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基因检测打上一支强化针?
导读 | 近几年,生物行业一直发展不错,虽不能与互联网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在高速发展。尤其在安吉丽娜·朱莉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医生建议,毅然决然切除乳房,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的倡议,拜登副总统提出癌症登月计划,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接受黑色素瘤靶向治疗,以及我国“十三五”计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精准医学的计划后,基因检测被持续推向了高潮。 |
近几年,生物行业一直发展不错,虽不能与互联网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在高速发展。尤其在安吉丽娜·朱莉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医生建议,毅然决然切除乳房,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的倡议,拜登副总统提出癌症登月计划,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接受黑色素瘤靶向治疗,以及我国“十三五”计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精准医学的计划后,基因检测被持续推向了高潮。然而,基因检测在面向大众健康时,也同样遇到很多的问题和阻碍。
基因检测面临市场阻碍
基因检测为何在大众健康产业中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关键在于大家根本都不知道基因检测有啥用。总的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中有基因,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基因(同卵双生及多生的除外),然并卵。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一好友加同学,男性,属于理智类型的那种,典型的高学历工科帅男。一次聊天来着,(本人乃是生物硕士)跟他讲到癌症、糖尿病等等,然后就说到现在的基因检测用来指导用药。然后一场景就是,偶说地激动无比,此帅男一脸呆萌如神游状态。于是作为科学正义的一方,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通:哼,亏得还是高学历,连这个都不知道。
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基因检测与健康的关系在公众中还不够引起关注,或者说科普不够。如何宣传基因检测的必要性,笔者以为主要人群应集中与70后。而且需要大众公益科普,不止是基因类公司的宣传。很明显,公司带有利益性,使大部分人群本能排斥。
相应政策及监管跟上科研步伐
凡是有利益的地方都有人为的因素在操控。当人为操控过度而不被有力监管时,就是事物发展遭受劫难之时。就拿魏则西事件来说,这里不攻击细胞免疫治疗,只就事论事--魏则西事件的发生就是新兴事物与医院监管不力所造成的悲剧。细胞免疫治疗作为抗击癌症的新手段,确实有其很好的效果,但这种好效果并不会百分百发生,甚至概率还很低。但对于很多晚期癌症病人来讲,目前已有的药物已经没有效果,作为有可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权衡利弊之后可以尝试,但这种尝试必须在病人及家属了解治疗可能出现结果的情况下,而不是带有吹嘘欺骗性质的引诱治疗。
因此,关于基因检测的标准是必须,以及监管力度需要加强。有很多基因公司推出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等,许多专家出来辟谣说不靠谱。无论这些公司吹捧地多么厉害和神奇,作为生物学出身的笔者都不会相信,因为后天环境影响的强烈毫不逊色先天基因的遗传。若是一大笔钱用来检测天赋基因,倒还不如给孩子做一个全基因组检测,即便只能做初步解读,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有更完善的解读。
政府、公益、商业强强联手,建立公共数据平台
精准医疗计划是一个宏伟的蓝图,要求医生和医疗工作者根据病人疾病类型、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遗传因素为其量身定做药物和治疗方法。精准医疗计划勾画出了医疗保健行业的革命。前不久,奥巴马斥资5500万美元启动100万人口健康数据库。这是美国政府最新投入建设的精准医疗数据库(Precision Medicine Cohort),作为精准医疗计划(PMI)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数据库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且最具雄心壮志的研究项目。”由此可见,对于基因检测行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来讲,大规模数据库势在必行。然而有商业利益的存在,仅靠公司来完成庞大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显然是不行的。
在专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研究员李亦学教授时,他曾讲到,希望政府能够拿出一部分投入建一个国内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设施,然后通过这个设施制定一个规则。而这个设施要有相当的能力,比如:大的计算能力、大的存储能力。由这么一个专业团队把分散在各个研究课题组、科学家个人等零散的数据集中起来,同时也希望这么一种设施能制定一些规则去接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生的生物医学数据,存放到国家支持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中。这样既保证了数据产生者的利益,又能让其他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共享这些数据。这样的话,无疑能对我国生物医学行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公共数据平台在推动基因检测,乃至精准医疗都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基因检测的发展不止是推动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核心。同时,基因检测也刺激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发展不可越过的一大步。基因测序除了带来商业利益外,也是人类了解自身本源,甚至探索宇宙的方法。期待我国基因检测在政策的引导和商业的驱动下健康发展。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