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家陈晔光院士任母校南昌大学校长
导读 | 11月17日上午,南昌大学召开领导干部大会,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光华同志宣布省委、省政府关于南昌大学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宣布聘任陈晔光院士为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同志不再担任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职务。 |
陈晔光院士为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1964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抚顺,1983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生物系,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福特汉姆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2002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助理教授。
2002年,陈晔光回国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2006年起,他担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2009年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等职。2017年,陈晔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晔光院士长期致力于利用膜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生长因子TGF-β和Wnt信号的调控,以及它们在胚胎发育、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与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同时利用类器官技术研究肠、胃等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机制,并探索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机理。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胚胎发育、组织稳态、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其研究成果被引用1600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获得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荣誉。
陈晔光 院士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阴差阳错与生物结缘
01
1979年,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15岁的陈晔光参加了高考。由于那个年代农村信息闭塞,陈晔光除了数理化之外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专业;高考志愿也填得比较随意,最终,他被录取到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生物系。
进入大学接触到生物专业后,陈晔光对这门基础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生物非常有意思,人为什么会有记忆?为什么会做梦?大学时的他对这两个问题深深着迷,也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书中的一些内容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呢,不过可惜的是,我最后也没有从事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研究。” 陈晔光的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
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快毕业的时候,陈晔光了解了一下就业情况,毕业生大约三分之一做中学老师,三分之一进科研单位,三分之一去相关企业。“我那时候才19岁,怎么做中学老师啊,都打不过那帮学生。”陈晔光幽默地说,因为觉得自己年纪小,可能不适合直接工作,所以他决定考研。
一直想学神经生物学的他报考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虽然分数够,但因为录取名额有限与其失之交臂,最终陈晔光继续留在江西大学生物系攻读动物学硕士学位。那个时期,他做的是生态相关的课题,对鄱阳湖的螺丝做谱系调查和生物周期的研究,每个月都要去鄱阳湖采标本,冬天也得下水,很辛苦。
硕士毕业后,刚满22岁的陈晔光来到北京中科院动物所工作,那时已经掀起了出国风,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在准备出国,年轻的他也想出国看看,于是开始准备托福GRE等考试的各种材料。
由于当年的农村中学没有英语课,陈晔光的英语是进入大学之后从零基础开始学起的,尽管有一些英语系老师和同学帮忙,但他的水平还是很有限,尤其是口语。谈及学习英语,陈晔光感触很深:“我刚到国外的时候特别难,什么都听不懂,熬了半年多到一年时间,才过了语言关。”
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02
1988年,陈晔光通过公派自费的途径出国,学的是细胞生物学,但大学时心中种下的“神经生物学”的梦让他念念不忘,转学不顺利的他两年后拿下了硕士学位,又开始攻读博士。“我花了四年半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还算是比较顺利。” 陈晔光说,博士毕业后,自己一边找和疾病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后职位,一边也在找神经生物方向的博士后职位,最终他的博士后是在纽约一个顶级癌症研究中心做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至今也没能从事神经生物学相关的专业。
跟当初很多出国的学者一样,陈晔光留在了美国工作,并成为美国加州大学的一名教授,在美国成家,事业生活稳定。
为什么回国呢?对于这个问题,他依然低调幽默:“因为在美国每天都要烦吃什么啊,回来起码有中餐吃。”实际上,那时候,陈晔光已在美国生活十余年,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表明了他放弃加州大学优厚待遇回国的心迹:“在美国有那么多人在做生物研究,不差我一个,但国内当时科研水平还比较差,所以我想回国带点学生,提升国内的科研水平。”
陈晔光的回国,带有理想成分,也是当初许多知识分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一个缩影。2002年,陈晔光和家人一起回国,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继续埋头科研与教学。
科研“苦并快乐着”
03
谈到自己的研究领域,陈晔光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研究的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对细胞来说,每个细胞都是独立生命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体内不断有细胞生成与死亡。那么,是什么在控制和影响细胞的行为呢?细胞的命运是如何决定的呢?细胞是一个变两个的增殖还是分化抑或是死亡?是什么信号让细胞维持稳态组织器官,保证人体的健康?
这就是陈晔光研究的领域——细胞的信号转导。如果信号转导正常,机体就能维持健康;如果转导异常,人就生病了。他举例说明,比如肿瘤就是某些细胞增殖过快或者死亡出现问题。因此,肿瘤的发生、诊断、治疗以及涉及的药物开发都可能从基础研究里得到暗示,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获得一些知识,提供治疗肿瘤的方法策略。再比如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让造成遗传病的突变基因变成正常基因,从而恢复细胞功能,这对于有遗传病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福音。再比如现在的老年痴呆症,是因为人体的一些神经元死了,神经的功能不行,因此发生了记忆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但如果能恢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并重新建立联系,老年痴呆症或许可以治好。
陈晔光曾表示,中国近十余年来,生物细胞领域的研究进步很快,对美国形成了追赶态势。他相信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我们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比肩甚至赶超美国。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诚心正意的、踏踏实实地做研究。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对此,陈晔光十分赞同,因为生命科学领域有太多的未知亟待人们去发现,而且它和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他认为,做科研的好处就是你是主动去探索世界的未知,而不是被别人驱动着去干活,比较自由、潜力也很大。“虽然我们很辛苦,但是我们有乐趣,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1/20386.htm
http://news.ncu.edu.cn//ndyw/b90d4aa0b9a0447d9f7f2537326a952b.htm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