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1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一种乙肝药有望遏制癌细胞转移
新华社东京1月3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九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丙帕锗”能遏制癌细胞转移。 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发现,在癌细胞转移时,其周围的某些正常细胞会逐渐转变成一种细胞群,进而帮助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这个“群...
新型内窥镜可更准确检测和杀死癌细胞
医生在检查癌症和其他疾病患者的内部器官时,一般使用内窥镜,内窥镜是一根配备有灯光的管微型相机的管子。 很快,新型内窥镜就会具备另一个功能:杀灭肿瘤。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Buffalo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种新型设备,该设备能提高化疗治疗效率,减少化疗副作用,改善医生对一些最致命癌症的治疗方式。...
Cell:研究人员建立胰腺癌细胞三维培养模型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在被确诊后只有6%的病人能存活5年。今天,冷泉港实验室(CSHL)和lustgarte基金会共同宣布了一项新研究成果,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正常胰腺细胞和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模型系统。他们的工作为改变以往的胰腺癌研究方式提供了可能,允许科学家在胰腺癌发展过程中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这项研究工作发表在12月30日的...
Sci Signal: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精细路径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Signaling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杜克癌症研究所(Duke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促进特定癌细胞对致死性疗法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通过绘制黑色素瘤、乳腺癌及骨髓纤维化癌细胞对特定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揭示了许多阻断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关键靶点,对于后期开发有效应对...
中美学者:促使癌细胞改变状态的蛋白
最近,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个RNA结合蛋白家族在癌症、特别是一种乳腺癌亚型中起着调控作用。这些蛋白质被称为Musashi蛋白,它们能够迫使细胞进入一种增殖能力增强有关的状态。 以前生物学家们发现,这种转变,往往发生在癌细胞以及胚胎发育期间,由转录因子(启动和关闭基因的蛋白质)控制。然而, MIT这项新的研究表明,RNA结合蛋白也在其...
癌细胞亚型分类模型有助肿瘤个性化治疗
伍斯特理工学院(WPI) 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统计模型,可使医生根据患者肿瘤的基因突变创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名患者体内的肿瘤不是由一种类型的癌细胞组成的,事实上,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早期也产生各种亚型的癌细胞。 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统计模型,这种模型使用高级算法分析一小份活检样本中的基因表达数据,...
Nat Commun:利用癌细胞来进行防御
根据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的文章显示,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通过癌细胞的作用来逃避细胞死亡的新防线。 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分子信号通路,这个信号通路能够帮助癌细胞存活,使癌细胞能够在细胞中存在大量DNA错误并导致细胞死亡的前提下幸存下来。 PKC信号通路(蛋白激酶...
NIH:氧化作用通过DNA聚合酶导致了人类疾病
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构建DNA的分子机制可以将分子插入到DNA链中,而这些位置由于暴露在环境中,已经受到了损害。这些分子的损害会触发细胞死亡,从而导致一些人类疾病。这项研究工作近日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其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解释DNA损害为何会导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理论。 ...
Nature子刊:顽强的癌细胞,缺氧仍生长
当缺乏氧气(缺氧)时,健康细胞成长受到限制。但令人惊奇的是,缺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了癌细胞症如何成功规避缺氧生长抑制。 人们早已知道,PHD蛋白质(脯氨酰羟化酶域蛋白)在缺氧调控过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控制低氧诱导的转录因子(HIFs)的稳定性,HIFs支配细胞适应缺乏氧。 ...
Cancer Cell:外切体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近日,来自西班牙Bellvitge生物医学研究所、加泰罗尼亚肿瘤研究所及Bellvitge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在国际顶级杂志Cancer Cell上发表了题为“Cancer Exosomes Perform Cell-Independent MicroRNA Biogenesis and Promote Tumorigenesis”的研究论文,揭示肿瘤细胞分泌的外切体中...
新型化合物结合放疗可保护正常细胞且靶向杀灭癌细胞
近些年来尽管放射疗法已经变得非常先进,但是当肿瘤细胞扩散到周围组织后,如何进行足够剂量的放疗依然是一大挑战;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其或许可以通过保护正常细胞免于放疗影响来标记癌症扩散的组织,相关研究或为有效治疗辐射引发的意外暴露伤害提供帮助。 ...
Cancer Res:近距离观察癌细胞转移的新设备
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设备,可让癌症研究人员在前所未有的显微结构水平上,来研究癌细胞转移(metastasis)——肿瘤细胞在体内扩散的复杂方式,造成超过90%的癌症相关死亡。该装置通过精确阐明肿瘤细胞是如何扩散的,能够发现新的方法来阻止癌症。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怀廷工程学院(Whit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及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所(I...
血液中的癌细胞指纹会更快检测出儿童癌症
下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RI)癌症会议上将会发表关于癌细胞指纹的研究。在血液中新发现的癌细胞指纹将会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的诊断儿童癌症。 每年英国有1600名儿童被诊断为癌症,这些儿童癌症患者表现出的行为与成人癌症患者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疗。 在儿童医学研究慈善机构和英国癌症研究所的资助下,剑桥大学和阿登布鲁克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11种儿童肿瘤各自的特异性分子指纹,...
科学家发现了肺癌细胞的自毁开关
近日,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联合用药能够引发肺癌细胞的自毁过程,表明这或是一种新型的肺癌治疗方法。本研究成果将会在利物浦举办的的国家癌症研究所(NCRI)会议上公开。 当健康的细胞不再有用时,它们会启动一系列的事件最终导致了细胞的自我毁灭。但是癌细胞背离了这种自杀途径成为了能够永生的细胞,这意味着这些细胞生的长将不会受到控制,最终导致了肿瘤的形成...
肺癌细胞自我毁灭诱导成功 有望开发肺癌靶向疗法
近日,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利物浦癌症会议上,癌症专家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药物组合可以诱发肺癌细胞自我毁灭,从而为开发治疗肺癌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当健康细胞不再有用时其就会启动一系列事件进行自我毁灭,但是癌细胞往往会脱离这种自杀路径变成永生细胞,这就意味着失去控制的细胞就会引发肿瘤的形成,而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地揭示了...
非金属硒联合单克隆抗体或可有效杀灭乳腺癌细胞
每年大约有25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与此同时也有300万人饱受乳腺癌的折磨;尽管乳腺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9%以上,然而很多患者疾病都会复发;国际乳腺癌防治月上研究人员强调需要加大乳腺癌的研究力度,因为其在美国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二大癌症。 来自德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Julian Spallholz表示,我们...
PNAS:优化纳米药物的尺寸用于高效杀灭癌细胞
纳米药物是由携带靶向药物的纳米颗粒组成,其可以将药物运输至特殊的组织和细胞中发挥药效,对于癌症及其它疾病的治疗非常关键,理解纳米药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生物反应对于未来开发靶向治疗癌症的新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Jianjun Cheng教授说道,为了开发下...
Hepatology:揭示癌细胞在肝脏中扩散转移的分子机理
为了成功入侵机体健康组织,肿瘤细胞会脱离肿瘤母体组织进入血液或者淋巴系统,为了完成这一目的,肿瘤细胞会利用特殊的酶类-蛋白酶类来破碎肿瘤周围环境中的组织,随后就肿瘤细胞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血液或者淋巴系统中;为了抑制这种特殊蛋白酶的产生,机体会产生抑制剂,比如蛋白质TIMP-1,其可以有效阻断蛋白酶类的功能。 在肿瘤发生转移期间,机体抑制剂的控制功能非但没有起到正向作...
PLoS ONE: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的摧毁癌细胞的化合物- EBC-46
近日,来自QIMR伯格霍夫别墅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一种热带雨林植物的种子制成的实验性药物在前期临床试验中成功地治愈了实体瘤,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文章中,研究者Glen Boyle表示,单一剂量注射药物EBC-46会明显抑制许多人类肿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该药物很有可能后期将应用于病人机体的研究;将EBC-46直接注射入黑色素瘤及头颈...
PNAS:中山大学发现天然病毒能感染并杀伤癌细胞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这个困惑了全世界医生和癌症病人的怪圈,终于可望打破。《美国科学院院报》最近发表了一篇重点论文指出,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叫做M1的天然病毒能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这种新型溶瘤病毒有望成为下一代抗癌利器。这项研究成果是由中国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团队独立完成并具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全球癌症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