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加强精准诊疗技术应用 支持中国医疗企业走出去
导读 | 本届两会,戴立忠还对我国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已有核酸检测能力效用,构建以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防控“前哨”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重大疾病防控;营造更加良好的医疗产品出口环境,支持中国医疗企业“走出去”等。 |
“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呼吸道传染病精准诊疗,防范抗生素滥用和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日前,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深度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688289)董事长戴立忠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强核酸检测精准诊疗手段应用,构建常态化的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防控体系。
本届两会,戴立忠还对我国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已有核酸检测能力效用,构建以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防控“前哨”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重大疾病防控;营造更加良好的医疗产品出口环境,支持中国医疗企业“走出去”等。
加强精准诊疗技术应用
戴立忠介绍,近几十年来,全球性或局部性暴发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如新冠、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给人类世界带来了重大灾难。“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体系带来了一次大考,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早期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戴立忠表示。
需要重视的是,目前,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仅有部分病原体发布诊疗指南,对于正在流行的尤其是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还缺乏规范性指导,不利于未来我国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严峻挑战。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技术难以精准快速确诊,而很多呼吸道疾病病程进程较快。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大多在缺少精准的病原体鉴别检测指导情况下采取经验性用药,频繁使用抗生素,导致我国病原体耐药问题较为突出。近些年,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特别是多重PCR技术(能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几种病原体)和一体化检测技术的使用,为呼吸道传染病精准诊疗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戴立忠表示,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采用先进的核酸检测技术手段,特别是多重核酸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对病原体实现精准快速鉴定,为呼吸道传染病实现精准防控,还能为混合感染病原诊断提供基础,为精准用药诊疗提供指导,在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大幅降低呼吸系统疑难杂症及重症导致的死亡率,也将减少因呼吸道疾病群体性传播感染而造成的有效医疗资源和医保费用的增加。
2021年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印发2021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的函》,明确提出感染性疾病专业要“提高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率”,并指出提高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率有助于快速明确病因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和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升呼吸道传染病
精准防控水平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是全球第四大导致人类死亡的原因,仅流感每年全球就有10亿病例,其中300万~500万例为重症病例,29万~65万例死亡。
我国2019年法定传染病数据显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的41%。呼吸道传染病成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第三大死因,据统计每年儿童发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中位次数是5次,更有10%的儿童每年发生多达10次以上的呼吸道病毒感染。
特别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则让加强精准诊疗手段应用,提升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防控水平迫在眉睫。戴立忠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优化更新呼吸道传染病相关诊疗项目目录和临床诊疗指南,指导鼓励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在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检测中使用特异性更高、临床敏感性更好的分子诊断方法,实现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鉴别诊断和精准用药,构建常态化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
第二,完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核心的二级预防体系,建立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常态化快速响应体系。总结新冠肺炎抗疫经验,充分利用已建设好的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系统的核酸检测能力,依托现有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产品和技术,巩固和完善我国传染病二级预防体系,将前站“哨点”前探到发热门诊、急诊等临床终端。
第三,将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核酸检测相关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倡导呼吸道疾病精准诊疗,减少抗生素滥用。
“与传统的以培养和抗原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相比,核酸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敏感性,并且可以为临床留出周转时间来减少诊断的不确定性并帮助指导早期的管理决定。这样既节约医疗费用的支出又能有效节省医疗卫生资源。”戴立忠说。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