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CST中国精准医学战略合作中心成立 —航母启航,逢时合作,探索免疫学新蓝海!
导读 | 2017年4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中国公司精准医学战略合作中心成立。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举行,具有一流水准的免疫学研究机构和世界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就此展开。转化医学网作为特邀媒体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对于今后的发展,双方表示将借助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在阐明疾病机制和开发生物标志物、PTMScan®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科研管理人才项目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入合作。 |
2017年4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中国公司精准医学战略合作中心成立。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举行,具有一流水准的免疫学研究机构和世界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就此展开。转化医学网作为特邀媒体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对于今后的发展,双方表示将借助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在阐明疾病机制和开发生物标志物、PTMScan®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科研管理人才项目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入合作。
图1. 正式签约。左. 苏冰教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右. 董增军总经理(美国 CST 公司亚太区总裁,全球副总裁,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麻省理工学院MIT上海校友会董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免疫学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学科,但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作为国内第一个成立的免疫学专业研究所,过去30余年为中国现代免疫学培养了大量杰出免疫学研究及教育人才,为中国近年来免疫学高速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当谈到中国免疫学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时,上海市免疫所所长苏冰教授发表了自己的感触。同国外相比,上世纪中国免疫学研究受制于动物模型等体内实验的科研条件限制,相对发展缓慢。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在一批杰出的免疫学家带领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受到了国际免疫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交流及工作。苏教授提到,近年来一些国际顶尖的免疫学研究机构与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纷纷建立了合作关系,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免疫学的广阔发展前景。美国 CST 公司亚太区总裁董增军教授对苏教授的观点表示了认可,表达了对日后国内免疫学发展的信心,同时提出免疫学研究依然任重道远,仍需静下心来继续努力,不仅要在科研投入上赶上发达国家,在产出上也要进行追赶,产出更多的成果以造福人类。
当问及免疫学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时,苏教授和董总,都肯定了国家当前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所投入的有利于人才引进与发展的政策机制。同时苏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发展得快,是因为我们起步晚,而不是说其他的国家没有发展,我们通常会产生‘我们已经很好了’这样的错觉,中国免疫学发展得快这是事实,但更大的事实是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问题)。”他表示如今国际同行已经把中国的科学家同自己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中国的科学研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取得更好发展的机遇。
图2. 苏冰教授致辞。
苏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在美期间也曾受邀到CST总部做过学术交流,并与CST全球总裁迈克共进午餐、畅谈学术理想。苏教授对CST公司重视科学,具有科学情怀的企业理念赞赏有加,“我认为科学出身的企业家大有人在,但迈克真的非同一般,他十分执着并热爱科学,我们深入探讨了许多科学方面的问题!”2012年,苏教授从耶鲁大学回国主持上海免疫所的工作,“我与董总也是一见如故,正如董总说的,CST的使命是真正能为科学家提供最好的服务,我想,CST在过去这么多年来确实真正做到了这一点,CST从基础科学到转化医学也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所以,“希望在人才强所,创新突破,加强转化的指引下,探索一些机制体制的改革,为了开拓我们的视野,我们与许多国际国内顶尖学校单位进行了合作,聚焦几个重要的免疫学领域,围绕临床问题,同时我们有幸招到了参与开发和应用PTMScan®技术的李宇研究员,为我们研究所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我们和CST的合作是十分及时和紧迫的,相信我们的强强联合,一定能为我们国家的、免疫学领域的或者精准医学的研究做出非常大贡献!”
图3. 董增军总经理致辞。
董总在致辞时表示,CST与上海免疫学研究所的本次战略合作,对CST而言在国内尚属首次。历史渊源、现代情怀奠定了本次合作的基础,“我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编者按)求学的时候,当时中国免疫学界有“南余(余㵑)北谢(谢少文)”,他们是中国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我很荣幸师从谢少文院士,但也因此早就对创办了上海免疫所的泰斗余㵑心生敬佩并向往之。后来在美国每遇到免疫所相关的人都很投缘,比如现在北大的邓宏鬿教授,还有尹芝南,孙兵等教授学者们。”2008年董总带领团队创立CST中国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此后就跟上海免疫所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
交织着历史渊源和现代情怀的两家单位,能够在国家宏伟战略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的战略合作,上海市免疫所与CST中国公司的此次携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相信随着双方合作的进行,将会结出累累硕果,成为此类合作共赢的典范。
图4. 互赠书籍。
图5. 揭牌仪式。
图6. 主要领导合影。
科学巨匠的强强联手,从精准医学的探讨到如何保证抗体的可重复性,从肠道疾病标志物的筛选到蛋白质组学如何应用,从对话国际顶尖科学家到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从实验室的管理到企业的运作,相信双方的合作将不止于此。期待两家单位的合作为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宏伟蓝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人才强所,创新突破,加强转化,强化学生的培养和教育 ” 这是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的践行目标,也是所长苏教授带领的团队正在取得的成绩。苏教授表示,近年来,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在“人才强所”战略的指引下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术特区”的政策支持下,勇于机制体制创新,大力引进国际顶尖学科领军人才以及符合学科发展定位和研究重点领域的海外杰出研究人才。免疫所组建了一支包含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学者,长江讲座教授,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等在内的年轻富有活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研究队伍。免疫所聚焦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调控及信号转导机制、肠道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和干预新策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策略、新型肿瘤标志物筛选和肿瘤免疫治疗四个方面围绕临床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同时,免疫所注重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积极组织学科间、地区间、国际一流高校间免疫学研究力量的相互交流,致力于将免疫所建设成为免疫学研究领域里具有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自2012年起,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完善大型科学设施和仪器设备,整合优化技术资源,提升所内科技服务水平。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免疫所已正式建立了囊括流式平台、显微成像平台、免疫组化平台、生物标记物研究与开发平台、测序诊断平台、基因工程小鼠实验与分析平台在内的6大公共技术平台体系。高端共享的公共技术平台体系为免疫所以及医学院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优质的科研服务。
关于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 中国
“科学家服务科学家,助力科学家发文章、做转化,实现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是CST 中国公司的使命。CST公司“ALK”和Crizotinib的案例、PTMScan®创新性技术和 Best Antibodies 的奖项,夯实了CST公司在精准医学的地位。
在精准医学时代,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疾病机制,开发生物标志物,将极大地推动伴随诊断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PTMScan®技术)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CST是PTMScan®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2005)的发明者,使用PTMScan®技术,CST在2007年就首次独立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EML4-ALK融合蛋白突变(Cell 2007),继而开发了优质的ALK(D5F3®)兔单克隆抗体,奠定了罗氏伴随诊断试剂盒和辉瑞公司创新肺癌新药的基础。罗氏的ALK伴随诊断IHC试剂盒正是使用了CST的这一抗体,而辉瑞公司根据CST发明研发出了药物克唑替尼,为肺癌的精准化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7. CST部分员工合影。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CST™, PTMScan®, 和D5F3®是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Inc 的商标。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