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今年4篇Circulation!复旦葛均波团队在心血管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首页 » 《转》译 2022-11-1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推动重大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及科研成果转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确立了心肌桥诊断金标准;国内首创冠脉“可降解涂层支架”,使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首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式”及微创器械ValveClamp,实现我国该领域技术产品创新的重要突破。2022年,葛均波团队及合作者在国际权威心血管期刊 Circulation(IF: 39.9)先后发表4篇研究论文,报告了在心血管基础科研及临床试验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OPTION研究:提供中国人群PCI术后DAPT优化治疗策略

 01 

2022年11月7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牵头开展、全国103家研究中心参与的OPTION研究成果在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科学年会最新科学研究(Late Breaking Science)专场重磅公布;相关研究论文同步发表于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2762


以阿司匹林为背景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DAPT) 已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的标准治疗。然而,一些不良的非心脏作用限制了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既往资料显示,吲哚布芬(Indobufen)可在保留抗血栓作用的同时,减轻阿司匹林的不良副作用,但其与P2Y12抑制剂联合使用尚缺乏随机临床试验 (RCT) 证据。


基于上述背景,葛均波团队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替代品进行了探索和临床试验(OPTION研究)。OPTION研究是国际首个评估吲哚布芬(Indobufen)和阿司匹林在PCI术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开放标签、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 (RCT)研究。OPTION研究表明,在心肌肌钙蛋白阴性并接受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显著降低了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

(1)主要终点:吲哚布芬DAPT组和阿司匹林DAPT组分别有101例(4.47%)和140例(6.11%)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吲哚布芬组显著降低了主要终点事件风险(HR=0.73, 95%CI:0.56-0.94, P=0.015);

(2)次要疗效终点:吲哚布芬DAPT组和阿司匹林DAPT组分别有34例(1.51%)和32例(1.40%)患者发生了疗效终点事件,两组之间的发生率相似(HR= 1.08, 95% CI:0.67—1.75, P=0.76);

(3)次要安全终点:吲哚布芬DAPT组和阿司匹林DAPT组分别有67例(2.97%)和108例(4.71%)患者发生了BARC 2、3或5型出血事件,前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HR=0.63,95% CI:0.46—0.85, P=0.002) ,尤其是BARC 2型出血。


不良临床事件风险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吲哚布芬组的出血风险显著降低、缺血风险未增加。值得注意的是,OPTION研究证实吲哚布芬BARC 2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而既往的研究表明BARC 2型以上的出血与DAPT持续时间缩短独立相关。BARC 2型出血虽然可能不至于危及生命,但会导致患者自行停药、依从性降低,使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也有研究报道BARC 2型出血与死亡率升高相关,因此在临床中需要重视和避免。


OPTION研究结果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最佳策略选择具有突破性意义;在抗栓过程中,能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此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抗栓用药方案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


基于129万人:短期空气污染暴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02 

2022年4月22日,复旦大学阚海东,葛均波及北京大学霍勇共同通讯在Circulation期刊在线发表题为“Hourly Air Pollutants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nset In 1.29 Million Patients”的研究论文。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7179


研究对中国318个城市2239家医院的约129万名ACS患者进行了一项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期间: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研究采集了细颗粒物(PM2.5)、粗颗粒物(PM2.5–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的每小时浓度,以及ACS及ACS亚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每小时发病数据;并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探索了短期空气污染暴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显示,短暂暴露于空气污染物PM2.5、NO2、SO2或CO——即使这些污染物浓度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空气质量指南》所设定的最低危害浓度——也可能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大风险发生在暴露污染物的第一个小时内,随着这些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上升,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这种联系在65岁及以上、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史的人群中,以及在寒冷月份最为明显。


此研究首次以小时为单位确定了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与心脏病发作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强调了空气污染的非阈值效应——即,任何浓度的空气污染物,如细颗粒物、二氧化氮等,都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这对制定ACS预防策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发现心脏功能修复的重要分子

 03 

2022年4月18日,葛均波团队在Circulation在线发表题为“心脏原位巨噬细胞来源的legumain通过促进心肌梗死后凋亡心肌细胞的清除和降解来改善心脏修复”(Cardiac Resident Macrophage-derived Legumain Improves Cardiac Repair via Promoting Clearance and Degradation of Apoptotic Cardiomyocyte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研究论文。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7549


该研究将legumain (Lgmn) 鉴定为由心脏常驻巨噬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研究结果直接将高效胞葬作用与心脏伤口愈合联系起来,并确定 Lgmn 是急性心肌梗死炎症消退和心脏功能修复的重要分子。


研究意义发现预防和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新靶点

 04 

2022年1月31日,复旦大学葛均波及孙爱军合作在Circulation 在线发表题为“legumain介导的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促进主动脉夹层”(Legumain Is an Endogenous Modulator of Integrin αvβ3; Triggering Vascular Degeneration, Dissection, and Rupture)的研究论文。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6640


legumain(lgmn)是一种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从来自 geo 数据库的微阵列数据表明,tad 患者和 ang ii 诱导的腹主动脉瘤 (aaa) 小鼠的主动脉中 lgmn 上调。tad 患者和 bapn 诱导的 tad 小鼠的主动脉和血清中证实了 lgmn 升高。在 lgmn 缺陷或抑制的小鼠中,bapn 诱导的 tad 进展显著改善。该研究表明 Lgmn 信号可能是预防和治疗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TAD)的新靶点。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在全球的发生率为1.3%-8%,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的死亡率约为90%。在国内,每年新发病例20万,其中97.5%的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面临严重死亡风险,仅有2%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幸存。早期诊断对于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但临床上预防主动脉退行性变和减缓疾病进展的有效药物很少。因此,探讨夹层的发病机制和生物标记物,对于指导预防或者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news.fudan.edu.cn/2022/1109/c5a133087/page.htm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21109/content-1463552.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