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小时候不记事?这时候才关键

首页 » 研究 2016-07-21 生物通 赞(2)
分享: 
导读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爸老妈在津津乐道你的童年往事,但你却完全没有印象。实际上,在两岁到四岁这段时期我们形成的记忆很快就会被忘掉。这个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为幼儿期失忆(infantile amnesia)。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爸老妈在津津乐道你的童年往事,但你却完全没有印象。实际上,在两岁到四岁这段时期我们形成的记忆很快就会被忘掉。这个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为幼儿期失忆(infantile amnesia)。
  既然留不下什么记忆,那这段时期是否就无足轻重了呢?纽约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两岁到四岁是婴幼儿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大脑功能的发展非常重要。相关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在上幼儿园之前儿童大脑就需要获得充足而且健康的刺激,”领导这项研究的Cristina Alberini解释道。“缺乏这样的刺激,神经系统就有可能无法正确发展学习和记忆功能。”
  研究人员对出生17天和出生24天的大鼠进行了比较。17日龄的大鼠相当于三岁左右的人类,这个时期的情景记忆(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会很快被忘记。24日龄的大鼠相当于六至九岁的人类,它们已经可以形成和保留长期记忆了。成年大鼠能像人类一样记得自己在特定地点的不愉快经历,避免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研究人员将测试用的盒子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安全区,一个是电击区。他们先把大鼠放在安全区,让其背对分隔不同区域的门。十秒钟之后这扇门自动打开,大鼠可以由此进入电击区。一旦大鼠走入电击区,足部就会受到温和电击。
  研究显示,17日龄的大鼠存在幼儿期失忆现象,它们被电击后能学会不去电击区,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消失,一天后它们就会再次进入电击区。而24日龄的大鼠能够持续保留电击记忆,长时间避免进入这个地方。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电击经历其实在幼年大鼠大脑中已经留下了痕迹。等这些大鼠长大些以后用特定线索提醒它们,它们可以回忆起当初的环境和足部电击。这说明幼年大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潜在记忆,幼年经历虽然没有被牢记,但还是能够影响大鼠成年后的行为。
  为了揭示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对大鼠脑部的海马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前的研究显示,大脑编码新的情景记忆需要海马体。现在研究人员证实,如果大脑的海马体失活,幼年大鼠就无法形成潜在记忆,长大之后它们面对提醒也没什么反应。
  这项研究表明,“关键期”机制是建立幼年记忆的基础。关键期是指一种特殊的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在这个阶段对环境刺激特别敏感。如果个体在该阶段没有获得适当刺激,日后就很难发展出相应的功能。举例来说,视觉和语言能力就是基于关键期的功能。
  研究人员指出,情景学习也有一个关键期,海马体在这个阶段学习如何有效处理和储存长期记忆。幼儿大脑需要通过学习来接收刺激,这样它才能练习记忆形成。没有这些经历,神经系统的学习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原文:Infantile amnesia reflects a developmental critical period for hippocampal learning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