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姑息治疗:患者需要的远不止疾病的治愈
导读 | 今年7月,柳叶刀子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发布了特刊——“《柳叶刀》峰会摘要: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癌症护理”,其中有一篇口头摘要及两篇文摘涉及姑息治疗。三项研究分别从姑息治疗接受度影响因素、公众对姑息治疗的看法、综合姑息治疗(IPC)计划实证研究三个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姑息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什么是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旨在提升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尤其当他们被危及生命的疾病所困扰时。姑息治疗通过对疼痛和其他问题的早期识别、正确评估及治疗,来预防或减缓患者所受的痛苦——无论是从生理、社会心理或精神层面。
缓解痛苦,不仅仅涉及对生理症状的照护——事实上,姑息治疗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持患者及其照护人。它是一个支持系统,帮助患者尽可能积极地生活,一直到其生命的终点。姑息治疗依靠于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健康服务,旨在服务于具体个人的具体需求及偏好。
许多疾病都需要姑息治疗——大多数需要姑息治疗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38.5%)、癌症(3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0.3%),艾滋病(5.7%)和糖尿病(4.6%)。此外,肾衰竭、慢性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系统疾病等也都可能需要姑息治疗。
简单来说,非针对病因的治疗,广义上均可归为姑息治疗。例如一些针对疾病表征的治疗,如止痛、治咳、营养支持等。
姑息治疗与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肿瘤工作的综合规划中确定了四项重点: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治疗和姑息治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欧洲姑息治疗协会(EAPC)等几大权威医疗机构均强调需要在疾病的全过程中,强化对癌症患者生理症状、心理和精神需求的管理。
1998年,ASCO提出:肿瘤专家和姑息治疗团队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治疗癌症,而是应该将姑息治疗与标准抗肿瘤治疗共同贯穿于疾病治疗全过程。2010年,美国麻省总医院专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关于姑息治疗历程碑式的研究成果——《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姑息治疗》。此研究发现,与仅仅接受标准抗癌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了早期姑息治疗联合标准抗癌治疗的患者享有了更长的生存期(显著延长2.7个月),且这些患者接受强化临终治疗的比例也相对较低。
今年7月,柳叶刀子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发布了特刊——“《柳叶刀》峰会摘要: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癌症护理”,其中有一篇口头摘要及两篇文摘涉及姑息治疗。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2)00402-8/fulltext#%2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2)00407-7/fulltex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2)00409-0/fulltext
口头摘要:《影响中国大陆姑息治疗接受度的因素: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Factors affecting acceptance of palliative care in mainland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据该研究的背景资料介绍,2021年,中国位列“死亡和垂死质量指数”排名第53位(共81个国家)。癌症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在2020年就有450万新病例、300万癌症死亡病例,癌症负担极为沉重。然而在中国,姑息治疗服务却十分稀缺,在2018年死亡的256万癌症病例中,仅不到1%的患者接受了姑息治疗。
该研究的目标是调查中国大陆居民对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态度,并分析其态度与潜在解释变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的受访者来自120个中国大陆城市,11,000多名受访者完成了调查。研究者将性别、教育水平、房屋拥有情况、感知焦虑、感知压力、社会支持、家庭健康、自我报告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感、获得医疗保险的机会等因素列为影响姑息治疗接受度的潜在解释变量。研究在多步线性回归中使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来反映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男性(β=–0·02)比女性更容易拒绝接受姑息治疗;持有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β=0·04)、拥有更多住宅物业(两个:β=0·02; 三个或更多房屋:β=0·01)、自我报告轻度感知焦虑(β=0·03)、感知压力较高(中度压力:β=0·05; 严重压力:β=0·06)、感知社会支持较高(β=0·10)、获得更高报销的医疗保险(员工健康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β=0·03;政府保险:β=0·04)的受访者更愿意接受姑息治疗。
文摘一:《当今中国公众对姑息治疗的看法和障碍:一项混合方法研究》(Current public perception of, and barriers to, palliative care in China: a mixed-methods study)。不同与之前在医疗环境下进行的姑息治疗研究,此研究将重点聚焦于公众居民,以识别公众对各种姑息治疗服务的看法和需求,以及姑息疗法在中国遇到的障碍。
6120人完成了定性调查;19名调查答卷人和20名医务人员接受了访谈。男女之间在姑息治疗知识和对各种姑息治疗服务的一般需求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相较于城市受访者,农村受访者对姑息治疗服务的需求更大。趋同分析表明,如下因素解释了姑息治疗服务的低可得性(low availability):对姑息治疗了解甚少、关于死亡的文化禁忌、医患冲突因素、以及子女履行对年迈父母孝道护理义务的压力。
文摘二:《综合姑息治疗对晚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急性和激进型医疗护理的影响:回顾性匹配病例对照研究》(Impact of integrated palliative care in acute and aggressive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 retrospective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研究者认为,激进型的医疗护理将导致晚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遭受更多的痛苦及医疗健康负担。
自2018年以来,此研究的姑息治疗团队一直在香港实施晚期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综合姑息治疗(integrated palliative care ,IPC)计划。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IPC对如下情况的影响:死亡前14天内化疗或其他治疗; 在死亡前90天内多次(超过一次)急诊室就诊;在死亡前90天内多次(超过一次)计划外住院;并在死亡前 90 天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研究对317例晚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05例接受IPC)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主要被诊断为淋巴瘤(134例[42%])、白血病(106例[3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6例[15%])和骨髓瘤(31例[10%])。研究发现:使用IPC可减少多次急诊就诊、减少多次意外住院、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入院风险;并且导致在死亡前14天内化疗或其他治疗的需求减少。在研究定义的濒死间隔内(defined near-death intervals),接受IPC超过90天与多次急诊就诊减少2%,多次计划外住院减少12%,重症监护病房入院减少3%,化疗或其他治疗需求减少11%。(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2)00402-8/fulltext#%2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2)00407-7/fulltex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2)00409-0/fulltext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