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分子克隆邀请赛圆满落幕
导读 | 北京时间 4 月 28 日,“生物方法学与实验技术大赛(Bio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competition,B-MET 大赛)2019 年第一届分子克隆邀请赛”在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顺利闭幕。 |
评委老师与参赛选手合影
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卢大儒教授为比赛致辞。卢大儒理事长指出,技术方法与实验技能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数十项诺贝尔奖与实验方法和技术有关。这届分子克隆邀请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目的是倡导发扬“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精神,引导大家重视方法学研究并提高实验水平,持续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卢大儒理事长表示,在成功举办这届分子克隆邀请赛的基础上,向国际化赛事 iGEM 看齐,今后上海市遗传学会、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遗传学会产业化委员会将持续举办生物方法学与实验技术大赛。此外,他对协办单位上海市遗传学会产业化促进委员会的组织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进入决赛的各位选手表示热烈祝贺。在决赛赛场上,参赛选手紧张而认真,严谨而耐心,通过 PPT 答辩的形式汇报了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专家评委通过多项考核及答辩,评定了一、二、三等奖,之后评审专家为获奖选手颁发奖状和奖杯并合影。
参赛选手答辩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步绪亮获得一等奖,他使用重组克隆试剂NovoRec® CloningKit 将包含合成化合物 A 完整基因簇的 45.5kb 的目的片段插入到 5.7kb 的 pSET 载体中,构建了异源表达载体,用以验证目的基因的功能。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与时间,最后将 45kb片段成功插入到 5.7kb 的载体上
目的质粒转化异源菌株后,HPLC验证发现化合物 A 被异源合成
卢大儒理事长为一等奖获得者步绪亮颁奖
复旦大学的王春雨和张宁获得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的胡利芹、高义舟、陆志翔和复旦大学的况梦安获得三等奖。
图为费俭教授和黄建教授为二等奖获得者王春雨和张宁颁奖、
图为钱志康教授和朱化星博士为三等奖获得者胡利芹、高义舟、陆志翔和况梦安颁奖
上海市遗传学会产业化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化星表示,方法学与实验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每一次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都来自于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希望参赛选手、科研工作者重视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并希望生物方法学与实验技术大赛能够进一步强调技术思路创新并扩大比赛范围,能够办得越来越好。(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