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81岁院士授课“一座难求”,中国生物信息学研究第一人当之无愧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22-10-10 转化医学网 赞(10)
分享: 
导读
《国科大》杂志中评道:80多岁的陈润生声音依然洪亮、高亢、有力,让人听得明白、透彻。陈润生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声音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富有感染力。

《生物信息学》“一座难求”

 01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如果想去听陈润生院士的《生物信息学》,8:30开始的课,最好刚过6点就去占座。然而,一切的前提是能够“抢”到这门课。线上选课,600个名额“秒空”。学校又连续增补了两次名额,最终扩容到约900人。因此,《生物信息学》开在能容纳上千人的学生礼堂。

陈润生是中国第一个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人,在8年里,这门课都是全国独一家。

在总建筑面积10741平方米的礼堂里,电影院般偌大的落地屏幕下,老八旬老院士的洪亮嗓音,经由一支小小的麦克风,充盈整个空间。

当他讲解一门学科时,其实是在讲述这个学科如何诞生、如何在中国兴起,又如何在无尽的未知和挑战中曲折前行。而他本人,正是整个历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要问咱们国家第一个做生物信息学的人是谁?绝对是我,不会有第二个人。”这就是陈润生如此讲课的底气。陈润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人。而他的老师贝时璋先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物理学研究的人。

中国生物信息学研究第一人

 02 

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开始,本质上是破译人类的遗传密码,而一旦用信息学的手段去解析人类基因组后,整个生物就将进入大数据时代,那么大数据如何存储、处理,就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学科来处理——生物信息学。这个新的学科包含着关于人类遗传密码的所有信息,用6个词语概括就是对基因组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分布、分析和解释,这写在了美国提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本上。通过挖掘生物大数据来分析深刻的生物学内涵,这是人类研究生物领域上巨大的进步。

陈润生坚定地说:“一定要增加生物信息学这门学科。”当时国内外对于新兴的生物信息学还处于空白期,大家都是摸索。他就带着他的学生,研究生物信息学的内涵,建立一些方法来分析遗传密码。

陈润生是国内第一个讲这门课程的人。这门课程在国内外都处于摸索阶段。课程内使用的所有的算法、程序、理论都是他自己推导的。直至1996年,清华、北大才逐渐开设这门课程。

最早的20年都是陈润生一个人讲,陈润生每次去上课都要倒4-5次公共汽车。再后来为了省时间,他就一天上、下午连着上7节课,中午还自己带饭,上午下课后,把饭热一热,吃完饭喝口水的工夫,下午的课又该开始了。这样的作息,他坚持了两年。

自1988年开课以来,陈润生一直是一个人授课,如今陈润生还坚持在教学一线,“那么多学生期待着,不能不去,这是责任。”但是随着年纪一天天大了,为了保持教学团队的活力和持续发展,保证课程的授课质量,生物信息学课程引进了该领域杰出的青年代表王秀杰作为主讲教师,另一方面设置课程的教师助教,处理日常教学事务,协助首席教师和主讲教师完成高质量教学任务。

“微不足道”的院士

 03 

他说“当院士前后,从来没有任何区别,我给自己取了个微信名叫‘微不足道’”。今年81岁的陈润生院士仍站在讲台上,年复一年地讲给学生听,33年从未间断。

最初上课时,陈润生还是一名普通科研工作人员,如今的陈润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于给学生上课这件事,陈润生说:“我就不知道当了院士后有什么区别,从来没有任何区别。”无论是到玉泉路校区还是到雁栖湖校区给学生上课,他不到6点就起来了,6:50准时出发,上课成为他的习惯。

有一次上课,他正在讲哈佛大学的干细胞实验:科学家教会两只鹦鹉唱歌,把其中一只鹦鹉脑子里的中枢神经弄坏,它就不会唱了。再把另一只鹦鹉脑子里的干细胞取出来,处理之后,注射进第一只鹦鹉体内,这只鹦鹉再次唱起了歌。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回答:干细胞可以用来修复受损细胞的功能。偏偏有个年轻人站出来问:陈老师,这只鹦鹉唱的歌,还和原来一样吗?

陈润生给上万人讲过这堂课,就只遇到一个人这么问。如果唱的是新歌,说明干细胞只是恢复了大脑的功能;如果唱的是原来的歌,就说明干细胞还能修复已经损坏的神经连接,甚至能重建记忆。“这个问题关系到记忆和意识的本质,从科学上讲,从哲学上讲,都非常深刻,让人震撼。”陈润生说。

在陈润生眼里,科学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科学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他认为最对得起学生的就是,教育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文献是基础,供你超越,而不是模仿。循规蹈矩很容易,打破常规很难。”

现在,80岁的陈润生声音依然洪亮,他摈弃了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这亦得益于他的生活态度,“一不锻炼,二不养生。”他说,“其实,关键问题就是你的状态,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想很多乱七八糟根本不需要想的事,想了你也解决不了,最重要是所有的事都想得开。”(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edu.sina.com.cn/l/2022-10-08/doc-imqmmtha9929190.s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