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未来5到7年是医疗健康的最佳投资期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8-04-23 健康界 赞(2)
分享: 
导读
在“第二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年会”上,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知识分子》主编饶毅如是说.面对如火如荼的生物医药...

摘要

H50年会上涉及的投资领域和相关各方观点,既是激烈的碰撞,也是对产业的深刻洞察。


“中兴事件的发生,正好成为我今天演讲的背景”在“第二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年会”上,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知识分子》主编饶毅如是说。面对如火如荼的生物医药产业,饶毅希望有更多原创引领的创新应用,在中国落地。


过去三年的药政体制改革,给中国创新药物带来了政策背景,资本市场改善适合促进新药发展的上市模式,以及向生物医药领域涌动的大量投资,加之过去20年的的人才储备,都让饶毅坚信:必须坚持中国原创,中国将会出现伟大的医疗健康企业。



饶毅坚信:必须坚持中国原创,中国将会出现伟大的医疗健康企业


华盖资本董事长、H50创始主席许小林也表示,中国生物医药原创的春天已经到来,但现在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还是采取跟随策略而不是引领创新,但他坚信未来会有一批真正原创生物医药企业成长起来,中国生物医药领域会比芯片半导体领域有更好的国际竞争力。


医健投资有时间规律可循


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而言,看好一个领域的未来或许并不是最难的,而踩准进入时点,既不成为“先烈”,又不错过窗口期,是对产业理解和趋势预判的大考。


科学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饶毅介绍,生物医学里存在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即除了极少数情况下,根治性的药物出现会治愈原来的疾病(包括疫苗、包括丙肝药物),而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医药领域只是在改进而已,能够比原来更好,并不是根治。所以,医药的每个领域几乎是在15年左右,都要发生更新换代。


因此,饶毅向投资人建议,没有学过生物医学的人,不要轻易去投出现某个根治疾病的药物,因为这样的情况出现几率很小。就当下而言,虽然抗癌药很热,但其实抗癌药品十几年前就在美国开始发展起来了。饶毅还建议:(不如)现在去看已经十几年没有出新产品,但却持续有研究的领域,例如神经领域。


精准医学是未来趋势,因此基因测序领域将持续火热。饶毅认为,目前国内有上千基因测序企业,经过激烈洗牌,必将有一部分企业进入基因治疗领域,基因治疗会是下一个投资热点。


基因检测目前正处在风口中。用北极光创投合伙人、H50轮值主席邓锋的话说,“虽然基因测序中国服务很多,但是其实钱大量都被上游的企业、全球垄断企业IIIumina给赚走了。”


IIIumina刚离任的前副总裁许丽苓以行业观察者的身份参加了H50年会。她认为,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的应用基本上有两个大方向:癌症以及遗传性的疑难病症。


上海思嘉建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施晨阳也认为,精准医疗特别是用基因组、蛋白组来做精准医疗,实际上有两个方向:第一是针对疾病,就是怎样去更加精准的诊断,或者是分类一个疾病,例如二代测序的肿瘤这样的技术。第二则是健康管理的概念,但这个方向的前景还远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饶毅还对生物医药和干细胞的时间窗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药企还是多以仿制药为主,但相信二十年后会有一批真正的原创药和企业出现。而对干细胞的投资,他直言目前是过多了。而且现在的问题是:并不清楚哪项技术可以真正应用和产业化。


多重驱动创新最缺人才


为了促进创新,企业、资本和各类服务机构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落地,以打造整个医健产业创新的“接棒”体系。


香港交易所CEO李小加代表港交所向中国的医药企业张开怀抱,为有意赴港上市的医药企业提供细则和指导。据李小加透露,港交所正在进行25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4月30日开始按照新规接受申请,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新经济里边的特殊股权安排,第一次在香港允许签上市前的‘婚前协议’了;第二是生物科技公司生命科学公司,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也可以上市了;第三是在美国已经上市的公司,想回家,家可以安在香港,而且这个家既温暖又容易。”


来自中金公司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的董事总经理王曙光预测,中国本土的IPO市场也在发生重大的改变,就是很快就会有没有利润的公司能够进入A股市场,这也会惠及医健企业,只不过这个步伐会走得比香港更慢一点,而香港又会比美国更慢一点。


王曙光认为,能够进入A股、港股和美股这三个市场的,都必须是有长期发展前景的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的成熟度和企业创新的被接受度,越被广泛接受的,就越容易进入A股市场;被专业投资人广泛接受的,适合进入香港市场;而被那些愿意去赌、愿意去投真正特别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的人所授受的,要去美国市场。


普华永道医疗合伙人徐佳谈及,在帮助客户进行海外并购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并购是在找好的创新品种和创新项目。中信证券投行部医药组负责人、H50理事程杰也表示,有一些企业确实是被形势所迫,由于国家的一致性评价、临床数据核查,包括两票制,使得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研发驱动型的企业和市场驱动型的企业,没有后续的产品跟上,就带来了很大的一些压力,于是考虑到海外去收购兼并,以带来好的产品。


不差钱的中国资本,在出海并购中,付出的绝不仅仅只是资金。华润资本CEO、H50理事秦锋介绍了华润资本的“四库全书”,第一库是专家库。第二库是项目库,就是打造持续跟踪的项目。华润资本曾经在2017年看中一个项目,但是被一家英国基金在24小时之内出了收购要约横刀夺爱。这家英国基金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出手,是因为其已跟踪这家公司四年了。第三库是合作伙伴库,出海由于人生地不熟必须建立合作伙伴,帮助了解机会,在并购中获得很多支持;第四库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库。


“中国不缺钱,不缺创造的热情,最缺的是人才”许丽岑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才擅长研究,并不擅长解决问题,“也许是因为我们大学教育学的东西太专了”。


对此现实问题,邓锋深有感触,他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为例,先解决的就是产品问题。因此光会研究还不行,还要把产品能够解决好,这是很关键的,前景被一致看好的医健行业也应如此。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