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访血液病专家肖志坚教授:谈髓系肿瘤的精准治疗

首页 » 《转》访 2016-11-17 转化医学网 赞(4)
分享: 
导读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2016国际精准医疗学术及产业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转化医学网作为特约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演讲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院长,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肖志坚教授进行访谈。

转化医学网:肖教授,您好!感谢您能接受转化医学网的访谈。了解到您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及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能谈谈您在这方面的研究吗?

肖教授:我在早期曾进行过分子病因学的研究。生活中很多人在接触某些致病因素例如雾霾、吸烟等,容易患相关的病,但有些人确并没有表现出相关疾病,这个就涉及到所说的遗传易感。例如接触同样的致癌物质,但是身体里面存在可以把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的机制,同时也存在把非致癌物质转化为致癌物质的机制,这些都是由身体里面的一些酶决定的,而这些酶是否表达则是由遗传决定的。

我们希望研究能够通过相关基因的检测进行疾病预测。例如如果检测出某人没有将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的基因,我们可以提前建议他避免从事某些经常接触致癌因素的职业,从而降低肿瘤以及白血病的发生,称之为一级预防。但是基因突变和患病并不是简单的“因”和“果”的关系,它只是一种概率,需要从一个群体的层面进行理解。

同时对于疾病的预测我们也需要考虑并重视伦理学的问题。例如儿童白血病有可能在未出生就检测出带有白血病突变基因,但是白血病的发展机制是多步多机的,细胞通过多种因素的刺激,发生一些细胞分子遗传学的改变,最终并不能确定是否表现出白血病,而这种情况下基因检测结果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基因检测结果中一定要强调“易感”,现在医学伦理问题是将基因检测运用到实际的疾病预测中的一大重点问题。

转化医学网: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新的药物以及生物技术在白血病的治疗方面有哪些成功应用?

肖教授:在整个肿瘤的治疗中,对于一些新的药物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最成功的其实就是在血液病领域。其中有两个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一个是针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找到了其发病基因和靶向治疗药物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使慢性髓系白血病变成了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得到控制。另一个是淋巴系统肿瘤中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在淋巴瘤的治疗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包括现在比较热的CAR-T治疗最成功的应用也是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使其获得缓解。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骄傲案例,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物三氧化二砷的作用靶点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都是新的生物技术的成功应用。

转化医学:近期,精准医疗风生水起,受到业内学者、药企代表、患者等相关人群的广泛关注。精准医疗作为一种更为理想的医疗模式,非常适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跟我们介绍一下髓系肿瘤的精准医疗策略吧?

肖教授:刚才提到的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以及运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都是精准治疗的成功案例。但是仍然有很多髓系白血病的亚型的治疗,还是靠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大约50-60%不可能治愈,干细胞移植也会有一定的复发率。现在还没有做到个体化治疗,而是根据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结合临床参数进行更加精准的分层,是更精细的分型治疗,例如针对同一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进一步分层,再联合化疗、移植及靶向治疗药物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使整体治疗效果的得到改善提高。进一步的发展才会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阶段。

转化医学网:诊断是恶性肿瘤精准医疗的前提,您能谈谈目前髓系肿瘤的诊断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吗?

肖教授:最早诊断主要是根据细胞学,免疫表型分析,到后来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层面的诊断,分型越来越精细化,使得临床治疗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疗效,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不恰当的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我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规范问题。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家都有意识将这些生物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中,但是地市级医院以及县级医院还存在规范性问题。检测过程的标准化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以及通用性,避免不必要的医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上考虑,可以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检测结果对患者造成心理伤害。

转化医学网:有观点认为细胞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精准医疗的重要突破口,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肖教授:我认为对于细胞免疫治疗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给予客观的评价。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例如CAR-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在国内有很多研究,但细胞免疫治疗产业链内缺乏行业标准,更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这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细胞免疫治疗只是整体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它与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一样有其作用和定位,不能盲目进行,重要的是将适合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筛选出来给予治疗,或正确判断患者在哪个阶段适合采用细胞免疫治疗。值得提出的是,有些情况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癌症,虽然后期会有复发的可能性,但却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以及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总的来说,我们应当把细胞免疫治疗同手术、化疗、放疗等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改善整体治疗效果的目的。

转化医学网:据了解,你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也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否跟我们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的研究?

肖教授:基因诊断作为一个新的生物技术已经走入临床,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美国FDA批准免疫调节药物雷那度胺用于治疗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前期的时候疗效很好,但后面发现对一部分患者作用很小,或者有些病人开始效果好,过一段时间就没有疗效了,通过二代测序,发现是由于P53基因突变出现产生了原发耐药。这一发现对我们用药具有指导性作用,避免了医药资源浪费。

同时新的生物技术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例如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患者由于带有某种基因突变,导致疗效不理想。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从多方面考虑治疗方案,首先可以不推荐这类患者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其次会考虑是否由于预处理方案不恰当导致带有这类基因突变的患者疗效不佳,能否通过改善预处理方案来提高疗效。同时我们也会考虑能否将分子靶向治疗与干细胞移植相结合进行治疗。

目前正在做的一个研究也和基因检测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很多基因突变会导致同一种疾病。我们的研究是希望找到一个共同的分子,这些基因突变都通过这一个分子来产生作用,我们针对该分子进行治疗,可以从根源性解决问题,效果更好。该研究目前也正在审稿的过程中。借助这个机会我想要给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一个建议。我们现在处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可以轻松接触到很多信息,就医疗领域来说,很多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些问题并不是通过阅读几篇文章就可以深入了解的,因而这些拿来作为科普了解是可以提倡的,但是真正的治疗过程中,还是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或专家,以免带来不好的影响。

转化医学网: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讲解以及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忠诚建议。

肖志坚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MDS诊疗中心主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攻研究方向为髓系肿瘤,特别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发病分子机制和临床诊治新策略。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