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 “中国声音”最新发布
导读 |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在这一国际舞台亮相,在国际肿瘤大会中发出“中国声音”。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 (ASCO) 是肿瘤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之一。2019ASCO年会以 "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 为主题,汇聚数万世界专业的肿瘤专家、学者以及药品审批官员、患者组织,开启了一场围绕临床肿瘤学研究结果发布和交流的盛宴。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在这一国际舞台亮相,在国际肿瘤大会中发出“中国声音”。
BI305的临床研究关键数据
信达生物此次在ASCO年会上公布的NCT02954172研究,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张力教授团队牵头完成,是一项针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III期研究,旨在评估相比于原研药贝伐珠单抗,IBI305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指标为客观缓解率 (ORR) 。
NCT02954172共入组450例患者,其中IBI305组共有224例患者,贝伐珠单抗组共有226例患者。经独立中心影像评估委员会 (IRRC) 全面评估,
主要临床数据包括:
IBI305组的ORR为44.3% (98/221) ,贝伐珠单抗组的ORR为46.4% (102/220) ,风险比0.95 (90% CI: 0.803, 1.135) ;
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方面,IBI305组为7.9个月,贝伐珠单抗组为7.8个月,两组的缓解持续时间 (DoR) 也非常近似;
治疗期不良事件 (TEAEs) 可控,且与贝伐珠单抗已知的不良事件一致。
基于该临床数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 已于2019年1月受理IBI305的新药上市申请 (NDA) ,并将其纳入优先审评。信达生物希望,能够为更多中国患者提供高品质且可负担的贝伐珠单抗替代药物,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负担,惠及广大患者及其家庭。
关于IBI305(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IBI305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生物类似药,又名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VEGF是一种血管生成过程中重要的因子,在多数人类肿瘤的内皮细胞中过度病理表达。抗VEGF抗体,可以高亲和力地选择性结合VEGF,通过阻断VEGF与其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阻断PI3K-Akt/PKB和Ras-Raf-MEK-ERK等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以及血管新生,降低血管渗透性,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治疗效果。
信迪利单抗临床研究数据公布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教授牵头,开展的信迪利单抗单药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ChiCTR-OIC-17013726)的初步试验数据,以海报(poster)的形式对外公布。数据显示,信迪利单抗在新辅助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信达生物此次公布的ChiCTR-OIC-17013726研究(海报编号 # 8531)是一项在中国开展,旨在评估信迪利单抗单药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开放性、单中心、Ib期研究。
截至2019年1月28日,22例患者都经PET-CT影像和活检病理确认为可切除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完成术前两次信迪利单抗给药和PET-CT检查,再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主要临床研究数据包括:
比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PET-CT,9例患者的肿瘤代谢摄取值(SUV)降低>30%,其中8例患者同时也达到了主要病理缓解(MPR,活性肿瘤细胞≤10%)。在11例SUV下降未达到30%或SUV上升的患者中无MPR。
术后病理报告显示,10例患者(45.5%)达到了主要病理缓解(MPR,活性肿瘤细胞≤10%),其中4例患者(18.2%)达到了完全病理缓解(CPR,没有活性肿瘤细胞)。MPR和SUV降低存在相关性,新辅助治疗后PET-CT中SUV的降低可能可以预测术后MPR的情况。
信迪利单抗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数据。
关于信迪利单抗
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是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创新PD-1抑制剂,其上市申请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批的第一个适应症是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并入选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目前有超过二十多个临床研究(其中8项是注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以探讨信迪利单抗在其它实体肿瘤上的抗肿瘤作用。
替雷利珠单抗临床研究初步结果
百济神州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9年会上以海报的形式公布了其在研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中国鼻咽癌(NPC)患者的初步结果。
在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来自21位NPC患者,其中20位来自2期临床试验中适应症拓展的部分。患者接受了剂量为每次200毫克,每三周一次给药的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此项临床研究中,95%的患者先前接受了至少一次的全身系统性治疗。
截至数据截点2018年12月1日,中位治疗时间为7.5个月(2.1—1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7个月(4.9—15.7个月);共有九位患者(43%)仍在接受治疗。
由研究者评估的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AE)出现在14位患者中。其中,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出现在至少10%的患者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24%)、贫血(14%)、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0%)、咳血(10%)。一例四级的皮肤反应TRAE导致了治疗中断。八位患者(38%)报道了与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rAE),其中两位患者报道了三例三级及以上的irAE(药物干预,n=1;皮疹,n=1;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n=1)。未出现导致死亡的TRAE。
截至数据截点,所有21位患者均符合疗效评估。共有九位患者达到了确认的部分缓解;九位患者达到了疾病稳定。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均观察到临床效益。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估计值为8.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4个月。总生存(OS)尚未成熟。
关于替雷利珠单抗
替雷利珠单抗(BGB-A317)是一款在研的人源性 lgG4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 Fc 受体结合。临床前数据表明,巨噬细胞中的 Fc 受体结合之后会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杀伤 T 细胞,从而降低了 PD-1抗体的抗肿瘤活性。替雷利珠单抗是第一款由百济神州的免疫肿瘤生物平台研发的候选药物,目前正作为单药疗法及联合疗法开发针对一系列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治疗适应症。(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第三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
(识别二维码报名,6月30日前报名半价)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