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染色体排列正确到底有多重要?短暂的错误可能会带来癌症!
导读 | 近日,路德维希癌症研究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水稻中诱导随机染色体不稳定事件仅持续一周,就足以在细胞中触发有害的染色体模式,从而刺激肿瘤的形成,又将为科学界增添一个对肿瘤新的认识。 |
圣地亚哥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Ludwi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成员Don Cveland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Floris Foijer共同领导了一项研究,他解释道:“我们的这项研究表明,你不需要长期的、终身的染色体桩就能以极高的频率产生肿瘤发生。我们的研究表明,你不需要这种染色体桩就能以相当可观的频率引发肿瘤。
本周发表在《基因与发展》(Genes & Development)杂志,题目为“Transient genomic instability drives tumorigenesis through accelerated clonal evolution”的文章的这一发现,证实了德国生物学家Theodor Boveri近120年前提出的一个假说,即:非整倍体,一种异常数量的染色体,与肿瘤发生有关。”
克利夫兰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Ofer Shoshani说:“Boveri的假设表明了,特定的染色体增减组合可能导致癌症。我们现在对此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它不仅是对的,而且即使是短暂的染色体不稳定也足以引发这些组合。”
在这项研究中,Shoshani和他的学院在小鼠体内过度表达了Polo-like kinase4(Plk4)基因。Plk4是一个控制细胞内存在的中心数量的主调节器。中心体通过帮助将复制的染色体分离成两个子细胞,在细胞分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存在两个中心,细胞的两极各有一个中心。
Shoshani解释说:“然而,当你过度表达Plk4时,你会有两个以上的细胞,这会导致染色体错误分离,染色体没有被正确地轮询,而子细胞干扰了相等数量的染色体。”
科学家们在大米中过度表达Plk4一周、两周或四周,发现一周就足以导致攻击性T手机的形成。对小鼠肿瘤的整个种族灭绝测序显示,在肿瘤形成过程的早期,一种特定的染色体模式的复发率增加。这种“非整倍体特征”涉及4、5、14和15号染色体的三次出现(细胞通常每条染色体只有两个拷贝)。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某些癌症类型与特定的染色体获得有关,例如,乳腺癌通常涉及1号染色体的获得。Shoshani说:“我们的工作潜在地表明,当你诱导染色体不稳定的短暂压力时,你会加速这种反复出现的非整倍体特征的形成。”“我们确定了癌症形成的早期阶段,或者是在产生肿瘤的细胞形成阶段,或者是非常接近形成肿瘤的细胞阶段。”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短暂的CIN事件可以推动肿瘤的发生,这与p53-一个主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和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否失活有关。克利夫兰说:“这告诉你,暂时性的CIN将增强肿瘤的发生,而与你是否有其他可能使你患癌症的遗传问题无关。”
这些发现可能与了解抗癌治疗的癌症患者特别相关,特别是那些正在接受被称为非整倍体的化疗药物治疗的癌症患者,这种药物通过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和非整倍体发挥作用。
Shoshani说:“我们的工作表明,接受非优生药物治疗的癌症患者将来可能会患上继发性癌症。当然,无论是在人类患者身上,还是在实验室中使用实验模型,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资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7-reveals-transient-chromosomal-errors-cancer.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团队创作,如需转载,可直接在文章底部留言并备注公众号名称。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