人士总结原因。
强生计划两年之内其新一代产品要上市,但是中国市场没有时间表。
“众所周知,强生是做临床的,其设备进中国要先行注册,取得注册证。因为CellSearch产品注册证下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而两年之后即便出新产品,但何时能够取得注册证却不能确定。”上述人士表示,从强生销售团队了解到,该部门销售全部停止之后,但并未下发后续时间表。
而业界认为,生物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强生CellSearch升级产品能否重返中国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难以预料。
“材料科学、微纳米加工技术和微电子学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微流控芯片技术已快速发展进入生命医学检测领域。”中国肿瘤临床研究领域权威专家、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表示,目前既有效解决CTC无损捕获的技术难题又保持肿瘤细胞活性的技术已经可在临床应用。这一技术显著提高了肿瘤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据了解,2016年5月9日,中国原创、国际首发的微流控细胞捕获仪检测试剂盒Nextctc,获得SFDA的批准,取得注册证。这是目前唯一可再生培养的CTC非抗体依赖单细胞捕获检测的技术。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
游客2016-05-31 16:13:35强生CELLSEARCH 依然在华销售 5/30/2016 上海,2016年5月30日 ——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日前声明, CELLSEARCH仍为强生医疗旗下产品,该产品没有随原诊断业务部一并出售,产品依然在中国销售。 CELLSEARCH是迄今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FDA)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管理的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商业化产品,也是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商业化检测CTC产品,在中国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疾病管理。该产品一直服务于全球包括中国的病患,并未停止生产和销售。 来源:http://www.jjmc.com.cn/News/Detail/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