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纪立农:向糖尿病宣战是我毕生的责任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5-02-02 中国医学论坛报 赞(23)
分享: 
导读
  中国糖尿病防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纪立农教授。 踏入医路三十载,是从学者、医师成长为学术团体领导者的三十载,也是见证、记录、书写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发展历程的三十载,更是用精湛的医术、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赢得患者和国内外业界卓越口碑的三十载。
  中国糖尿病防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纪立农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起从事糖尿病研究,并致力于糖尿病的治疗、教育、预防工作已经30年。

  踏入医路三十载,是从学者、医师成长为学术团体领导者的三十载,也是见证、记录、书写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发展历程的三十载,更是用精湛的医术、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赢得患者和国内外业界卓越口碑的三十载。


  力挽中国糖尿病狂澜的斗士

  2014年6月7日,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也是影响因子最高的SCI刊物之一《柳叶刀》(Lancet)杂志发表糖尿病专刊,重点讨论全球糖尿病的防治问题。纪立农受邀为《柳叶刀》刊发的一项研究撰写述评,杂志同期还刊发了纪立农的“人物素描”[Lancet2014Jun7;383(9933):1961]。“素描”从纪立农个人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描述了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责任及未来挑战。该杂志评价他为“力挽中国糖尿病狂澜的斗士”。

  截至目前,我国仅有7位医学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被该刊以“人物素描”的形式向全球介绍,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柯杨、民间防艾人士万延海、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蒋立新,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纪立农。

  纪立农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医学家庭,父亲是部队医院内科兼中西医结合科的教授,母亲是一名护士长,叔叔是心脏病专家,姑姑是中医医生。家庭环境的熏陶,使他从小对医学就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和探索欲。“骨子里就觉得应该学医,从医是天经地义的,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学医是个人的事业,也是整个家族的事业,我就应该坚持做个好医生。”这就是纪立农选择从医之路的“单纯的想法”。然而,透过这简单质朴的几句话,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清楚地感受到一个青年从医信念的纯粹、坚定和执着,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未来医者治病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和许多同龄男孩子一样,年少的纪立农思维活跃喜欢思考,喜欢数理化中的逻辑推理分析,更喜欢探索浩渺无际的星空,向往浩瀚的宇宙。然而,正是家族环境的影响,让他在高考志愿选择时毅然填报了医学院校。1980年,纪立农考入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这里汲取医学知识的同时,纪立农发现,在人体内分泌疾病领域的诊治过程中,具有严谨的逻辑,需要运用医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从而作出诊断。“这对我这种爱动脑筋想事情的人再合适不过了。”纪立农选择了内分泌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富足,糖尿病在中国当时的患病率估计为0.67%,老百姓戏称之“富贵病”。短短三十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飙升到11.6%,翻了17倍,总患病人数超过1.14亿人,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三十年,纪立农经历了我国糖尿病发病从“萌芽”到流行的全过程,也见证、书写、记录下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历程。

  医学,是对生命的承担

  在刚出校门开始临床工作时,纪立农攻读了在职博士,喜欢探索钻研的天性又让他不满足于临床所见所学。1993年,纪立农争取到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出国留学,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乔斯林(Joslin)糖尿病中心学习基因遗传学实验技术,攻读博士后研究员,在更精深的领域探索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而此时,他的双胞胎儿子刚刚出生3个月。纪立农回忆道:“我们的家庭陷入到两难和犹豫中。我的选择将给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然而,要攻克一个疾病,一定要搞清楚他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来的?我必须去学习。”

  在遗传学和糖尿病流行病学专家安捷伊?克罗列夫斯基(AndrzejKrolewski)的指导下,4年后纪立农学成归国。此时他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已经有了极大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发展态势不容小觑。于是,纪立农的工作重点转变为如何控制糖尿病,减少发病率,减少并发症。

  30年来,纪立农教授在临床上不断积累经验,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不断学习进步的要求。他博览群书,培养了对疾病敏锐的洞察力和宽阔的思路,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逐渐成为一名内分泌专家。

  他对病人细致地问询、耐心地解释、认真的诊察及其诊治病人时清晰的思路,很有学者温文尔雅的风范;可是一聊起糖尿病的防控,让人感受到他作为医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位学界领袖的担当。

  谈到糖尿病的治疗,纪立农认为,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升高的问题,管理糖尿病必须要脱离以血糖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要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会聚力量,向糖尿病宣战

  纪立农先后兼任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亚洲西太平洋地区(IDF-WPR)糖尿病政策组成员,国际自我血糖监测(SMBG)研究组督导委员会成员,世界糖尿病同盟(GDA)督导委员会成员,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定义、诊断和分型委员会顾问等一系列行业学术组织的重要职位,让他站在更国际化,以更开阔的视角为中国的糖尿病防控制定战略,进行布局,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内分泌糖尿病领域的发展。

  他领导了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模式现状调查研究(ChinaDiaSTAGE),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现况研究(3B),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研究(COMPASS),中国1型糖尿病发病、管理及经济负担研究(3C)和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前瞻性观察研究(ORBIT),糖尿病患者酮症患病率研究(CHECK),中国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等一系列全国性的大规模糖尿病诊疗现况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为改善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

  他牵头开展了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和逆转研究,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二甲双胍对不同体重患者的疗效研究,中国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示范中心项目和北京糖尿病标准化防治适宜技术转化研究等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和标准诊疗转化项目,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已经得到《中国糖尿病诊治指南》推荐。

  他主持制定和修订了国内多个糖尿病领域的指南,并开展了全国性的指南推广教育落实活动,推动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规范化。

  在预防糖尿病方面,他发起了像“蓝光行动”、“胰岛素规范注射日”等大型、引起政府和公众重视的公益活动,提高了大众对糖尿病危害性的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认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减少糖尿病风险。

  谈到未来,纪立农信心满满地指出,近期国外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所致的寿命减少得到了改善。虽然美国的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还在上升,但糖尿病所导致的危害终于开始在现代医学面前低下了头。这种令人可喜的进步虽然发生在发达国家,但是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作用。打一场旷日持久、异常艰难的战争并取得胜利,不但要有有效的武器、志勇双全的战士,更要有信心和力量。现在,我们有了充分的信心,也有了有效的武器,与糖尿病做斗争的战士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