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产生的新的工作机会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18-07-30 殷卫海 赞(2)
分享: 
导读
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人类的工作会被取代,无疑也将产生很多新的工作。发现并竭力地发展这些新工作机会对于人类战胜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威胁具有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人工智能时代”会产生哪些新的工作机会呢?

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人类的工作会被取代,无疑也将产生很多新的工作。发现并竭力地发展这些新工作机会对于人类战胜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威胁具有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人工智能时代”会产生哪些新的工作机会呢?我预计将会有以下新的工作机会:


1)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人员

可以预计,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人工智能技术要比以往的电脑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远为丰富和复杂,其技术的发展也将日新月异、竞争极其激烈。因此,可以预计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的需求将指数上升。同时,不少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平台是向社会开放的,例如谷歌的第二代人工智能学习系统TensorFlow,任何人通过学习都可能运用优秀的平台技术开发出新的人工智能产品。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人员的增长将会十分迅速、人数将会很庞大。


2)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人员、维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可以预计,人工智能产品的种类将指数上升,而这些产品的生产也将需要一定量的技术工人。因此,可以预计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人员数量将会不断上升。同时,由于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对于人类具有安全的威胁,而人工智能产品如果伤害了人类,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厂商或购买人很可能将付出十分沉重的经济代价和法律代价。所以,社会对管理和维护人工智能产品的人员会有较大的需求。


3)获取大数据的工作人员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而获得大数据是一个十分巨大复杂的工作。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大数据为例,为了获取病人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大数据,需要开展极其大量、费时的检测工作。所以,可以预计获取各类大数据的工作人员

数量将不断上升。



4)从事个性化产品生产的人员

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将使产品批量化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而个性化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到欢迎、价值变得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于个性化产品的生产。


5)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心理咨询产业的人员

可以预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干细胞技术、免疫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的技术、精准医疗技术等医疗技术的发展,老龄人口将不断增加、存活的重大疾病病人将不断增加。所以,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产业将会不断发展,其将提供不断增加的工作机会。而针对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心理健康的威胁,心理咨询行业将获得较快的发展。



6)从事于个性化教育、培训的人员

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发展变化将会很快,更需要人的创新性以及不断地学习新思想、新技术。因此,对学生、在职人员、待业人员开展个性化的终身教育和培训的行业将变得愈加重要。


7)从事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人员

人类文化的全面深刻发展是人类得以战胜人工智能对人类挑战的主要战略。因此,预计从事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人员将显著增加。特别是有关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的科幻小说、电影、绘画、游戏等作品的创作将迅猛地增加,其将带动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快速增加。


8)社交、体育、旅游等行业的人员

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产品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产效率将会显著提高、人类也将从日常生活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这样人类的闲暇时间将显著增加。同时,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心理健康的威胁也在增加。为了克服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心理健康的威胁、使人类在闲暇时间中更为幸福、过得更有价值,高质量的社交、体育、旅游等行业将变得愈加重要、将获得不断的发展。


9)针对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的政府管理人员、司法执法人员和相关律师

社会中不断增加的人工智能产品及其所具有的对于人类安全的威胁,对政府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战。各地政府必然将不断发展起强有力的相关管理机构以及司法执法队伍。对于专门从事于人工智能相关事务的律师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


10)从事于技术传播的人员

至今一个地区发明的优质新技术在全国乃至于全球的推广运用是很不充分的。在“人工智能时代”,优质技术的产生率会更大。挑选出优质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加以高效推广,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社会对于从事于优质技术传播的人员将有愈来愈高的需求。


11)由政府聘用的、从事于环境保护等工作的临时工作人员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府可以临时聘用待业的人员从事于对于社会和谐、持续绿色发展具有较紧迫性的工作。


作者:殷卫海


专家简介


殷卫海教授, 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Med-X研究院副院长,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大多数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被引用超过4300次(Google Scholar)。作为客座主编,主编了三个关于组织损伤和保护机制的SCI杂志(IF>3.5)专辑。2002 – 2008在美国UCSF担任PI。回国后担任了“973”项目子课题、上海全球创新中心优先启动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浦江人才计划等一系列基金的PI。 担任了“973”基金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美国心脏协会基金评委。


殷教授还原创了哲学理论 --- 自然生命论 (Nature-Bioism), 用中英文创作了格言集《永恒的世界》和诗集《灵魂的昭示》,并创作了杂文集《谈境界》、小说《生死之情》等文学、哲学作品。他于2013年受邀为《科技日报》的“两会特刊”写作了整版关于国家创新战略的论文,并于在《上观新闻》上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的文章。(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