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华人终身教授最年轻纪录保持者既非钱学森,也非张锋
导读 | 前几天,一则关于“34岁生命科学家张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打破钱学森记录”的新闻在华人圈传得热闹。这可能是一场“乌龙”。 |
前几天,一则关于“34岁生命科学家张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打破钱学森记录”的新闻在华人圈传得热闹。这可能是一场“乌龙”。
据《知识分子》消息,张锋助理回应称,经麻省理工(英文简称MIT)的工作人员核实,张锋并非麻省理工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香港出生的罗闻全(Andrew W. Lo)在1990年获得麻省理工终身教职,时年30岁。
罗闻全(Andrew W. Lo)。来源:麻省理工
罗闻全出生于1960年,1965年随家人移民美国,2004年当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目前为麻省理工金融学教授,在金融工程学、对冲基金、生物金融学颇有建树。
罗闻全在1990年获得麻省理工终身教职。来源: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网站
“张锋在35岁(注:实际周岁年龄34)时获得终身教职,和他在同一年龄获得MIT终身教职的还有另外4位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华人。”在《知识分子》贴出的邮件截图中,张锋助理Paul Goldsmith如是回复,但表示并不知道其他四位华人的名字。
张锋助理回复《知识分子》。来源:“知识分子”微博
但可以得知的是,之前误认为被打破记录的钱学森是4人之一。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35岁时获得MIT终身教职。在一段时间内,钱学森的确保持过这个“最年轻”记录。
不可否认的是,张锋是学术界的重磅“明星”,尤其在如火如荼的基因编辑领域具有话语权。2013年,张锋率先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RISPR被称为“基因魔剪”,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热门研究领域。
张锋。来源:麻省理工
1982年,张锋出生在河北石家庄,11岁时随母亲来到美国。分别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完成学位后,2011年,张锋进入麻省理工,同时在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大脑与认知科学部门,以及博德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张锋获得麻省理工教职已经有半年时间。澎湃新闻查阅发现,早在2016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公布消息,将包括张锋在内的五位副教授授予终身教职。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官网关于张锋的介绍中也写道,他在2016年获得终身教职。
早在2016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公布消息,将包括张锋在内的五位副教授授予终身教职。





之所以将“终身教职”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是因为在美国,在顶尖学府获此头衔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一经聘任后,终身教职的聘期可以延续到退休,而非像普通教职一般需要每5年进行评估和续聘。设立终身教职的初衷是让学者有持续的经费保障,有利于学术自由。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