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昆明动物所等在中缅边境发现最复杂HIV-1重组病毒株

首页 » 研究 » 免疫 2015-06-26 昆明动物研究所 赞(2)
分享: 
导读
由于中缅边境地理位置特殊,高危人群种类较多,包括静脉吸毒人群(IDUs)、性工作者(CSWs)、长途卡车司机(LDTDs)等,使得中缅边境成为HIV-1感染和传播的重灾区。

由于中缅边境地理位置特殊,高危人群种类较多,包括静脉吸毒人群(IDUs)、性工作者(CSWs)、长途卡车司机(LDTDs)等,使得中缅边境成为HIV-1感染和传播的重灾区。另外,高危人群在中缅两地来回往返活动,加剧了HIV-1在中缅两国之间的双向传播,促进了HIV-1遗传多样性即重组的产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永唐学科组前期对中缅边境的IDUs和跨边境的缅甸籍LDTDs进行了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IV-1在这些人群中流行种类多样,尤其是重组频繁(AIDS, 2012; BMC Infect Dis, 2014)。但这些结果都是基于HIV-1部分基因片段而非全长或近乎全长基因组进行分析所得,而近乎全长基因组将更能清晰、准确地反映HIV-1的重组情况。为充分掌握中缅边境HIV-1的遗传多样性,在郑永唐的指导下,周衍衡对一例来自跨境的缅甸籍LDTD进行了HIV-1近乎全长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例HIV-1 CRF01_AE/B/C重组病毒株,与之前报道的东南亚所有重组株的重组位点均不相同,并与之前一株曾认为是最为复杂的来自缅甸CSW的HIV-1重组病毒株相比更为复杂。该HIV-1CRF01_AE/B/C重组病毒株具有14个重组位点,含有4个CRF01-AE亚型片段,6个B亚型片段、5个C亚型片段。这也是继Takebe等人在2003年报道缅甸HIV-1病毒株近乎全长基因组12年之后的首次报道。这些结果提示缅甸籍LDTDs中HIV-1重组模式复杂,也暗示中缅边境HIV-1可能比现有报道的更为复杂多样。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缅边境地区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方法导向,并能为如疫苗设计等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序列参考。

该研究相关结果近期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张驰宇、云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梁跃波和覃卫红也参与了该研究。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