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詹启敏院士:精准医学在中国的正确落地方式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6-07-06 动脉网 赞(8)
分享: 
导读
詹启敏院士是著名的分子肿瘤学家,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都极具影响力。詹启敏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国家973肿瘤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6年7月9日,著名风险投资机构联想之星举办的联想之星WILL大会将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活动将邀请众多行业和资本大咖进行主题分享与深度互动,共同探讨包括医疗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本次活动的嘉宾之一,中国精准医学的重要推动者詹启敏院士也将莅临会场,为听众带来精彩演讲。

詹启敏院士是著名的分子肿瘤学家,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都极具影响力。詹启敏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国家973肿瘤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动脉网特地对詹启敏院士进行专访,一同探讨热度高涨的精准医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精准医学应“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注重社区医疗和健康管理
 
詹启敏院士介绍,我国精准医学有四个重点研究任务:第一,精准防控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针对高发区前瞻性人群及易感人群等,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个体化综合预防模式。第二,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通过发现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用于早期疾病的预警、筛查和诊断,指导治疗敏感性、疾病预后和转归。第三,分子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精准诊断,包括分子影像学成像、CT、超声的多模态图像融合、无创、微创精准诊断。第四,临床精准治疗。结合临床分子分型、个人全面信息、组学和影像学分析大数据的治疗方案,用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

可以看到,精准医学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科研院所、大学里的医学研究和三甲医院里的疑难杂症临床治疗,也包括了对疾病的监测预警和对健康的持续管理。

詹启敏对此指出,社区是医院之外精准医疗的另一个主战场。很多人以为精准医疗就是在ICU里把危重病人救治过来,但ICU救治的只是个体的人,从国家层面看还是希望尽量解决整个人群的健康疾病问题。其实精准医疗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就是把医疗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指的是重视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和预警预测,“重心下移”指的是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和基层、加强健康管理,这样就比医生一个一个诊治病人高效得多。而且科学研究和社区紧密结合,这是大数据产生的主要来源,从临床和社区的问题进行转化研究,转成科学研究的成果,又回到服务临床和社区。

詹启敏说,这就如同国家在扶贫领域提倡的“精准扶贫”,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在医疗建康领域也应通过大数据进行人群队列研究,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不同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医疗费用。

加强数据共享 充分发挥中国资源

詹启敏院士介绍,我国在讨论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对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重点热点形成七个共识,其中之一就是生物信息学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比如面对临床数据、组学数据、结构生物学数据、药物分子信息等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新靶点、新结构、新药物、新方案、新标准及新规范。

詹启敏院士指出,生物样本库是精准医学的重要支撑平台,谁拥有生物样本资源,谁就掌握医学研究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精准医学竞争的制高点。

精准医学的发展需要包括生物样本库在内的大数据支撑,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发病人群多、病种全,产生的临床数据、组学数据等各种医疗健康数据很多,在这方面拥有独特优势。但詹启敏院士也指出,数据产生之后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精准医学下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詹启敏院士认为,由于行政体制的问题,数据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医院、科研院所、大学、企业,一直存在共享不足的问题。国家层面一直在思考和协调大数据的共享,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搭建一个数据平台,解决好安全性、保密性问题和相应法律法规建设,每个主体的数据进去之后都有相应的责权利,让处理后的数据在不同研究机构间充分共享,且能够顺利对接。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是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因为高校、科研院所的任务还是在创新方面,而不是建立、运营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不仅是在数据共享方面,在整个精准医学领域,詹启敏认为企业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精准医学专项申报指南就相当重视企业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各个研究项目中来。

詹启敏院士还提出,精准医学的良好发展需要基础研究(高校和科研院所)、临床(医院)、企业、政府各方协同配合。政府承担的主要是帮助精准医学健康发展的监管职责,当精准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层面,会有很多法律法规的配套问题,希望监管和产业能同步往前走,既促进产业发展,也能真正惠及老百姓。

精准医学有效控费 减轻老百姓负担
 
精准医学在现阶段主要是离老百姓日常生活距离颇远的科学研究,但在未来,精准医学不仅能提高各种重病重症的疗效,还可以节约更多的医疗资源,大大降低国家医疗费用支出和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詹启敏院士说,将精准医学与昂贵的治疗费用、沉重的经济负担挂钩是不少人的误解,对大多数患者而言,都有适合他们个性和症状的廉价药物。以用于肺癌的传统药物环磷酰胺和阿霉素为例,其价格很便宜,但只对20%~30%的患者敏感,对其他患者副作用大且疗效不好,因此临床医生已经较少使用。未来如果通过精准医学手段找到用药敏感患者,就可以用少量费用获得理想治疗效果。随着类似精准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应用,在让病人获得理想疗效的同时,治疗费用也会显著下降,对医保控费也有积极意义。

詹院士一直是精准医学在中国的重要推动者。他最后指出,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精准医学发展的历史机遇,精准医学既契合公众的需求,也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我国在医学研究上的一系列成果也为精准医学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且我国人口众多,拥有大量的患者资源和优秀的专家团队,这些都是精准医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把握好精准医学发展的历史机遇,有望实现中国医学的弯道超车。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