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 |DNA之父沃森惊天逆转:基因不是肿瘤治疗终极武器
导读 | 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学时代的大门。 |
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学时代的大门。
时隔65年,精准医疗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90岁高龄的沃森来到中国,却带来了颠覆式的主张—— 基因治疗并非癌症治疗的终极出路,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对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或许才是人类战胜癌症的曙光—— 未来可能出现一种广泛适用,且价格低廉的非基因疗法。4月6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乐土投资集团联合主办的2017深圳国际精准医疗峰会在深圳举行。以下是沃森先生的发言干货。
基因靶向药物、免疫治疗难以惠及大众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之后,我们当时就认为,从基因的角度入手或许可以攻克癌症。针对那些跟癌症相关的基因做相应的治疗。为了普及这个观点,在12年后,我写了一本书,叫《基因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当时我还在哈佛大学教书,但我在实验室的自主权不够,科研推进得很慢。
后来,我去了冷泉港实验室,在那期间,我参与编著了 《肿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umour Viruses)》的第一个章节。在这本书中,我们发现一些病毒携带的基因会导致癌症,提出了DNA重组技术,认为,识别并分离出这些致病基因可能对癌症治疗有所帮助。我们还发现,有些基因是促进细胞生长的,也有些会抑制细胞生长。后来,我们就成立了一家公司,致力于找到肺癌相关的致病基因,并基于此研发了一款治疗肺癌的药物,但我们后来发现,这种药一开始奏效,一段时间后,药效就停止了。我们当时并不了解背后的原因,我们只是看到,当时针对致癌基因的靶向药物都不成功,病人最终还是死于癌症。
而我们真正希望的,是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化疗逐渐成为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这只是短暂延长了一些患者的寿命,相对过去40年美国癌症的死亡率,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我姐姐也是死于乳腺癌的化疗。
因此,我们转而到基因测序中去寻求答案,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开癌症之谜。的确,通过基因测序,我们对癌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我们并没有发现有效的靶向药物。
后来,各大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疗法——免疫治疗。这种疗法希望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免疫治疗很容易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最终侵蚀患者自身的机体。当然,我不能断言免疫治疗的前景,对小部分患者,它可能疗效显著,但对大多数患者,其疗效存疑,而唯一确定的是,免疫治疗费用高昂,大多数美国家庭都负担不起。所以我本人的希望,还是广泛造福人类,找到一种更廉价、更普遍适用的癌症治疗手段。
惊天结论:氧化剂抗癌,抗氧化剂致癌
五年前,我写了这一篇论文。我发现,大多数的抗癌疗法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活性氧(ROS)的存在。放疗其实也会产生活性氧。我们的身体中其实也有一些自然物质可以制造活性氧,保护机体不收疾病侵害。虽然我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仍然认为应该找到更多和癌症相关的基因位点,但现在我的想法已经变了。这篇论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说明,氧化剂能杀死癌细胞。
氧化剂会导致细胞衰亡,而细胞的本能之一,就是防止氧化剂的侵蚀,因此细胞也会产生大量的抗氧化剂。我以下的结论可能会一反大家多年的常识—— 抗氧化剂实际上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而事实上,一半美国人每天都会服用抗氧化剂。但我本人用运动取而代之,因为运动产生氧化剂,氧化剂杀死癌细胞。通过运动,我的患癌风险降低了25%。
细胞在产生能量的过程中,会释放氧化物,为了防止细胞被氧化物杀死,细胞同时又会释放抗氧化物,以达到氧化还原平衡。
相比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更强,在产生更多活性氧的同时,也会产生更多抗氧化剂,以维持这种平衡。而当肿瘤细胞中充满了抗氧化剂,化疗就会失效。
这样一来,如果要化疗起作用,就要除掉肿瘤细胞中的抗氧化剂,有两种方式可以达成——一是阻止这种合成作用。细胞中主要的抗氧化物之一就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砷能清除这种物质,因此,也有人在尝试用砷来治疗白血病。
目前,加拿大有一家实验室也相信活性氧治疗癌症的方法,他们发表过两篇文章。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和我持相似观点的机构,虽然他们还没有通过此法治愈过任何患者,但我对他们有信心。
大约15年前,比利时有一家实验室也注意到了氧化剂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他们试图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K3的协同作用来杀死癌细胞。
前段时间,有一种药物,被认为有很强的抗癌的作用。这种药物是从亚马逊的树皮里面提取的天然物质,有人将其制作成药物,配合传统化疗一起使用,以图达到清除抗氧化物的效果,但目前来看,其药效并不好,主要原因是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够。
两年前,有一家美籍华人在波士顿设立的公司,他们宣布研发了一种分子药物,专门治疗对化疗产生抗药性的癌症。但这个公司的方向是错的,因为,从他们研发的药物的结构看,是一种β-拉帕醌(β-lapachone),其作用机理就是产生活性氧,但问题就在于,他们忽略了,人类自己的身体也有产生活性氧的机理。
虽然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在人体中还提取出这样的天然物质,但是我认为未来是可以做到的。为了抵抗癌症,高级生命体都有开启自身制造活性氧的机制。据我所知,上海就有机构就在开发类似的天然物质。事实上,我相信,从细胞到高级生命体,可能有成千上百种能产生活性氧的天然物质。如果用这些天然物质制成药物,安全性会大大提高,并大幅降低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而且,现在已经有临床数据证明,即使对恶性程度非常高的一些癌症,比如胰腺癌,这类天然药物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所以,我这次来到中国,也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到,这类能产生活性氧的天然物质,未来也许会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相信,将来一定出现价格低廉的,并且对大多数癌症都有疗效的抗癌药物。
我也不是说,基因测序和精准医疗就会消失。但是,如果我们对细胞、氧化剂和抗氧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有更深的理解,我们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抗癌路径。有朝一日,人类终将战胜癌症,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谢谢。(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