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一生未婚未育,她却被称为“万婴之母”,开创了我国的妇产科事业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6-12-01 SEM 赞(31)
分享: 
导读
她没有过自己的孩子,可她的手上,却接生过5万多个孩子 在那个时代,人们叫她“活菩萨”,现在,人们给了她一个名字——“万婴之母” 她怀着非凡的爱,做了一辈子平凡的事
当一个人对你说

我将生命交给你

那么你还能说什么呢?

你冷?你饿?你困?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响彻北京城

数不清的人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填得满满当当

伴随着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人群中爆发出长久不衰的欢呼声,54发礼炮齐发,一直响了28响
这是个举国同庆的日子,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现场观礼的邀请

或许,除了她

当她收到了开国大典的邀请函,却淡淡地拒绝了这份邀请

她只是说了一句,“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
当庆祝的礼炮一声响过一声,她却仍然在产房忙碌

她甚至没有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终于忙完手上的活儿,她擦了擦汗,抱起刚刚接生出来的宝宝

这才想起,原来这一天,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她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医生

她一生中没有拿过什么举世瞩目的大奖,也没有什么流传后世的发明

她一直说,“我只是一个医生,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

可她,为了事业,为了帮助更多的姐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她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唯一的伴侣就是床头那部时常半夜响起的电话

她接生过5万多个新生儿,救治了数不清的妇女

临终之时,她还心心念念着她的产钳,她的病人

林巧稚

林巧稚,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中国现代产妇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901年12月23日,厦门鼓浪屿的一座小屋里

伴随着窗外的阵阵海浪声,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已然育有一子两女的产妇听到产下的竟然又是一个女婴,一时间心里很不是滋味

寒冬腊月时节,产妇竟然将刚出生的女婴赤身裸体扔在了床脚,似乎想让女婴自生自灭

林巧稚出生的小八卦楼

这时,女婴的父亲从学堂回到家中

这位早年在新加坡读书,受过现代教育的归侨父亲心疼地抱起瘦弱的女婴

他给女婴取了个名字,林巧稚,希望她长大以后灵巧而又天真

林巧稚的父亲——林良英

开明的父亲的字典里没有“重男轻女”这个字眼

林巧稚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良好的教育

林巧稚5岁的时候,她的母亲患上了宫颈癌,撒手人寰

自那时起,林巧稚的心中便埋下了学医的种子
林巧稚的母亲

1921年,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林巧稚没有像同龄的女孩子一样早早嫁人

她看到了协和医学院的招生简章,决定要去报考协和,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梦想

听到林巧稚的决定,家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协和医学院要读8年啊,在她的家乡,20岁的女孩子早就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妈妈了

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还不是早晚要嫁人

在厦门读书时的林巧稚(中间为林巧稚)

可林巧稚的父亲却十分支持她的决定

父亲和大哥东平西凑,给她筹集了去考试的费用

当年的夏天,她与同伴余琼英一起来到了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

上海协和医学院考场旧址

七月的上海,酷热难当

安静的英文考场上,只能听到笔尖与试卷的摩擦声

林巧稚埋头答题,奋笔疾书,忘记了一切

忽然,有人用生硬的中国话喊到,“林巧稚小姐!”

还沉浸在题目中的林巧稚顺口冒出了一句英语,“我还没答完”

那位美国老师楞了一下,也改用英语说到,“林小姐,请出来一下”

原来,和她一同赴考的余琼英突然中暑,晕倒在了考场里

监考老师身为男性,不方便进行救治

听到这个消息,林巧稚立即中断了考试,二话没说帮忙将同伴抬到阴凉处

仅用了十来分钟,林巧稚就迅速处理好了这件突发事件
可当林巧稚回到考场的时候,考试结束的铃声却已经响起

林巧稚最有把握的英语考试,她却没有能做完试题

这次的考试录取率很低,只招收25名学生,女生要被录取更是难上加难

缺考一门英语的林巧稚觉得自己肯定是考不上了,她心灰意冷地回到了鼓浪屿

回到家中的林巧稚闷闷不乐,成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

或许是因为林巧稚那舍己为人的果断,或者是因为她出色的英语口语水平

一个月以后,她意外地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

协和的制度十分严苛,分数要达到75分以上才算是及格

一门主课不及格就要留级,两门主课不及格则会被直接退学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林巧稚就发奋读书

下了课,她匆忙跑进图书馆找资料回宿舍阅读

子夜时分,她将电灯罩上纸,在昏暗的灯光下继续学习


8年的苦读,林巧稚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毕业时,25人的班级只剩下了16个人,林巧稚高居榜首

她拿到了协和的最高奖学金——文海奖学金,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女生

几乎协和医院每一个科室的负责人都向林巧稚抛出了橄榄枝

可她,却选择了当时尚在起步阶段,被人们认为“没有什么前途”的妇产科


在旧中国,生孩子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婴儿的死亡率高达16%,产妇的死亡率也有1.5%

林巧稚不忍心产妇们继续在接生婆们不够科学的助产方式下挣扎

她希望能让同胞姐妹们都意识到科学生产的重要性


当林巧稚还是个助理医生的时候,她就遇上了人生中第一个大考验

深夜,一位年轻的妇女子宫破裂,流血不止

林巧稚还是助理医生,无权处置这样的病人,只好迅速向科主任报告危急情况

眼看着病床上的妇女脸色越来越苍白,眼神也处于涣散边缘,林巧稚十分着急

这时,科主任做了一个决定,让林巧稚自己处置患者,为其进行紧急手术

收到消息的林巧稚毫不怯场,她立即通知了手术室,果断站上了手术台,完成了医生生涯中的第一例大手术


1929年7月1日,林巧稚正式成为了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住院医生,开启了自己50多年的医生生涯

从此,协和医院妇产科多了一位喜欢穿旗袍,走路飞快的瘦小的女医生

而这位女医生,也成了协和医院最忙碌的一个人


半年后,她被破格提升为协和医院住院总医生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协和,这是一般人要走上5年的路,却被她半年就走完了

而她,也成了当时协和医院妇产科职位最高的中国女性

林巧稚的桌子上,总是堆着一大摞的病历

面对诊室外排着长队的病人,她从来不以“时间差不多了”为借口溜掉

而是耐心地听她们描述病情,一定要将所有的病人都看完

每天,她都工作到深夜,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几天能正常回家吃饭,常常就只吃一个护士给她带回来的烤白薯

她对自己说,“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每天看完了病人,她还会到病房里转一圈

一个个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果有患者身体不舒服或是有什么意外情况

林巧稚就会留在医院观察,一直到很晚很晚才会回家

协和医院宿舍区里那间离小院门口最近的职工宿舍,是她住了30多年的地方

在她的床头,摆着一台老式的电话,上面已经略显锈迹

这台电话,见证了林巧稚的后半生,见证了她无数的不眠之夜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科里的医生打电话来,林巧稚总是仔细询问

她总会耐心地指导值班的医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或者敷衍

她要求值班医生在处理好患者以后立刻将结果告诉她,否则,她会一夜无法安眠

有时她觉得没说清楚,便会披上外衣立刻去到医院里
林巧稚的卧室

每天早上去到医院,和所有的医生一样,林巧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房

普普通通的查房,到了林巧稚这里,却成了临床教学师范

跟着她进行查房的医生、实习生经常挤满了病房

甚至其他医院的医生也会过来参观,跟着林巧稚一起进行查房


1939年,林巧稚被协和派遣去美国进修

一年后,面对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她谢绝了医生的请求

大洋彼岸的祖国还在炮火中艰难生存,她又如何能在这样的时候离开

即便国土沦陷,自己的同胞仍然需要她的医术

林巧稚(右一)去美国进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愈演愈烈,协和医院被迫关闭

可林巧稚,却仍然没有离开已经沦陷的北平

她在现在的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开办了一个私人诊所,为苦难中的同胞服务


来到她的私人诊所就诊的,多是过去没有钱进到协和医院看病的穷苦人

患者经常连挂号费都交不起,但林巧稚却从没有因此而拒绝过任何一个病人

在她的心里,她爱病人胜过爱自己

林巧稚私人诊所旧址,现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

她的出诊包里,总是常备现钱

对那些贫病交困的人家,她不仅不收分文药费,还给予她们资助

即便同行非议连连,她还是将挂号费从5角降到了3角

这座小小的四合院,就是70多年前那家赫赫有名的林巧稚医师妇产科

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她苦苦坚持了6年,留下了8887份病历档案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进驻北平

在林巧稚这一天的日记里,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听说解放军进城了,我们这里没出什么乱子。忧的是,一个病人跑了,她的伤口令人担心。


抗战胜利后,协和医院准备重新开门,收治病人

经过战火的焚烧,整间医院只剩下了几张孤零零的病床

林巧稚关闭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全心投入了协和复院的工作

建国后,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婚姻法》的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法)更是让林巧稚十分高兴

多年以后,古稀之年的林巧稚在出访欧洲的时候说到,“过去我以为西方的妇女比东方的妇女有很大的权利,可是真正的权利,恐怕现在要说起来,咱们中国的妇女还是比较高的”


新中国的医院,不再只是向有钱人开放,各医院的妇产科人满为患

林巧稚向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提出建议,希望兴建一所专门的妇产医院

1959年6月6日,北京妇产医院正式落成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林巧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可是她还是最喜欢别人叫她,“林大夫”

林巧稚的各种证件

在她的心里,病人永远是像亲人一样的存在

听胎心,她不用监测仪,不用超声,而是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产妇的肚子上,倾听产妇肚子里那条小生命的律动

为产妇助产,她总是握住产妇的双手,“不能让她们抓冰冷的床头杆,分娩的时候抓着冰凉的东西,以后是会落下关节病的”


林巧稚带学生的时候,也会将自己的这种精神传递给他们

一次,她带着学生观察产妇分娩,所有的观察报告,她只给了一个学生的作业“好”字

而这个学生的报告,只不过比别人多了一个字,“产妇的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产床上,分娩的痛苦折磨着产妇

林巧稚走了过去,轻轻地为产妇擦去额头上的汗珠,摸着她的肚子,在产妇的耳边说,“你现在有一阵疼了,疼的意义是什么呢,是给小孩腾出道来,好让孩子出来”

听到林巧稚的声音,产妇们紧张的情绪散去了,也顺利生下了孩子

林巧稚在询问病情

林巧稚给蔡畅、邓颖超看过病,给冰心接过生

可更多的,她是给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女工、农妇解除病痛

196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开始了

虽然林巧稚已经尽其所能远离政治,她还是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

这位闻名全国的妇产科医生,被分配去做护工,清洗便盆、倒痰盂

满头白发的她,默默地做着这些粗活,像看病一样认真

林巧稚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疑难杂症,她还是会在深夜赶到医院,提供帮助与指导

她同情被打成黑帮的同事,多次解囊帮助他们
十年过去,当中国从劫难中走出,迎来了1978年“科学的春天”的时候,林巧稚却倒下了

那一年,她得了脑血栓,一病不起

病榻之上的她,却开始了一部大书的写作——《妇科肿瘤》

轮椅上,病床上,她几乎没有留给自己一点点好好休息的时间

她用4年,完成了这一部五十万字的专著

这,是她一生奋斗的最后努力


1983年4月22日清晨,一直昏睡的林巧稚发出了呓语

她急促地叫喊着,”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

身边的护士急忙拿了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她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林巧稚一生未婚,82年的生命,她悉数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

她并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她也对生活有着浪漫的向往

可她知道,她一旦结了婚,一旦有了孩子,势必要照顾家庭,就不能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事业

可是她爱她的事业,她爱她的病人们,她爱她的产房,于是,她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她没有过自己的孩子,可她的手上,却接生过5万多个孩子

在那个时代,人们叫她“活菩萨”,现在,人们给了她一个名字——“万婴之母”

她怀着非凡的爱,做了一辈子平凡的事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