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等通过抑制Nodal信号获得外胚层前
5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ctodermal progenitors derived from epiblast stem cells by inhibition of Nodal signaling。
诺华白血病药物ArzerraIII期临床显著改
医药行业两大巨头诺华(Novartis)与葛兰素史克(GSK)价值220亿美元的资产置换交易于今年3月初圆满完成。
The Lancet Oncology:预防宫
宫颈癌是全球最致命但也是最容易预防的女性癌症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罪魁祸首,导致了99%的宫颈癌病例,其中2种基因型(HPV-16/18)占到了70%。
【Nature子刊】做按摩可提高免疫力,老中医
新近临床结果表明,按摩的疗效与免疫系统相关,这可作为标准药物疗法的辅助治疗。发表在6月5日《Scientific Reprots》的文章中,作者报导了在小鼠中按摩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专家视角]乳腺的乳头状肿瘤
乳腺的乳头状肿瘤多属于乳腺导管内病变,常规的病理诊断将其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伴腺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和/或导管内乳头状癌。
科学家用纳米粒子和大脑“对话”
电流是大脑的语言,而如今人们可以在没有导线或植入体的情况下和它对话。纳米粒子能通过放电刺激大脑区域,从而提供了治疗脑部疾病的新方式。它甚至有一天可能会带来电脑和人脑之间数据的日常交流。
伊马替尼转换至尼罗替尼可能使CML患者获益
澳大利亚白血病和淋巴瘤组研究者在《Blood》中报道,使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P-CML),选择性转移至尼罗替尼治疗可导致良好的分子缓解和生存期,疗效、毒性和经济方面可能比常规有效药物更可取。
StemCellRep:干细胞疗法或可靶向治疗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开发治疗关节炎的新型疗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可以进行组织、软骨及骨质再生的单一干细胞。
FDA关于美泊利单抗治疗严重嗜酸细胞性哮喘的推
美国FDA肺部-过敏药物顾问委员会全体一致推荐美泊利单抗(Nucala,GSK公司)作为附加维持治疗药物,治疗18岁及以上的严重嗜酸细胞性哮喘患者。委员会小组以10:4的投票反对推荐美泊利单抗用于12-17岁儿童,因为缺乏此人群的相关数据。
天津市肿瘤医院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面实现突
日前,天津市肿瘤医院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面实现突破。该院通过实施“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儿。
人造碱基能像天然DNA那样连接 有助合成生物学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等机构科学家证明,他们造出的两种人造DNA“字母”Z和P,能像天然DNA那样组合连接在一起,将来有望把这两个新成员纳入到活细胞中。
地球生命从何而来?美国科学家揭示生命起源的奥秘
据科学日报报道, 万物之初只有简单的化学物质,然后产生了氨基酸,后者最终形成创造单细胞必需的蛋白质,然后单细胞逐渐形成植物和动物。
科学家阐明引发恶性脑癌的特殊基因突变
最近一项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伦敦癌症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引发恶性脑癌的特殊基因突变,研究者表示,基因TCF12发生错误和退行性寡轴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发生直接相关,该基因在个体胚脑组织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型酮类补充剂或可增强无毒癌症疗法的治疗效果
来自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利用一种无毒的饮食和高压氧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加倍了恶性转移性癌症患者的生存期,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科学家阐明HIV感染的“精英控制者”为何不用药
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MIT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感染HIV患者中的一小群精英控制者如何在不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来有效控制HIV的感染;所谓的精英控制者就是感染了HIV的人群能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还能不发病。文章中,研究者发现这些个体机体中的树突细胞可以帮其检测HIV的存在,从而帮助刺激T细胞的产生来对病毒进行靶向作用。
睡眠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最近,来自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诊断前短时间睡眠和频繁打鼾或许和癌症特异性的存活率较差明显相关,尤其是对于乳腺癌女性而言。
Cancer Discov:特殊基因突变或可使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许多类型癌症中常见的ARID1a的突变会打断癌细胞中DNA的损伤修复,从而使得癌症不断恶化;当治疗特定癌症时该基因或许就是癌细胞的致命弱点,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