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行知践行者-单细胞科研创造营(武汉站)成功举办,多位专家共话单细胞技术!
导读 | 12月29日,第三场行知践行者-单细胞科研创造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由寻因生物、转化医学网、梅斯医学共同主办,邀请了单细胞测序领域的研究者、技术专家、应用专家,分享了单细胞多组学、空间组、生信分析、基金申请、伦理审查等层面的热点内容。 |
12月29日,第三场行知践行者-单细胞科研创造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由寻因生物、转化医学网、梅斯医学共同主办,邀请了单细胞测序领域的研究者、技术专家、应用专家,分享了单细胞多组学、空间组、生信分析、基金申请、伦理审查等层面的热点内容。
活动由武汉大学杨国华教授主持,杨教授对线上线下各位参会的嘉宾和同道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目前单细胞技术引领了科研前沿和临床应用,在肿瘤、发育生物学、临床诊断、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希望本次活动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对单细胞技术应用推广能有个更好的促进作用。
主题分享环节,华中农业大学曹罡教授作了《单细胞生物大分子空间组的开发和运用》的主旨报告。曹罡教授从方法学角度,在DNA、RNA、蛋白质的空间测序以及神经环路整合空间组学四个方面展开分享。DNA空间组学的方面,曹罡教授团队开发了DLO Hi-C方法解析基因组如何折叠,同时利用他们高有效性、低成本的单细胞三维基因组学方法,解析了单核细胞到巨噬细胞基因组空间结构,度量单细胞基因组TAD有序性。在空间转录组部分,曹教授分享了基于二代测序、基于序列杂交和基于原位测序三种代表技术的优缺点;并讲到他们的原位测序方法是在原位进行转录组扩增的同时结合原位成像技术,从而实现单碱基单细胞双端测序,具有很好的效果。最后,曹教授讲到,他们通过链接组学的工具,设计病毒携带不同的barcode片段,利用病毒将barcode带到不同的脑区位置,结合最终的原位测序来解析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神经元的空间架构,建立脑内的神经环路。曹教授是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人才获得者。长期从事新兴生物技术开发,尤其是单细胞空间组学(原位测序),单细胞三维基因组学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神经免疫与感染交叉学科和肿瘤等疾病检测中的运用。
接着,华中师范大学张晓飞教授以《Imputing dropout events in 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data using machine learning》为题做了精彩分享。张教授讲到基于机器学习,通过数学方法填充单细胞测序数据缺失值,可以提升单细胞数据质量,应用于肿瘤内异质性研究。他们通过多维度对比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张教授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与医疗健康交叉”重点专项、面上项目等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主要研究生物医学数据挖掘的数学建模与机器学习方法,他提出的方法和开发的工具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等学者正面评价和使用。
之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李硕博士分享了《单细胞专项数据库建设》。李博先是介绍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单细胞技术与肿瘤液体活检中心概况及全球单细胞专项数据库情况,然后,着重分享了他们中心膀胱癌单细胞数据库建设,以及肿瘤分子数据科学人才的培养。李博是武汉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双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分子数据科学、循环源肿瘤生物标志物。作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单细胞技术与肿瘤液体活检中心研究骨干,负责单细胞测序技术。
接下来,梅斯医学王颐博士作了《基金申请如何引人注目:以单细胞测序为例》的主旨报告。王博通过单细胞测序临床研究案例,分享了国自然临床研究热点、地方基金支持方向、基金申请和标书写作技巧等干货内容。王博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疾病博士,目前在在MedSci医学科学部从事科研与临床学术服务工作多年。
最后,梅斯医学王颐博士作了《单细胞测序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的主旨报告。她结合单细胞测序临床研究案例介绍临床研究伦理学要求和研究方案撰写要点,并生动的分析了临床研究方案中伦理委员会可能关注的问题。
本次活动在与会者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行知践行者-单细胞科研创造营第三场武汉站的活动也圆满结束,单细胞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等领域,为助力中国科研工作者践行单细胞科研探索和临床应用,活动组织方未来将在北京等地持续开展单细胞创造营活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