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胡大一:中国医生职业倦怠如何破解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5-02-11 中国医学论坛报 赞(2)
分享: 
导读
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胡大一、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蒲岷分别对中美心脏科医生职业倦怠做了剖析。
  职业倦怠因何产生?

  心脏科专家分析


  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胡大一

  以心、脑、肾三个脏器为主导,针对高危人群、已患病人群与老年人口三个群体,组建以医生为领队、团队服务为模式、五个处方为内涵、以患者为中心的“4S”店是破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和医生职业倦怠的一剂良方良药。

  预防、临床治疗、病后康复与二级预防本是健康管理体系中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我国心血管病上游“预防”和下游慢病“康复”缺失,所有压力集中于中游“治疗”。由于社区医疗薄弱,大医院没有“挡风墙”,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直奔大医院找专家,使大医院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基层医院又无法发展和分担医疗服务责任。

  要缓解中国心脏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改变医疗体制与医疗模式是根本出路。应将心血管病治疗全程分摊于预防、临床治疗、康复和二级预防三段,并将临床治疗在临床医生领导下,组成包括运动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和临床药师等的全新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管理、服务和关爱,才能把临床医生“解放”出来。应提倡由医生主导的医疗“4S”店,下联社区、上联医院。

  目前我国政府已开始大力改革。国务院2013年《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主要投入老年养护、康复事业和健康管理,并大力提倡运动处方。这就将医疗卫生事业、运动产业和国家经济增长结合在一起。如果付费机制能改变,康复治疗费用能由医保承,情况将进一步好转。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 蒲岷

  尽管美国心脏科医生倦怠评分较高,但成年后移民至美国的心脏科医生倦怠比例却较低。可能是由于这批人接受传统教育,工作努力,对于靠自己奋斗创造出来的生活现状较为满意。

  近年来在美国,工商管理人员涌入中高层医院管理,他们采用华尔街式、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模式,为医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评估指标,加大了医生工作强度,同时领取高薪,引起医生反感。这或许可以解释繁琐的文件工作为美国心脏科医生产生倦怠的首要原因。美国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和医疗保险(Medicare)减少了对患者医疗开销的补偿,医生只能通过接收更多患者以维持收入。另外,医疗服务的发展提高了对医生的要求,例如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要求医生须在20分~30分钟以内赶到医院,即便在夜晚任何时候。这些或许可以解释工作时间过长是美国心脏科医生产生倦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心理科专家建议


  北京安定医院 西英俊

  压力到底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客观因素是压力源,人人都会经历。而压力是人对压力源的内在体会,不尽相同。只有将压力与压力源分隔开,才能对压力有掌控感,因为客观因素无法改变,内在体会却可调控。调控的先决条件是觉察和认识压力,其次是学会应对压力的理念和方法。



  中国心理健康管理网 彭莉莉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产生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难以提起兴致,只是靠着惯性来工作。很多职场人士对职业倦怠视而不见,以为能不治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会愈来愈不快乐,甚至发展为抑郁症。


  (原文标题:胡大一:改变中国医疗体制和模式,医生才能不再“疲倦”)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