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临床研究和医疗工作,孰轻孰重?

首页 » 产业 » 杂谈 2016-08-30 环球医学 赞(2)
分享: 
导读
每天门诊和手术都忙不过来,还要去做科研,我们哪来的精力和时间?
医学的巨大进步源于临床试验。但是,经常会听到临床医生对医学科研有这样的抱怨——每天门诊和手术都忙不过来,还要去做科研,我们哪来的精力和时间?仿佛临床和科研顾此就会失彼。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医学科研认识有较大的误区。

医学进步离不开科研,基础科研设计再合理,结果再完美,归根结底都必须落实到人身上。临床研究综合运用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着眼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和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它强调更多的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有效且高质量诊疗数据的积累、分析和研究。

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我国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十多年前,我们不可能想象病人会带着一大堆在互联网上查到的临床研究论文来找你谈论病情。今天,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遇到。十年前,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对于临床试验都有误解,认为是把国人当作“白老鼠”。但是,现在病人会主动来问医生,有没有新药临床试验,他们主动要求参加,因为病人都知道已有的标准治疗未必是最好的,而临床试验是一种新途径,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得到的监控和护理是最好的,他们对于临床研究的接受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了。

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规范临床行为有很大帮助。我们处在循证医学时代,所谓循证医学就是要积极循求和应用最新最好的证据进行医疗决策。证据需要临床研究来获得,而不是像过去完全靠个人经验。循证医学需要大数据,需要多中心临床研究,并且经过系统评价,如Meta分析或者PR分析等。

但是,我国的临床诊疗领域仍停留在“进口大国”阶段,迄今为止鲜有国际诊疗指南采纳中国的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还有很大上升和进步空间。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某院士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转变理念。国家科技部、相关基金委、高等医学院校等有关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不仅要重视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更要重视临床医学研究,在项目申请、基金投入、人才项目培育等过程中,牢牢把握解决临床问题这个关键,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其次,要重点专项支持两支队伍,即“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让研究型医师队伍通过一线的临床研究得到国际认可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将其转化为临床诊疗的手段、方法及其相关的卫生政策,直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将其在临床发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一批科学问题,再由临床专职研究队伍对这些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生物医学层面的研究,得到成果以后再转化为临床的应用,从而使医学科技创新形成完整的科研环路。

其三,培养临床医生的证据意识。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临床医学研究基础比较薄弱,体现在虽然研究数量较多,但整体质量较低,主要是以病例分析、回顾性、横断面的研究居多,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证据等级不高,样本库、数据库的保真度不够等方面。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加强临床医生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的培训和教育,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点和难点。

其四,加强团队协作,加快构建全球范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医学研究协作网络。临床医学研究需要打破医院、地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壁垒,我们应积极鼓励有基础、有能力的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申报立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从而示范带动临床医学学科的整体发展。(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