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第一县”——走出了32位院士,和上万名教授
导读 | 有这样的一个小县城,居然能够走出来32位院士,将近100位的大学校长,一万多名教授,光是这样听起来,便觉得非常的神奇,那么这样一个超强的县城究竟是哪里呢? |
有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因此能够培养出不少经世之才,它便是江苏的一个县级市宜兴,这里是一个具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从古至今便有着非常多有名气的学士从这里出现,目前中国有很多院士都是在宜兴这个地方走出的,因此宜兴被称之为中国院士第一县。
“人杰地灵”
01
千百年来,中国人讲究“人杰地灵”的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而且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当中我们总能感受到自然环境所带给人的愉悦。回顾历史的确如此,优秀的文人雅士往往孕育在山清水秀之中。宜兴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毗邻太湖地区,水资源极其丰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优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交通也是四通八达,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古人为求学经商途径此地,极易被眼前秀丽的自然环境所吸引而定居于此。
据历史的记载,苏东坡先生曾在这里开创学院进行讲学,这也因此为宜兴的耕读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上这里在我国古代以科举制度为重的时代,总多读书人苦于钻研四书五经,但能够功成名就的却极为少数,但仅宜兴这里就曾出过超五百位进士,有十余位丞相。从那之后,全国各地有因为宜兴的风光而来,也有因为苏东坡讲学的名气而来,但不论何种原因,他们的到来让宜兴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演进中更为浓烈。
学习之风
02
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让宜兴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有了浓厚的学习之风,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宜兴当地形成了许多有名的学术家族。例如在我国航天领域颇有造诣的唐西、唐立父子,两人在学术界被尊称位“父子院士”。
在1924年时,孙中山便提出了将中央学术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的构想,正是因为这个构想,也开始了中国的人才聚集。宜兴之所以能够走出这么多的人才,还是因为宜兴的历史底蕴非常丰厚。
在秦朝之时被规划为会稽郡,后来到了宋朝之时才改名称之为宜兴,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变过。这个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环境优美并且处在江苏浙江安徽这三个省份的交界处,可以说无论是从地理方面还是从自然的资源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宜兴这个地方自古便推崇学业,并且有非常多的宗族祠堂建立了资助贫困学子的项目,他们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等他们考取功名以后,那么还是会回到宜兴这个地方回馈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因此它们这里的学风非常优良。
医学领域院士
03
朱既明(1917—1998),病毒学家。历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8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病毒学研究。采用我国自己分离的菌种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支青霉素,首次发现了曾轰动世界的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病状体,并首次在试管中将一个流感病毒裂解为有生物活性的亚单位。
陈志南(1952年生),肿瘤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药物专家。第四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长期从事抗体靶向药物研究,以癌生物标志物为主线,从细胞到不典型增生、至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研究。
张旭(1961年生),神经科学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江实验室脑与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长。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慢性痛的背根节和脊髓基因表达谱,发现了内源性钠钾泵激动剂等新的痛觉信息调控系统,为临床镇痛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蒋华良(1965年生),药物科学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曾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系统发展了药物作用靶标发现和药物设计理论计算新方法,为新药研究提供工具,获得国际同行和工业界广泛应用。(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19A084660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C5I5I5805527HE4.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227359171606872&wfr=spider&for=pc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