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ADIPOQ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3)
分享: 
导读
概述 ADIPOQ基因编码脂联蛋白的C1Q和胶原结构域(adiponectin,C1Q and collagen domain containing)——一种在结构上与胶原X和VIII以及补体C1q类似的蛋白质。该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所编码的蛋白质在血液中循环,并且和代谢以及激素产生过程有关。它的突变或异常表达等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 ADIPOQ的别名包括ACDC...
概述

ADIPOQ基因编码脂联蛋白的C1Q和胶原结构域(adiponectin,C1Q and collagen domain containing)——一种在结构上与胶原X和VIII以及补体C1q类似的蛋白质。该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所编码的蛋白质在血液中循环,并且和代谢以及激素产生过程有关。它的突变或异常表达等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

ADIPOQ的别名包括ACDC、APM1、APM-1、GBP28、ACRP30和脂联素(adiponectin)。脂联素作为特异的脂肪细胞因子,也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患者的很多脂肪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明显上升,但血浆脂联素水平却显著下降。脂联素与体重、脂肪分布、空腹胰岛素浓度、葡萄糖耐量试验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因此脂联素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指标[1]。

基因结构

ADIPOQ全称adiponectin,C1Q and collagen domain containing,中文名为脂联蛋白的C1Q和胶原结构区域。ADIPOQ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3q27,全长15,789bp,共有5个外显子,mRNA全长4,578nt,编码由2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
基因分子生物学功能

1)   脂联素可能通过其受体结合激活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后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抗炎等生物学作用;

2)   脂联素还可通过与脂联蛋白受体1(AdipoR1)结合,活化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2, 3]

参与的通路

脂联素对肝脏及骨骼肌的作用,可能是通过AdipoR1和AdipoR2介导的。与传统的七次跨膜受体不同,脂联素受体不与G蛋白耦联。因此,脂联素受体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除七次跨膜受体(如G蛋白耦联受体)外,还有另一类新受体类型的存在。关于这类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目前已受到极大的关注(图1)。


                                                               图1 ADIPOQ参与的PPAR和AMPK信号通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转导通路

PPARα是脂联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ADIPOQ与AdipoR1 结合后刺激了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摄入,并依赖于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ADIPOQ的许多靶基因与脂质代谢有关,参与脂肪酸摄取、结合、运输、氧化及脂蛋白组装等。PPARα可诱导脂肪酸转运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FATP)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的表达来促进脂肪酸跨膜运输,也可直接刺激肝及巨噬细胞中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的表达,促进甘油三酯(TG)水解。ADIPOQ和9-顺视黄酸类受体(RXR)构成异二聚体,然后与靶基因的启动子上游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PRE)结合而发挥转录调控,如肉棕榈酰基转移酶-1和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进而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

配体激活的PPARα对与其关联的胰岛素耐受性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①激活了葡萄糖处理过程中氧化和非氧化的作用,提高了葡萄糖的利用率,调节了体内胰岛素的浓度;②内脏脂肪的过量聚集也影响了胰岛素的耐受性,降低内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脂肪,也能起到加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是,对胰岛素耐受性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PPARγ。PPARγ与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关系密切,而肥胖又是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PPARγ的激活可能是脂联素与AdipoR2结合产生的一个效应。脂联素通过其受体结合激活p38 MAPK,活化PPARα后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抗炎等生物学作


AMPK信号转导通路

脂联素通过与AdipoR1结合,活化AMPK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AMPK是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中的一种蛋白激酶,AMPK的激活有助于增加葡萄糖输入,脂肪酸氧化和胰岛素敏感性。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AMPK的激活均是脂联素球形结构域(gAcrp30)的第一个效应,gAcrp30可能是通过AMPK激活使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从而导致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的β氧化增加。AMPK促进脂肪酸β氧化的机制在于ACC受抑制后丙酰CoA的产量降低,丙酰CoA含量与脂肪酸的氧化率呈负相关。在脂肪组织中[4],AMPK还可抑制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合成,通过磷酸化HMG-CoA还原酶(HMGR)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AMPK的活化还可抑制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运子4 (GLUT4)向细胞质膜移位和葡萄糖摄取。GLUT4转移率的提高是AMPK促进肌细胞葡萄糖吸收的原因。

基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糖尿病发生之前胰岛素抵抗就已经存在,并与血脂异常、肥胖和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脂肪组织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部位,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有资料显示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分泌水平在胰岛素抵抗人群中下降,与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发生密切相关,同时脂联素具备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等作用。

研究证实脂联素作为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胶原样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相关,在人和动物的胰岛素抵抗实例中均发现其血浆水平明显降低,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升高2型糖尿病个体的血浆脂联素水平。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