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访:北大医学遗传学系黄昱老师 要监管技术应用领域而不是技术本身
导读 | 黄昱老师介绍: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博士,现任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衰老分子生物学,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先后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撰写遗传性罕见病PBL案例,举办罕见病专题讲座和组织相关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率先将罕见病知识引入医学本科生教学领域。
|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黄昱老师介绍: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博士,现任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衰老分子生物学,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先后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撰写遗传性罕见病PBL案例,举办罕见病专题讲座和组织相关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率先将罕见病知识引入医学本科生教学领域。
转化医学网:请黄老师先给我们就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做个介绍
我觉得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综合实验室,其检验项目几乎涵盖医院检验科里面的所有项目,另一种特色项目检测实验室,比如就只做测序,当然技术平台可能是一代也可能是二代。目前我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跟美国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现在有25万家CLIA认证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当然这些不全是综合实验室,有的专门做CT、有的做病理、有的做生化等等。这25万家里面做基因检测的估计有几百家。
转化医学网:您刚才提到了美国CLIA认证,那我国政府是如何认证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的?
首先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人员、场地和设备上满足条件。做遗传检测的话,常常还需要有一个PCR实验室。但是对于当前的基因检测来说,我个人认为PCR实验室认证不太合适,因为以前的PCR实验室主要是通过PCR技术来检测致病原的,怕引起检测过程中样本污染所以对实验室有些防范污染的要求。对于遗传检测来说,引发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在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审批上还是比较保守,以前的政策不是很明朗,但是最近有所喜讯,比如北京市就将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审批权下放到区县级,这是个积极的信号。
转化医学网:美国FDA是如何监管CLIA实验室?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对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来说,如果每个仪器和试剂都要去FDA申报,那它的成本和付出会很大,而CLIA实验室对仪器和试剂就没有这个要求,据我们了解,美国CLIA实验室里的仪器和试剂大部分是没有申报的。比如,在美国遗传基因检测实验室经常用到MLPA的试剂盒,上面写的“Research Only”,但是美国做基因检测的独立实验室好多都在用这个。美国CLIA实验室现在归三个机构管理:美国疾控中心、FDA和CMS。另外欧洲、日本也有很多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
虽说CLIA实验室里面的试剂不受FDA监管,但是FDA会对实验室里开展的项目进行分类,按照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分类。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借鉴,我们不应该对技术本身进行分类和限制,而是要看它用到了什么地方。打个比方,技术就像是刀具,切菜就是其健康用途,不管你用什么刀,只要你是用来切菜的,那我可以可以许可你的使用;但是你要拿来杀人或是干别的危害社会的方面,那就应该对这类刀具的应用进行管制。
也就是说,对于技术的监管应该站在其应用的角度去考虑。所以说对于技术的分类和管理应该充分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而不是技术的提供商,因为医生是最了解病人诊断和治疗之间的关系。
转化医学网:对于卫计委推出的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你怎么看?
试点我觉得没错,在大范围推广某项政策之前搞搞试点,看看效果,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在推广很多事情前都要先搞个试点。毕竟,中国跟美国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通过试点去发现一些细节问题是有必要的。
转化医学网:你怎么看待临床意义不明确的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是用来指导健康,也可以用来娱乐。在美国也有开展一些疾病风险预测的基因检测,尽管FDA没有批,但是老百姓可以自己去选择和判断,但它不是主流医学。中国也有开展,但是它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富人阶层。尽管这类临床意义不明确的基因检测戴了一顶高科技的帽子,但它仍不是主流医学,在没有严格的调查之前,FDA是不会允许其大范围的临床应用,医保机构也是不会报销的。另外FDA有责任监管这类检测的商业宣传是否有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如果有就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惩处。
如果一个基因检测项目,没有获得FDA的认可就去指导临床,那就触到红线了,那应该被监管和处罚。拿疾病的风险预测来说,我认为是不能用到临床上来的,因为这些基因变异与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尚缺乏充分的理论和数据支持,并且大部分是国外报道的,用的是国外的数据,那国外的数据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呢?这个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转化医学网:那基因检测在遗传病上的应用应该支持吗?
对于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来说,那就不一样了,因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这个可以用来作为临床诊断的一个辅助手段,用来指导病症确认,治疗选择,产前诊断选择等,这个国家应该支持。
二月份的那道禁令下得很鲁莽,表述不清楚,一刀切,这样不好。因为基因检测还是有它应用的空间,很多老百姓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叫停后我也有接到一些孕妇打过来的诉苦电话,确实临床有需求。
通过讨论现在也有一些正确的声音出来,中国的学者都不差,中国政府也不傻,我相信随着大家的参与、讨论,会逐渐把基因检测和应用方式搞清楚。
后记:黄煜老师是罕见病领域的专家,在进行罕见病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热心公益活动,众多罕见病病友,在黄老师的影响和帮助下,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病友互助组织。我们期待更多的人能行动起来,关注罕见病,关爱罕见病患者。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