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1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区别对待感冒——新研究辅助医生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救命药物,但过度使用抗生素却会导致世界上最紧迫的健康威胁: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滥用已经成为一大国际问题。 近日,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临床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生甄别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在这一工具的帮助下,医生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治疗那些并非亟需抗生素治疗的病人进而减少抗生素的整体使用量。 该研究对应的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 Scien...
维生素C联合抗生素,抗癌效果竟高达常规药物100倍!
最新研究表明,维生素C与抗生素搭配使用竟然能起到远远高于常规临床药物的100倍并具有相对更小的毒副作用。 该研究对应论文发表于最新上线的Oncotarget杂志,题为“NADH autofluorescence, a new metabolic biomarker for cancer stem cells: Identification ...
为维持“终极药物”有效性,世卫组织首次提出抗生素分类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对其基本药物清单中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40年来最重大的修订,首次将此类药物细分为三类,并就每类的具体使用场景提出建议。这一分类将有利于缓解病菌耐药性问题,确保患者有药用、用对药。 在新版本的《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抗生素类药物被细分为“可广泛使用”、“谨慎使用”及“保留使用”三类。 “可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包括用于治疗各类普通感染的药...
踏破铁鞋无觅处!这种抗生素或成帕金森病特效药!
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抗感染药物多西环素竟然可以作为低剂量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该研究对应文章标题为“Repurposing doxycycline for synucleinopathies: remodelling of α-synuclein oligomers towards non-toxic parallel beta-sheet structured spe...
CRISPR“挑战”抗生素!或解决全球耐药问题!
近几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全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以对付诸如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致命细菌带来的感染问题。在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有害菌自毁CRISPR药丸”。 除了精确编辑人类基因以治愈疾病之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越加广泛被用...
当所有生物都产生了抗生素耐药性 会是怎样的情景
快速阅读: ·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性都是自然现象,前者是为了消灭其他微生物,后者是反消灭 ·而人类滥用抗生素药物则加剧了微生物基因突变 ·人类研发新型抗生素速度赶不上微生物基因突变速度 ·动物用抗生素甚至用于促生长,但只是祸害人类自身而已 ·当所有的微生物都产生了抗生素耐药性后,那是怎样的末日情景? 一. 原始洞穴内发现抗药性微生物 ...
Nature:益生菌分泌的抗菌蛋白有望克服抗生素抗药性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在患有肠道炎症的小鼠中引入被称为microcin的抗菌蛋白能使炎症的情况减轻。他们的论文在线发表在10月31日的Nature上,研究小组描述了他们在小鼠中对这个蛋白的测试以及microcin与肠道中不同类型细菌的相互作用。 同样是大肠杆菌也分益生菌与病原菌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大肠杆...
Nat Biotech:MIT研究者借鉴“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抗癌药物筛选新策略
科学家在患者身上测试治疗白血病药物的敏感性 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项研究揭示: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颖的方法,来测试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据悉,这是一种可以测量单个细胞的装置,基于药物如何影响癌细胞的增长率,来预测某种特定的药物是否会杀死肿瘤细胞。 众所周知,为癌症患者选择最好的治疗方式不是一门精准的科...
孩子发烧,到底要不要使用抗生素?基因检测比验血更靠谱
小孩子一发烧,家长往往都十分紧张,因为发烧可能只是表面,内在的感染才是治疗中需要歼灭的“大boss”。在医生学者们的科普中,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感染要分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才能对症下药。说起对症下药,就不得不提到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却束手无策。 过去因为知识的不普及等等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尤为严重,虽然现在大家都更为注意这个问题,但是长久以来养成的用药...
肠道细菌、抗生素与1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美国有超过3,000万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 在这些糖尿病患者当中,大约有5%被归为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的成年人和儿童当中被诊断,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时也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 个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并破坏胰腺内的特殊细胞——即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 随着胰岛素的不断减少,血糖平衡发生改变并损害神经和血管。 &...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抗生素进入FDA快速审批通道
今天德国生物制药公司Morphochem针对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抗生素MCB3837进入FDA快速审批通道,并同时获得资格传染病产品(QIDP)资格,这将给予Morphochem更多与FDA沟通机会。MCB3837是另一个喹诺酮/恶唑唑烷酮双靶点抗生素MCB3861的前药,可以注射使用。FDA上个月接受了MCB3861的IND申请,而MCB3837即将开始二期临床。 艰...
美再次发现感染可耐强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患者
美国研究人员11日说,美国发现第二例携带含基因MCR-1的“超级细菌”病例。这个基因会使细菌对被称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的多粘菌素产生耐药性。 美国JMI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疗法》期刊上报告说,在源于纽约一名患者的大肠杆菌中发现了MCR-1基因。不过,患者的详细情况没有公布。 此前,美国卫生官员于今年4月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一名49岁女性携带含...
中青报调查:六成受访者认为抗生素滥用系缺乏药物常识
近日,福建一个11岁男孩因滥用消炎药,被查出携带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国内外因滥用抗生素而产生超级细菌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平时你是怎么使用抗生素的呢?你知道滥用的后果吗?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发起的调查显示(2001人参与),56.7%的受访者会在家中常备抗生素。57.9%的受访者表示长期使用抗生素,效果越来...
抗生素之路还能走多远
当法国医科学生欧尼斯特·杜彻斯尼和英国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相继在1897年和1928年从霉菌中分离出了第一例抗生素——青霉素时,他们恐怕想象不到,在几个世纪之后,这个重大的发现会对人类和一些动物造成严重威胁。 近期,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预计从现在起到2050年,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这个数字甚至超出了目前因癌症死亡的人口数量,因此,必须立刻开始在全...
Science子刊警告干细胞移植中抗生素的危害
科学家证明,某些药物会导致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症(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恶化。 干细胞移植之后,患者开始重建他们T细胞,这类细胞是一种免疫系统细胞,通过识别和发动对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或癌症)的攻击,保持身体的健康。但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当其冲的就是机体的排斥反应,移植物抗...
科学家发现“终极”抗生素耐药基因
抗生素耐药性传播图。图片来源:《自然》 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都存在一种抵抗粘菌素—— 一种“终极”抗生素——的基因。相关研究发现于11月份来源于中国,随后在丹麦、荷兰、法国和泰国也发现了类似的耐药基因。 尽管此次发现让人担忧,但是它们可能并不像很多媒体报道的那样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粘...
中国并非唯一发现新型抗生素耐药基因MCR-1的国家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奇迹之一。自从人类发明抗生素以来,细菌等微生物与抗生素之间不断博弈。而目前科学家们在担心会不会出现具备全面抵抗抗生素能力的细菌。 2015年11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刘健华教授研究组、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研究组等联合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了一...
世卫组织:2/3受调查者对抗生素存在认识误区——抗生素,你滥用了吗?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调查报告称,多重耐药性细菌的不断出现是对全球健康水平的最大威胁之一。调查显示,近2/3的受调查者(64%)错误地以为抗生素能治疗病毒性伤风感冒,而事实上,抗生素对感冒病毒毫无作用。这次调查又将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拉回大众视野。 为增强全球公众、政客和决策者对抗生素耐药性后果的认识,本月16日至22日,WHO倡议全球开展世界抗生素认知周活动。 ...
中国人体内发现"超级细菌"基因 对抗生素耐药性强
英媒称,研究人员11月18日说,在从中国人和猪体内采集的细菌(包括具有传染性的细菌样本)中,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新基因。 路透社11月18日报道称,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令人担忧”,并呼吁紧急限制多粘菌素的使用。多粘菌素是一种包含药用粘菌素并在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英国伯明翰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劳拉·皮多克说:“所有多粘菌素的使用都必须尽快降至最低限度...
澳科学家研制智能绷带 可自动释放抗生素具提醒功能
由澳大利亚两所顶尖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来的智能绷带,不但能够治疗伤势、提醒病人,还能够向医生发出警告。 研究小组的成员主要是蒙纳士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他们在伤口绷带设备中使用了纳米技术。新一代智能绷带能够在伤口颜色变化时,提醒病人或者医生,也能够自动释放聚合物胶囊中的抗生素。通过蓝牙技术和智能手机相连,绷带中的传感器能够在伤口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