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教授:免疫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头戏
导读 | 吴一龙教授:今年的ESMO大会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公布的结果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ASCO大会。 |
2016 ESMO学术年会上重磅成果不断,其中有三项中国研究成功入选口头报告。当地时间10月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以“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omparing adjuvant v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plus carboplatin in resectable stage IB to IIIA NSCLC: final results of CSLC0501”为题,报告了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CSLC0501研究。
研究概况
Ⅱ-Ⅲa期NSCLC完全切除后推荐应用辅助化疗。有meta分析的间接比较提示,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在改善此类患者生存方面并无差异。该研究是比较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对可切除NSCLC患者无病生存(DFS)期的影响。
入组患者为ⅠB-ⅢA期NSCLC,自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有198例患者进入随机分组,其中随机分配进3周期辅助DC方案(多西他赛+卡铂)有101例,分配进3周期新辅助DC方案→3-6周后手术有97例。主要终点是3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次要终点是3年和5年总生存(OS)以及安全性。
◆患者中位年龄58岁,男性占比80.3%,腺癌占比48.5%。
◆肿瘤分期方面,Ⅰb期32.5%,Ⅱa期12.2%,Ⅱb期28.4%,Ⅲa期26.9%。
◆新辅助化疗完成率100%,辅助化疗完成率87.4%。
◆治疗未发现新的毒性反应,有41.2%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辅助治疗组有1例化疗相关死亡;新辅助化疗组有1例围手术期肺栓塞死亡。
◆新辅助化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34%,12.4%患者发展为PD。
◆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3年DFS率分别为56.0% vs 43.0%(HR=0.76,p=0.172);
3年OS率分别为68.0% vs 64.0%(HR=0.88, p=0.602);5年DFS率分别为50.0% vs 33.0%(HR=0.69, p=0.051);5年OS率分别为60.0% vs 43.0%(HR=0.66, p=0.049)。
在ⅠB-ⅢA期NSCLC患者中,以多西他赛联合卡铂为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是可行和安全的。最终结果显示,两种治疗的3年DFS和OS并无差别,辅助化疗的5年OS率优于新辅助化疗。
吴一龙教授采访
在本次ESMO大会期间,医脉通采访了吴一龙教授,吴教授就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亮点,小细胞肺癌进展,以及口头报告CSLC0501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医脉通:吴一龙教授您好,感谢您在忙碌的会议期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本次ESMO大会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有研究亮点?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吴一龙教授:今年的ESMO大会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公布的结果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ASCO大会。其中,最大的贡献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免疫治疗,我们看到KEYNOTE-024研究中,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一线与化疗的头对头对比完胜,前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达到10.3个月,而后者仅有6.0个月。而总生存方面HR达到0.60,也就是说使死亡风险降低了40%,近十年来,我们很少看到有这么好的一个结果,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免疫治疗已经不再是单军独战了,它和很多药物的联合方案开始出现,比如说免疫跟免疫联合,今年ESMO也公布了一些结果,看起来有效率提高了。还有免疫跟化疗联合的KEYNOTE-021研究,客观缓解率可以达到50%以上,超过单用免疫治疗或单用化疗,但这是个Ⅱ期的临床试验,未来需要3期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另外还有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方面的应用,会议第一天报道了十几例的小样本治疗,让我们看到了非常好的趋势,所以说今年ESMO大会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重大突破和亮点集中在免疫治疗这个方面。
医脉通:多年来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徘徊不前,但今年ASCO和ESMO都有新的研究出现,您如何看待这些成果?
吴一龙教授:大家都知道,这几十年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裹足不前,我们都很伤心。之前做了非常多的临床试验都是在所有病人中用化疗,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像走马灯,没有得到什么特别好的结果。
今年小细胞肺癌领域有两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就是按照精准医学的路在走下去。第一个是ASCO大会上报道的抗体偶联药物Rova-T,表面上看毫无出奇之处,但有一个生物标志物DLL3可以预测疗效,让人看到了希望。第二个是ESMO大会上报道,在小细胞肺癌中通过基因测序发现的MYC基因,该基因可以与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对aurora激酶通路的抑制剂敏感。这些研究都在酝酿着一个突破,那就是先发现有作用的靶点,然后用药物来克服,这两者的结合不能说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春天已到来,但确确实实让我们看到突破的希望。
医脉通:您的一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CSLC0501入选本次大会口头报告,同时也注意到现在免疫治疗也在进军新辅助领域,您如何看待CSLC0501这项研究?辅助治疗研究的开展有哪些困难?
吴一龙教授:刚才提到,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领域的应用只提示一个信号,是一个基础,而我们的这项研究长达十年。为什么会做这个研究,主要是当时在很多数据面前,我们注意到非小细胞肺癌中,辅助化疗对患者生存改善是5%,而新辅助化疗也是5%,临床如何选择?
是选择辅助化疗?还是直接行新辅助化疗?过去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头对头的研究。在面对需要化疗的患者时,我们想回答这样的问题。从今天来看,对于我们原定的目标—3年无疾病复发生存率,两种治疗在具体数字上有差别,而统计学没有意义。但是,这个差别达到我们原来估计的10%,且在统计学上也处于边缘状态,所以我们认为,虽然CSLC0501研究是阴性结果,但辅助化疗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更有利,这是第一个结论。
尽管这个结论中DFS没有差别,但是起码告诉我们,在面对可切除病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如何回答辅助化疗好还是新辅助化疗好这个问题。如果是一个病人来到医生面前,我们宁愿选择辅助化疗,而把新辅助化疗放在特别的情况,比如无法马上手术或希望通过新辅助降期获得手术机会等。
辅助治疗研究的开展是非常困难的,每个研究都要坚持十年以上,而十年的时间治疗的变化太快。可能当时设立的一些问题,今天回过头来看已经时过境迁,所以花这么长的时间做一个研究,必须十分谨慎,对研究者也是很大的挑战。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