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Lancet】突破性!中科院田捷团队研发出针对神经胶质瘤手术的精确探针!

首页 » 《转》译 2024-07-22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手术对于神经胶质瘤治疗至关重要,但实现完全切除肿瘤,仍然具有挑战性。团队评估了靶向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的探针在识别神经胶质瘤方面的有效性,以及近红外窗口II(NIR-II)荧光分子成像和光热疗法,作为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2024年7月16日,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团队在期刊《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Near-infrared II fluorescence-guided glioblastoma surgery targeting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4 combined with photothermal therapy”的研究论文。团队的研究结果,强调了CCM-mAb-ICG探针对胶质瘤治疗中FGS和治疗干预的潜在疗效。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4)00279-2/fulltext#%20

研究背景

 01 

胶质母细胞瘤(GBM)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中枢神经系统IV级肿瘤,是最恶性的癌症类型之一。诊断为GBM的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 6-8%。


由于GBM经常浸润到对神经功能至关重要的区域,因此,对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实时术中区分,存在强烈的需求。可见光显微外科手术,是神经外科医生常用的一种技术,他们经常面临准确识别神经胶质瘤边界的挑战。由于识别不准确导致的肿瘤切除不完全,可能导致早期复发。


一些常规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准确观察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然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传统成像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准确定位神经胶质瘤的局限性。


荧光引导手术(FGS)能够使用荧光探针,对肿瘤进行实时术中可视化。然而,荧光探针通常缺乏靶向肿瘤的高特异性。这些探针的光,落在可见光或近红外(NIR)-I 范围(700–900nm)内,使成像质量和肿瘤描绘,容易受到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的影响。此外,肿瘤切除的有效性,进一步受到短发射波长的穿透限制。最近的研究,将NIR-II(波长为1000-1700nm)FGS应用于生物成像,这已经超过了传统的NIR-I FGS。与NIR-I相比,NIR-II成像具有多项优势。


血脑屏障(BBB)通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维持健康大脑内部环境中的体内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脑屏障可防止微生物和毒素进入大脑。然而,脑肿瘤通常会破坏和损害这种保护屏障,导致肿瘤肿块内部和周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


由于胶质瘤患者的这种完整性受损,胶质瘤手术期间的荧光可能不均匀,从而难以在手术过程中提供视觉辅助。BBB具有异质性和独特性,传统的纳米材料仅依靠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性(EPR)效应,在有效穿透肿瘤区域方面,面临挑战。这是大脑相关应用的主要障碍。


膜功能化探针通过利用细胞膜中存在的跨膜蛋白的特性,解决了这些障碍。这一特性,使非选择性粒子能够穿过BBB。癌细胞膜(CCM)增强了涂有CCM的颗粒,穿过BBB的能力。

研究进展

 02 

探针的体内肿瘤荧光成像


将CCM-mAb-ICG(1mg / kg),mAb-ICG(1mg / kg)和ICG(1mg / kg)注射到用作体内肿瘤模型的小鼠尾静脉中,并使用NIR-II成像系统获取荧光图像。将CCM-mAb-ICG探针注射到U87-Luc肿瘤模型(n = 5),4 小时后,在肿瘤区域检测到荧光信号。荧光信号随时间逐渐增加,肿瘤与背景比(TBR)在10小时达到峰值。72小时后,肿瘤的荧光信号与周围组织的荧光信号相似。当mAb-ICG注射到U87-Luc肿瘤模型(n = 5)中,2-12小时的脑荧光信号低于周围组织的荧光信号,表明与CCM-mAb-ICG相比,mAb-ICG穿透BBB的能力不足。24小时内,在肿瘤中观察到荧光信号;48小时达到峰值,并在72小时后逐渐减弱。当单独将ICG注射到U87-Luc 肿瘤模型(n = 5)中,在小鼠头部观察到微弱信号。然而,在肿瘤部位。未检测到特异性信号。120小时后,未检测到荧光。


在300ms曝光时间下,荧光强度在10小时最强,从12小时逐渐降低到24小时,从24小时略微增加到48小时,然后,再次降低。由于ICG的荧光特性,在1000nm处观察到荧光最高强度,而在1200nm处观察到最低强度。这些趋势与500ms、1000ms和2000ms的曝光时间一致。


探针进样后10小时,观察到最高的SBR(2.8),曝光时间为300ms,滤光片为1000nm。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肿瘤荧光信号增加,背景信号增加。在300ms曝光时,1000nm和1100nm滤光片的SBR相似,但1000nm处的平均荧光强度,大约是1100nm处的3倍,表明1100nm 处的背景信号,减少更显著。

体内肿瘤荧光成像。(a)三种染料的成像效应:CCM-mAb-ICG(探针)、mAb-ICG和ICG,在体内荷瘤小鼠模型中不同时间。(b)不同波长下,CCM-mAb-ICG中MFI随时间的变化。(c)CCM-mAb-ICG SBR在不同波长下,随时间的变化。CCM-mAb-ICG,癌细胞膜-单克隆抗体-吲哚菁绿;MFI, 平均荧光强度;SBR,信号背景比。


探针性能的体外评估


探针注射后10小时,对小鼠进行麻醉,然后进行白光(WL)、NIR-II、BLI成像。随后,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并解剖脑组织以进行额外的BLI成像。结果表明,NIR-II和BLI定位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探针与肿瘤具有特异性结合。然后,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HE染色中的肿瘤区域与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强阳性信号相对应。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清楚地区分正常脑组织和肿瘤组织。使用IHC Profiler ImageJ 插件进行图像分析,显示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MCT4的平均光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增强可视化效果,合并了HE染色和荧光信号。使用更高(20×)的放大倍率,来研究探针与肿瘤细胞的结合位置。荧光信号明显较弱,合并后,荧光信号主要在肿瘤细胞表面观察到,表明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探针体外靶向和BBB浸润


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CCM-mAb-ICG探针和DiI共定位在肿瘤细胞膜上,mAb-ICG也与DiI共定位。然而,ICG不与细胞特异性结合。此外,使用bEnd.3细胞建立的体外BBB模型表明,CCM涂层使探针能够穿透紧密互连的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出基底外侧和顶端腔室的MFI值之间的比率,以推断探针穿透BBB的能力,CCM-mAb-ICG、mAb-ICG和ICG的比率,分别约为0.47、0.3和0.07。


体外和体内光热效应


考虑到探针在细胞和体内水平的肿瘤靶向能力,以及ICG的光热效应,探针可能在细胞和体内水平上,表现出肿瘤靶向能力和光热效应。团队比较了PBS、探针和ICG在体外和体内的光热消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00s的体外照射,探针的温度可达到53.9 °C。在体内激光照射300s后,探针可将肿瘤组织的温度升高至50.3 °C。从肿瘤细胞植入后第10天,开始记录肿瘤大小,当时肿瘤直径约为1毫米。直到第18天才观察肿瘤大小,然后解剖肿瘤。基于这些结果,探针光热处理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并且由于ICG的EPR效应,ICG组显示出比PBS组更好的结果。此外,在注射探针后切片重要器官,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探针没有组织毒性。

体外和体内光热效应。(a) 光热疗法过程的视觉表示。(b)探针光热治疗性能的体内验证。(c)探针光热治疗性能的体外验证。(d)探针在不同浓度下的光热处理性能。(e) 探针注射后重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比例尺:100μm。(f) 离体肿瘤大小。(g) 使用不同探针进行光热治疗后的肿瘤生长曲线。(h)用不同探针进行光热治疗后小鼠的生存曲线。

研究结论

 03 

FGS在临床实践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成像分辨率和深度有限的NIR-I窗口 (700-900 nm)上。NIR-II成像的优点,包括散射减少、吸收最小和自发荧光可忽略不计。


共聚焦显微镜表明,团队设计的探针,在细胞水平上表现出出色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在小鼠中使用NIR-II技术进行体内成像表明,该探针允许对肿瘤进行特异性成像,SBR为2.8。使用探针的FGS导航,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脑组织中没有残留肿瘤细胞,SBR为6.3,没有头皮或颅骨梗阻。脑组织的HE染色显示,肿瘤中存在荧光信号,但在正常脑组织中不存在。在高倍率下,荧光信号分布在肿瘤细胞膜上。transwell检测结果表明,CCM-mAb-ICG穿透BBB的能力较强,而mAb-ICG的穿透能力较低,ICG几乎不穿透BBB。光热治疗结果表明,团队设计的探针在体外激光激发5分钟后,将温度升高至50°C。最后,光热疗法显著减少了肿瘤体积,并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时间。病理结果证实,探针没有损伤小鼠的重要器官。


FGS可以在机器人辅助手术中实现肿瘤照明。手术机器人具有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报告了该领域的显著进展。未来,机器人手术将取代人类手术,因为机器人的“手指”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使它们能够执行更复杂的操作。机器人“手”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更精确的手术。


然而,自主手术需要使机器人能够独立识别肿瘤的方法。NIR-II FGS导航,可能是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切除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在最近的研究中,许多研究团队已经确定了MCT4作为成像靶点的潜力,而另一些人则提出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效用。此外,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了各种MCT4配体,表明MCT4作为癌症治疗中关键靶点的新意义。


总之,团队的研究结果,强调了CCM-mAb-ICG探针对胶质瘤治疗中FGS和治疗干预的潜在疗效。研究结果证明了,这种组合探针穿过血脑屏障靶向肿瘤的卓越能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这项技术,确认其对其他靶点和癌症类型的效果,并找到解决伦理问题和确保该技术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Louis D.N. Perry A. Wesseling P. et al.

The 2021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summary.

Neuro Oncol. 2021; 23: 1231-1251


2.Abdalla G. Hammam A. Anjari M. D'Arco D.F. Bisdas D.S.

Glioma surveillance imaging: current strategies, shortcomings, challenges and outlook.

BJR Open. 2020; 220200009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