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黄金10年开启,这家任性的天使投资机构几年前早已深入布局
导读 | 2月27日,阳光熙暖,北京金阳大厦仪式大厅内回荡着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开拓药业举办挂牌新三板仪式,成功登陆新三板三个月后,这家抗癌新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的新三板加冕仪式姗姗来迟。 |
2月27日,阳光熙暖,北京金阳大厦仪式大厅内回荡着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开拓药业举办挂牌新三板仪式,成功登陆新三板三个月后,这家抗癌新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的新三板加冕仪式姗姗来迟。
到了2014年,医疗健康黄金10年的开启,人口老龄化和医改为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联想之星也将新服务纳入投资主题,于莺医疗、轻盈医学这些可“沉到基层”的诊断服务和医疗供给创新项目获得青睐。在新技术领域,联想之星又把基因技术纳入了布局范围,医疗器械方向的投资目标由基层可用的POCT项目扩展到了面向三甲医院的高值耗材相关项目;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的投资目标从小分子研发项目扩大到博泰神州这样大分子药物研发企业,甚至还包括苏州瑞博这类RNA药物研发项目。
从2010年至今,联想之星参与的投资组合已接近200个,布局领域覆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基因技术和医疗新服务等新技术和新服务行业。
借着开拓医药挂牌新三板,动脉网记者采访了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聊一聊联想之星医疗领域投资版图以及逻辑。
医药领域布局近十年,这家公司有点任性
联想之星最早做天使投资是在2009年。陆刚回忆,当时中国的天使投资机构并不多,到2010年的时候天使投资都是行业的生僻词汇。美国天使投资是怎么发展,中国天使投资的行业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陆刚对天使投资这个概念做了不少的研究。几轮研究下来,陆刚发现中国关于天使投资的数据寥寥无几,相比风投来说,天使投资简直就是荒漠地带。“尽管如此,最后还是觉得要做这件事。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喜欢做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促生了这家顶级的天使投资机构。
基于自身对市场的理解,在2010年到2013年阶段,联想之星所投的项目多以技术创新为主。最先涉足的,便是这两年备受资本关注的医药创新领域。
尽管从这几年看,政策、人才环境为医药创新企业提供了优渥的土壤,投资机构也渐渐认同医药创新企业的未来潜力。但即便是今天,由于新药研发存在较大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医药创新项目时依然非常谨慎,投资时机一般会选择临床一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阶段或者是临床二期。而联想之星却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一行业的天使投资,不得不说有点任性。
“当时也有人说我们傻,如果投资仿制药,无论是从风险系数还是回报时间来说,都要安全得多。但低门槛的项目我们是不碰的。”陆刚表示,这是联想之星作为一家天使投资机构的坚持。
之所以将生物医药定位战略方向,是因为看到了中国整个市场需求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巨大差距。从市场发展来看,国内对新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在药物创新能力上,医药输出跟不上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
陆刚认为:“市场上主要是仿制药和高价的进口药,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原创新药公司是一定能生存并且发展的。”同时,国家“千人计划”的启动,为国内市场引进了大量的人才,对新药研发园区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的崛起。“政策环境和人才环境的改善也给了我们不少底气,基础条件在改善,我们才敢在这么早的阶段去投。”他表示:“风险虽然大,但是整体来看还是符合天使投资的回报特性。”
最先投资的是派格生物。陆刚向动脉网介绍,投资派格生物一方面是自身投资主题的契机,另一方面是药物的优势。但最打动他的,是徐敏在药物研发上的严谨和扎实。“浮躁的人是做不好新药的。”陆刚表示:“徐敏还拥有非常清晰的商业意识,对市场竞争情况以及药物未来的市场定位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做新药研发的人都能具备的。”
不仅如此,派格生物的PEG技术有利于企业在未来持续开发出后续更具潜力的新药品种,并不会局限于一种药物,这也成为企业的加分项。尽管当时对药物研发并不那么懂,但基于市场角度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创新药未来市场的信念,联想之星很坚定的投资了徐敏的项目。
开拓药业是联想之星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的第二个项目,与派格生物几乎同步投资。除了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联想之星还会基于自身对市场的理解,帮助创业者研发聚焦,寻找到有市场前景的方向,并在后续融资上为企业提供帮助。
如今,这两家企业最前沿的药物都已经进入了临床二期,并且开始后续品种的储备和推进。开拓药业正式挂牌新三板,派格生物则在去年与辉瑞达成深度合作,得到了国际巨头的认可。无疑,最早期的两个项目都是成功的。
派格生物和开拓药业之后,联想之星又陆陆续续投资了十几个医药研发项目,从最开始的小分子药物,到大分子、单抗药物,现在更是延展到了基因相关的医药项目投资。
陆刚表示:“我们希望这个药物不仅是有中国的市场,而且要将市场全球化,让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的舞台。”在企业以渠道运营的时期,联想之星看到了市场的缺口。到今天,医改药改的大环境下,许多上市新药公司都在寻求创新药的标的企业,药价压缩后,市场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创新药上。联想之星早年的预判也得到了证实。“未来5到10年,中国应该还会出现更多以创新药为主的企业。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也会更坚定的去做这件事情。”陆刚告诉记者。
医疗器械:基层和远程将是关键
医疗器械是在生物医药之前更早确定的主题。不同于生物医药的国际视野,联想之星更倾向立足中国市场基本趋势的医疗器械项目。由于特殊的市场和供需结构,上层的三甲医院往往会吸收掉大量的优质资源,最终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
陆刚认为,这样的巨大落差,预示着市场对基层器械和远程化设备的需求,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更适合加强基层医疗的基础设施。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比较完善,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很难站稳脚跟。此外,陆刚认为想要改变中国未来医疗的服务环节,基层和远程将是关键。
最先投资项目是微纳芯。与生物医药的投资逻辑有相似之处,联想之星依然把团队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微纳芯的团队出自中科院,技术实力自然不必多说,另一方面,陆刚也看到了这个团队对市场的理解,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科学家团队。尽管现在微流控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热门研发项目,但在当时还是很早期的平台。2010年,基于微流控的POCT项目在商业应用的雏形已经出现,但这个POCT的市场还非常小,要将技术产品化,并且取得相应的证书,差不多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基于对技术和团队的双重认可,微纳芯成为联想之星在医疗领域的首个天使项目。
此后联想之星又先后投资了卡尤迪等多家POCT项目。现在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在基层医疗上极大了力度,立足基层和远程的POCT项目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联想之星的预判再次得到了成立。
除了POCT项目,联想之星在高值耗材项目也有比较大的投入。考虑到市场规模,这些高值耗材更多的应用场景是在三甲医院。人工神经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项目,利用人工神经替代原有受损神经,可以避免传统治疗手段对人体带来的二次伤害。在临床试验阶段,大部分患者都更倾向于基于人工神经的治疗方案。即便是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的患者,也更希望能够接受新的治疗方案。产品未来的市场量级是足够大的。不到两年的时间,人工神经的项目就拿到了CFDA的绿色通道,这更加说明了产品与市场的贴合程度。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联想之星在这个领域也有比较大的投入。中国是脑血栓的高发病国,传统的降栓药物治疗手段存在一定风险。基于此,联想之星投资了一个脑血栓取栓装置项目,该项目产品可直接将脑中血栓网住并取出。目前,该装置已经递交了CE认证申请,并且吸引了美敦力的注意。
与时俱进的投资策略,基因技术离不开服务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是随市场与时俱进的,联想之星也不例外。2010年到2013年,公司以传统的技术创新为投资策略。到了2014年,生物技术的突破、医改、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新的突破性的市场驱动,医疗健康黄金10年开启,这将为医疗新服务带来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一年,联想之星做出了更加聚焦市场的策略调整。2014年开始,联想之星在生物领域的投资主题从生物医药扩展到了生物技术,这其中就包含了生物医药和基因技术两个子方向。
陆刚表示,联想之星对基因技术的定义更倾向于“技术+服务”,“为什么要加服务?因为这个技术本身就有很大的服务特点,并不能只关注技术的升级和成本的下降。”基因技术项目更要关注是否符合中国的医疗服务场景,能不能再这样的场景中产生价值。这一点与医药领域有很大区别。“如果基因技术不带服务属性的话,他的爆发力可能就小了,格局也跟着小。”陆刚将基因技术赋予了新定义。
这一主题在2013年年底基本确定下来,最早的项目便是燃石医学。汉雨生离开北极光创投后创办了燃石医学,老东家北极光也非常看好,按照惯例还需要有另一家投资机构背书。在市场上苦苦寻找了半年,汉雨生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另一方面,联想之星也一直苦恼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双方还是相遇了,从见面到决策,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燃石能成为第一个项目,而且决策那么快,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行业的认识程度,更重要的是汉雨生的创业素质吸引了我们。”无论哪个领域,陆刚都把团队看的非常重要。投资之后,联想之星还为燃石医学提供了很多帮助。2016年12月燃石医学完成B轮融资,联想之星更是联合了红杉中国、济峰资本、招银国际掷出3亿人民币的大手笔。
“我们投燃石的时候是2013年底,到了14年的时候基因市场就开始火爆了,2015年已经成了沸沸扬扬的红海市场。所以对市场的提前预判很重要。如果市场热度已经很高了,就容易出现一些比较浮躁的公司。”陆刚认为,作为一家天使投资机构,最核心的应该是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能力。
医疗新服务:医疗服务痛点是系统性问题
同期调整扩展的主题还有移动医疗。2013年开始,联想之星开始了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探索。经过一年多的摸底,公司得出结论:单单利用移动医疗解决目前中国医疗服务的众多痛点是不太可能的,移动互联网这个维度太单一,很多痛点伴随的其实是系统性的问题。联想之星希望通过医疗新服务,或者投资一些创新的技术和模式的公司,从供给量和效率这两方面去入手,改善供给侧的情况。
2015年,公司正式将战略调整为医疗新服务,涵盖了更多对行业的理解。陆刚表示,中国医疗领域上级医院的虹吸作用很明显,这导致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基层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巧合的是,这与公司之前在POCT的布局正好吻合。
“投微纳芯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项目跟基层主题联系起来,更多是从商业规律来做预判。”陆刚表示。但从后来移动医疗和医疗新服务的趋势来看,陆刚的预测又一次应验了。
在医疗服务领域,联想之星布局了于莺医疗这样的基层诊所项目,另外在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领域也有埋线式布局。同时,在医疗信息化上,联想之星投资了通过轻盈医药,通过促进医疗信息透明化,缓解临床上医疗不对称的矛盾。
“2014年开始我们把生物技术和医疗新服务确定为了大方向,在这两个大方向上又细分了几个方向。”陆刚总结道。
投资逻辑:埋伏与团队
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市场预判”、“团队”是陆刚反复提到的两个词,总结起来也可以理解为联想之星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逻辑。
无论是哪一个领域,联想之星始终把团队作为判断项目的第一标准。“看技术和产品的时候,其实实质也是在看团队。这件事情是基于他的独立思考还是敏锐的观察,还是一时的想法,都将影响到后续他面对变化的应变能力。可以说优秀的团队才是企业的持久生命力。”
不仅如此,联想之星在团队的甄别上更是具有深度。资本行业有个“江湖传言”,团队为投资人背景的公司不投,而联想之星偏偏就投了两个这样有投资人背景团队的项目。陆刚解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言,是因为投资背景的创始人相对单纯的创业者来说,考虑的层面会更多,少了点创业者的闯劲。但他认为,传言仅仅是传言,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就给团队贴上标签,而应该更深层次的看问题。以派格生物为例,徐敏的投资背景反而是锦上添花,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清晰的市场格局,而他在医药创新领域这么多年的坚持则是一个优秀医药创新者的性格体现。
而作为一家天使投资机构,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埋伏能力也是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陆刚透露,联想之星每年都会有十几个行业细分领域的研究专题,从细分跑道去看未来机会,对未来趋势,市场爆点做出预测。“我们并不会为了研究去研究,而是在看项目的过程中去认识这个行业。”陆刚表示。
从市场需求出发,对未来市场做出预判,提前做出布局;在这样的基础上,又从团队和人才角度再次对项目发展做出预测,想来这就是联想之星的投资逻辑吧。像开拓药业、派格生物、燃石医学这些项目的成功,以及对医药创新、基因技术以及基层医疗等领域预判的成功应验,也显示出了联想之星作为一家天使机构在未来预测和项目预测上的能力。这样一家“神算子”般的天使投资机构又将对未来方向做出怎样的预判,为医疗领域孵化出哪些优秀的企业,着实令人期待!(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开拓药业正式挂牌新三板,对于医疗领域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而被投企业正式挂牌新三板,这对投资方联想之星而言,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一家顶级天使投资机构,联想之星重点布局TMT和医疗领域的早期投资。除了开拓药业,联想之星在医疗新技术和新服务都有着精密的埋线式布局。
早期阶段,联想之星在医疗领域的投资主题更多聚焦在新技术,以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为主要投资方向。医疗器械领域投资目标多为基层可用项目,生物医药领域以小分子药物为主。像是POCT领域的领先企业微纳芯、基因诊断企业卡尤迪以及昨天挂牌新三板的开拓药业,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到了2014年,医疗健康黄金10年的开启,人口老龄化和医改为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联想之星也将新服务纳入投资主题,于莺医疗、轻盈医学这些可“沉到基层”的诊断服务和医疗供给创新项目获得青睐。在新技术领域,联想之星又把基因技术纳入了布局范围,医疗器械方向的投资目标由基层可用的POCT项目扩展到了面向三甲医院的高值耗材相关项目;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的投资目标从小分子研发项目扩大到博泰神州这样大分子药物研发企业,甚至还包括苏州瑞博这类RNA药物研发项目。
从2010年至今,联想之星参与的投资组合已接近200个,布局领域覆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基因技术和医疗新服务等新技术和新服务行业。
医药领域布局近十年,这家公司有点任性
联想之星最早做天使投资是在2009年。陆刚回忆,当时中国的天使投资机构并不多,到2010年的时候天使投资都是行业的生僻词汇。美国天使投资是怎么发展,中国天使投资的行业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陆刚对天使投资这个概念做了不少的研究。几轮研究下来,陆刚发现中国关于天使投资的数据寥寥无几,相比风投来说,天使投资简直就是荒漠地带。“尽管如此,最后还是觉得要做这件事。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喜欢做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促生了这家顶级的天使投资机构。
基于自身对市场的理解,在2010年到2013年阶段,联想之星所投的项目多以技术创新为主。最先涉足的,便是这两年备受资本关注的医药创新领域。
尽管从这几年看,政策、人才环境为医药创新企业提供了优渥的土壤,投资机构也渐渐认同医药创新企业的未来潜力。但即便是今天,由于新药研发存在较大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医药创新项目时依然非常谨慎,投资时机一般会选择临床一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阶段或者是临床二期。而联想之星却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一行业的天使投资,不得不说有点任性。
“当时也有人说我们傻,如果投资仿制药,无论是从风险系数还是回报时间来说,都要安全得多。但低门槛的项目我们是不碰的。”陆刚表示,这是联想之星作为一家天使投资机构的坚持。
之所以将生物医药定位战略方向,是因为看到了中国整个市场需求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巨大差距。从市场发展来看,国内对新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在药物创新能力上,医药输出跟不上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
陆刚认为:“市场上主要是仿制药和高价的进口药,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原创新药公司是一定能生存并且发展的。”同时,国家“千人计划”的启动,为国内市场引进了大量的人才,对新药研发园区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的崛起。“政策环境和人才环境的改善也给了我们不少底气,基础条件在改善,我们才敢在这么早的阶段去投。”他表示:“风险虽然大,但是整体来看还是符合天使投资的回报特性。”
最先投资的是派格生物。陆刚向动脉网介绍,投资派格生物一方面是自身投资主题的契机,另一方面是药物的优势。但最打动他的,是徐敏在药物研发上的严谨和扎实。“浮躁的人是做不好新药的。”陆刚表示:“徐敏还拥有非常清晰的商业意识,对市场竞争情况以及药物未来的市场定位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做新药研发的人都能具备的。”
不仅如此,派格生物的PEG技术有利于企业在未来持续开发出后续更具潜力的新药品种,并不会局限于一种药物,这也成为企业的加分项。尽管当时对药物研发并不那么懂,但基于市场角度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创新药未来市场的信念,联想之星很坚定的投资了徐敏的项目。
开拓药业是联想之星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的第二个项目,与派格生物几乎同步投资。除了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联想之星还会基于自身对市场的理解,帮助创业者研发聚焦,寻找到有市场前景的方向,并在后续融资上为企业提供帮助。
如今,这两家企业最前沿的药物都已经进入了临床二期,并且开始后续品种的储备和推进。开拓药业正式挂牌新三板,派格生物则在去年与辉瑞达成深度合作,得到了国际巨头的认可。无疑,最早期的两个项目都是成功的。
派格生物和开拓药业之后,联想之星又陆陆续续投资了十几个医药研发项目,从最开始的小分子药物,到大分子、单抗药物,现在更是延展到了基因相关的医药项目投资。
陆刚表示:“我们希望这个药物不仅是有中国的市场,而且要将市场全球化,让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的舞台。”在企业以渠道运营的时期,联想之星看到了市场的缺口。到今天,医改药改的大环境下,许多上市新药公司都在寻求创新药的标的企业,药价压缩后,市场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创新药上。联想之星早年的预判也得到了证实。“未来5到10年,中国应该还会出现更多以创新药为主的企业。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也会更坚定的去做这件事情。”陆刚告诉记者。
医疗器械:基层和远程将是关键
医疗器械是在生物医药之前更早确定的主题。不同于生物医药的国际视野,联想之星更倾向立足中国市场基本趋势的医疗器械项目。由于特殊的市场和供需结构,上层的三甲医院往往会吸收掉大量的优质资源,最终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
陆刚认为,这样的巨大落差,预示着市场对基层器械和远程化设备的需求,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更适合加强基层医疗的基础设施。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比较完善,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很难站稳脚跟。此外,陆刚认为想要改变中国未来医疗的服务环节,基层和远程将是关键。
最先投资项目是微纳芯。与生物医药的投资逻辑有相似之处,联想之星依然把团队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微纳芯的团队出自中科院,技术实力自然不必多说,另一方面,陆刚也看到了这个团队对市场的理解,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科学家团队。尽管现在微流控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热门研发项目,但在当时还是很早期的平台。2010年,基于微流控的POCT项目在商业应用的雏形已经出现,但这个POCT的市场还非常小,要将技术产品化,并且取得相应的证书,差不多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基于对技术和团队的双重认可,微纳芯成为联想之星在医疗领域的首个天使项目。
此后联想之星又先后投资了卡尤迪等多家POCT项目。现在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在基层医疗上极大了力度,立足基层和远程的POCT项目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联想之星的预判再次得到了成立。
除了POCT项目,联想之星在高值耗材项目也有比较大的投入。考虑到市场规模,这些高值耗材更多的应用场景是在三甲医院。人工神经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项目,利用人工神经替代原有受损神经,可以避免传统治疗手段对人体带来的二次伤害。在临床试验阶段,大部分患者都更倾向于基于人工神经的治疗方案。即便是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的患者,也更希望能够接受新的治疗方案。产品未来的市场量级是足够大的。不到两年的时间,人工神经的项目就拿到了CFDA的绿色通道,这更加说明了产品与市场的贴合程度。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联想之星在这个领域也有比较大的投入。中国是脑血栓的高发病国,传统的降栓药物治疗手段存在一定风险。基于此,联想之星投资了一个脑血栓取栓装置项目,该项目产品可直接将脑中血栓网住并取出。目前,该装置已经递交了CE认证申请,并且吸引了美敦力的注意。
与时俱进的投资策略,基因技术离不开服务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是随市场与时俱进的,联想之星也不例外。2010年到2013年,公司以传统的技术创新为投资策略。到了2014年,生物技术的突破、医改、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新的突破性的市场驱动,医疗健康黄金10年开启,这将为医疗新服务带来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一年,联想之星做出了更加聚焦市场的策略调整。2014年开始,联想之星在生物领域的投资主题从生物医药扩展到了生物技术,这其中就包含了生物医药和基因技术两个子方向。
陆刚表示,联想之星对基因技术的定义更倾向于“技术+服务”,“为什么要加服务?因为这个技术本身就有很大的服务特点,并不能只关注技术的升级和成本的下降。”基因技术项目更要关注是否符合中国的医疗服务场景,能不能再这样的场景中产生价值。这一点与医药领域有很大区别。“如果基因技术不带服务属性的话,他的爆发力可能就小了,格局也跟着小。”陆刚将基因技术赋予了新定义。
这一主题在2013年年底基本确定下来,最早的项目便是燃石医学。汉雨生离开北极光创投后创办了燃石医学,老东家北极光也非常看好,按照惯例还需要有另一家投资机构背书。在市场上苦苦寻找了半年,汉雨生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另一方面,联想之星也一直苦恼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双方还是相遇了,从见面到决策,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燃石能成为第一个项目,而且决策那么快,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行业的认识程度,更重要的是汉雨生的创业素质吸引了我们。”无论哪个领域,陆刚都把团队看的非常重要。投资之后,联想之星还为燃石医学提供了很多帮助。2016年12月燃石医学完成B轮融资,联想之星更是联合了红杉中国、济峰资本、招银国际掷出3亿人民币的大手笔。
“我们投燃石的时候是2013年底,到了14年的时候基因市场就开始火爆了,2015年已经成了沸沸扬扬的红海市场。所以对市场的提前预判很重要。如果市场热度已经很高了,就容易出现一些比较浮躁的公司。”陆刚认为,作为一家天使投资机构,最核心的应该是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能力。
医疗新服务:医疗服务痛点是系统性问题
同期调整扩展的主题还有移动医疗。2013年开始,联想之星开始了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探索。经过一年多的摸底,公司得出结论:单单利用移动医疗解决目前中国医疗服务的众多痛点是不太可能的,移动互联网这个维度太单一,很多痛点伴随的其实是系统性的问题。联想之星希望通过医疗新服务,或者投资一些创新的技术和模式的公司,从供给量和效率这两方面去入手,改善供给侧的情况。
2015年,公司正式将战略调整为医疗新服务,涵盖了更多对行业的理解。陆刚表示,中国医疗领域上级医院的虹吸作用很明显,这导致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基层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巧合的是,这与公司之前在POCT的布局正好吻合。
“投微纳芯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项目跟基层主题联系起来,更多是从商业规律来做预判。”陆刚表示。但从后来移动医疗和医疗新服务的趋势来看,陆刚的预测又一次应验了。
在医疗服务领域,联想之星布局了于莺医疗这样的基层诊所项目,另外在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领域也有埋线式布局。同时,在医疗信息化上,联想之星投资了通过轻盈医药,通过促进医疗信息透明化,缓解临床上医疗不对称的矛盾。
“2014年开始我们把生物技术和医疗新服务确定为了大方向,在这两个大方向上又细分了几个方向。”陆刚总结道。
投资逻辑:埋伏与团队
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市场预判”、“团队”是陆刚反复提到的两个词,总结起来也可以理解为联想之星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逻辑。
无论是哪一个领域,联想之星始终把团队作为判断项目的第一标准。“看技术和产品的时候,其实实质也是在看团队。这件事情是基于他的独立思考还是敏锐的观察,还是一时的想法,都将影响到后续他面对变化的应变能力。可以说优秀的团队才是企业的持久生命力。”
不仅如此,联想之星在团队的甄别上更是具有深度。资本行业有个“江湖传言”,团队为投资人背景的公司不投,而联想之星偏偏就投了两个这样有投资人背景团队的项目。陆刚解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言,是因为投资背景的创始人相对单纯的创业者来说,考虑的层面会更多,少了点创业者的闯劲。但他认为,传言仅仅是传言,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就给团队贴上标签,而应该更深层次的看问题。以派格生物为例,徐敏的投资背景反而是锦上添花,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清晰的市场格局,而他在医药创新领域这么多年的坚持则是一个优秀医药创新者的性格体现。
而作为一家天使投资机构,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埋伏能力也是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陆刚透露,联想之星每年都会有十几个行业细分领域的研究专题,从细分跑道去看未来机会,对未来趋势,市场爆点做出预测。“我们并不会为了研究去研究,而是在看项目的过程中去认识这个行业。”陆刚表示。
从市场需求出发,对未来市场做出预判,提前做出布局;在这样的基础上,又从团队和人才角度再次对项目发展做出预测,想来这就是联想之星的投资逻辑吧。像开拓药业、派格生物、燃石医学这些项目的成功,以及对医药创新、基因技术以及基层医疗等领域预判的成功应验,也显示出了联想之星作为一家天使机构在未来预测和项目预测上的能力。这样一家“神算子”般的天使投资机构又将对未来方向做出怎样的预判,为医疗领域孵化出哪些优秀的企业,着实令人期待!(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