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关明教授:一种被忽视血癌的精准诊断

首页 » 《转》访 2018-12-21 转化医学网 赞(13)
分享: 
导读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在我们的印象中,血液科一直是被死亡阴影笼罩的科室。白血病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血液肿瘤,但是大家对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可能还未有太多了解。其实它是一种被忽视的血癌,是一类以一系或多系 (红系、粒系和巨核系) 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患病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少数患者会有瘙痒,面部潮红,乏力等表现。而血栓性疾病是这类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和并发症。但你们知道吗?在医院的另一个角落,一群人正致力于这种肿瘤的诊断研究。转化医学网有幸在第一届临床分子诊断大会上采访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检验科副主任关明教授。他便是这群人中首当其冲的一个,为了让这种疾病能够被早期发现,他多年来深耕于此。

1、关教授您好,现在分子指标已经成为诊断骨髓增殖性肿瘤的“金标准”,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会有哪些基因突变?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种慢性血液系统肿瘤,这种病的症状并不典型,实验室的常规指标也很难检测出来。其中,动静脉血栓形成是MPN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高龄(年龄>60岁),既往血栓病史,均为MPN患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最近WHO定义了MPN的分子诊断标准,分子指标成为诊断这类肿瘤的“金标准”。从而让之前的良性增生和恶性增殖肿瘤得以区分。骨髓瘤患者会有JAK2,CALR, MPL这些基因的异常突变,根据这些基因突变的有或无目前已经能非常容易地鉴别良性增生或恶性增殖肿瘤。

2、您致力于骨髓增殖肿瘤的分子诊断研究工作,能否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最新的研究进展?

为了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我们实验室也自己建立了一些方法。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用高分辨溶解曲线成功地建立了检测JAK2 突变。检测成本较低,但是突变检测复合度只有5%,灵敏度还不够。我们后来成功通过茎环探针的方法把检测灵敏度缩小到1%,从而能把肿瘤在早期就检测出来。但是无论之前的高分辨熔解曲线法还是茎环探针方法都要基于核酸扩增反应,这些反应要在特定场所里由专业受训人员进行检测。基于该病非常隐匿且导致的血栓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当时考虑否可以绕开核酸扩增地场地和人员的限制,能否有一款在社区、在基层甚至在家里就可以检测的装置。我们从2015年开始就做了一个研究,采用微流控芯片的方法进行JAK2、CALR和MPL三个突变标志物的检测。好处在于它能够在一张芯片上进行,人员无需太多的培训,再加上一些血液常规检查和病理骨髓片的检查,就能够在社区卫生机构乡村医院等实施。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意义就在于能够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就可以实施检测,从而在早期把MPN鉴别出来,并且即便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可以进行操作。

3、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空前,您深耕于此,在您看来我国的检验医学有哪些发展?

我国检验医学发展总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是高度制度化,已有300多家医院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的ISO15189的认可,这就意味着实验者出具的报告是具有国际通用价值的。还有不少医院通过了CAP的认可,这些都保证了检测的质量和规范。第二是实验室高度集约化自动化,现在实验室大多数检测都已经实现了从标本的接收转运,到检测,复核等程序都实现了机械化甚至人工智能化。原本医生是单纯根据经验,学识来判断报告的检测值是否符合临床,符合逻辑。而现在用人工智能的自动审核方式,大大降低了审核过程,机械化过程也大大降低了操作技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第三是个体化。也就是按照个体基因来进行合理诊断和治疗,这得益于精准医疗的有效实施。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个体化基因分子项目。比如药物基因组学、液体活检等,这些项目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药物、制定特异性治疗方案,补充传统循证医学治疗方案的不足,为以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诊疗方案。

4、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医院的检验科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你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在国家医改的大环境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场所,且在医疗服务中心中检验医学的价值较高,承担者对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治疗、诊断以及健康检查和保健康复等工作,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检验医学产生依赖性。给基层检验科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基层检验科必须要提升自身科室的检验水平与素质,抓住当前发展机遇。目前基层检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素质人才匮乏,我觉得我们的学会应该多组织一流的专家到各省的基层卫生中心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来自基层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和骨干,帮助他们能胜任目前快速发展的检验医学需求。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部分解决了人员紧缺问题,比如用智能软件去审核报告,解决了高年资检验医(技)师的缺乏,且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随着科技发展,未来可能机器人抽血代替人工抽血,大量的新型技术如质谱技术,数字PCR技术和二代测序技术将在检验科普及,造福患者,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治指标。

5、在您看来,医院检验科该如何架起“产,学,研,用”的坚实桥梁,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

首先检验科必然是个IVD 产品使用的单位,IVD的产业产品最终出路落在检验科。检验科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临床的一些需求,从而跟企业界沟通。因此可以说检验科是介于临床和IVD 之间的一个桥梁,占据了转化医学的独特优势,可以说也是检验科科研的一个比较好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组织研究力量,跟厂方共同去开发这样的一些项目,共同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

编者语

在本次访谈中,关明教授对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和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做了详尽的阐释,遗憾的是,我国民众对于此种疾病的认知仍然不足,导致大量病患误诊或未能早期诊断,希望在研究人员的努力和分子诊断的高速发展下,更多的骨髓瘤患者能够被早期发现,从而得到早期治疗。

专家介绍

关明教授

关明,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秘书长,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Clinica Chimica Acta  编辑,《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辑,《检验医学与临床》副总编辑,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