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日程公布】第二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将于三月在上海举办,春意盎然,大咖云集,诚邀您的参与!

首页 » 产业 » 快讯 2023-02-15 转化医学网 赞(36)
分享: 
导读
时间:2023年03月02日-03日,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

活动背景
细胞作为生命最为基本的一个单元概念,是生命活动的基石。单细胞技术可通过极高的分辨率,精准识别每个细胞和细胞群所具有的特征,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2011年,Nature Methods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值得期待的技术之一;2013年,Science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六大领域榜首;2017年,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人类细胞图谱计划” 首批拟资助的38个项目正式公布,将为人体40万亿细胞绘制“地图”,引爆了单细胞测序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单细胞的研究,逐步从基因组、转录组水平,延伸到蛋白组、代谢组等层面,并形成了多组学技术联合分析,这对于我们了解单个细胞的特征、细胞间的异质性、理解基因变化与表型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特别是近两年,单细胞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呈现井喷之势,是目前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焦点。如今,在肿瘤、发育生物学、临床诊断、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等领域,单细胞组学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我们实现高度个性化的精准医疗至关重要,也将对未来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全球市场中,美国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早,我国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但在单细胞组学技术疾病诊疗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为推动我国单细胞组学技术更快、更优的解决临床问题,转化医学网联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上海市遗传学会、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第二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论坛将于2023年03月02日-03日在上海举办,在首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论坛将邀请更多学术、临床大咖,通过分享研究热点、技术进展、应用场景、临床需求、市场反馈、瓶颈分析及机遇与挑战等话题,期待您的参与!


时间地点

时间:2023 年03月02-03日(03月02日转化医学 · 春论坛会前会,03月03日单细胞论坛)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 五楼阳光厅(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969号)

论坛日程

开场致辞
主持人:潘刘阳 转化医学网 CEO
09:00-09:05 王向东 欧洲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首席科学家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嘉宾致辞
09:05-09:10 卢大儒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主任委员
嘉宾致辞
学术报告 一
学术主席:王红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09:10-09:30 苏  冰 教授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
题目:单细胞水平研究肠道ILC亚群的分化与功能
09:30-09:50 曹广文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
题目:单细胞测序在研究肿瘤微环境促进癌症进化发育中的作用
09:50-10:10 杨朝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题目:单细胞时空组学测序
10:10-10:30 茶  歇 20min
学术报告 二
学术主席:苏   冰 教授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
10:30-10:50 郭国骥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
题目:多组学细胞图谱分析
10:50-11:10 汪   进 研究员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题目:基因表达图谱揭示胰腺癌特异分子靶标及其作用机制
11:10-11:30 丁显廷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题目:单细胞多重蛋白的联合检测技术
11:30-11:50 王玉萍 博士
碧迪医疗
题目:BD Rhapsody单细胞多组学完整解决方案
11:50-13:00 午  餐 70min
学术报告 三
学术主席:曹广文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
13:00-13:20 唐惠儒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题目:单细胞代谢组定量分析与挑战
13:20-13:40 王建华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题目:Integration analysis of single-cell multi-omics reveals prostate cancer ecosystem
13:40-14:00 庄镇堃 博士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题目: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在脑图谱与脑疾病中的应用
学术报告 四
学术主席:韩泽广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14:00-14:20 武多娇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副院长
题目:单细胞组学技术助力转化免疫学研究
14:20-14:40 李   辰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题目:时空分辨蛋白质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4:40-15:00 徐德晟 博士
美纳里尼硅生物系统
题目:单细胞测序在CellSearch-DEPArray液体活检平台的临床应用
15:00-15:20 茶  歇 20min
学术报告 五
学术主席:唐惠儒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5:20-15:40 叶幼琼 研究员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题目:构建以恶性-边界-非恶性为轴的肿瘤空间微环境可视化方法以探讨肿瘤边界潜在靶点
15:40-16:00 荚德水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题目: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小细胞肺癌组织内耐药性细胞亚群及其调控机制
16:00-16:20 李   晋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题目: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发现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非经典功能
16:20-16:40 刘   寒 博士
墨卓生物创始人&COO
题目:墨卓跨平台、多物种单细胞多组学解决方案
学术报告 六
学术主席:武多娇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副院长
16:40-17:00 张   易 博士
BioLegend
题目:Single-cell multiomics resolved atlas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owered by TotalSeqTM
17:00-17:20 任  艳 研究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
题目:Mad-CASP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应用研究
17:20-17:40 王   旭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题目:单细胞技术与合成生物学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碰撞
论坛闭幕


转化医学 · 春 论坛日程
开场致辞
主持人:潘刘阳  转化医学网 CEO
13:25-13:30 范金成  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
嘉宾致辞
学术报告(上)
主持人:颜崇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
13:30-13:55 肖艳群 主任技师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室、分子病理研究室主任
题目:分子诊断创新技术临床应用思考
13:55-14:20 卢大儒 教授
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
题目:基因检测与不孕不育
圆桌论坛(上)
圆桌主题:共话生殖遗传创新分子诊断策略研讨
14:20-15:00
圆桌主持嘉宾:
颜崇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
圆桌分享嘉宾:
肖艳群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室、分子病理研究室主任
卢大儒  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敬敏 韦翰斯生物联合创始人
潘加奎  解码DNA创始人
余伟师  赛福基因创始人
15:00-16:00
芯像生物 国产基因测序平台新品发布会
学术报告(下)
主持人:邓林红  常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16:00-16:25 徐   峰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执行主任
题目:群体感应驱动细菌耐药机制
16:25-16:50 王新宇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题目:新冠疫情后,病原学诊断该走向何处?
圆桌论坛 (下)
圆桌主题:共话病原检测创新分子诊断策略研讨
16:50-17:30
圆桌主持嘉宾:
邓林红  常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圆桌分享嘉宾:
王新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主任医师
许   腾  微远基因创始人
秦   楠  锐翌生物CEO
黄卫华  翌圣生物董事长
王东亮  求臻医学首席医学官
张   锋  伯杰医疗董秘
论坛闭幕

论坛嘉宾(按姓氏排序)


曹广文,中共党员,流行病学专家,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生物医学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曹广文教授长期从事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流行病学、HBV致癌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首次阐明HBV基因组流行特征,揭示了“HBV末路进化规律”和炎症驱动HBV进化机制,提出了“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体系,建立了HBV致癌预测和防控措施。“癌症进化发育学”在结直肠癌、胆囊/胆管癌、肾细胞癌和胃癌等癌症中得到证实,被写入国外教科书。参与了20余项临床和公共卫生指南/专家共识的修订,主编出版专著10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CO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28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8),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丁显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子与纳米医学平台主任,个性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上海市“曙光计划”获得者;微纳系统与工程(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MINE) Young Scientist Award;国际实验室自动化与筛查协会(Society for Laboratory Automatiom and Screening, SLAS) Tony B. Academic Award;iCANX Young Scientist Award。
担任国际比尔.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复方药物临床研发”国际重大专项,负责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军委科技委国防创新特区第一批启动项目,负责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课题负责人;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任务负责人;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课题负责人;中央军委科技委”火花项目“,负责人;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等。
目前担任30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6个国际SCI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已发表包括Science Advances, Genome Bi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Nature Protocols, Analytical Chemistry,Clinci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ioinformatics在内的国际期刊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
郭国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干细胞联盟副主席。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新加坡基因研究所。之后赴美国,任达纳法伯癌症中心及波士顿儿童医院Research Fellow。2014年入职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2017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9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郭国骥一直致力于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在细胞图谱的绘制上有突出贡献。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细胞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以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韩泽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科研方向:肿瘤(肝癌等)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重要基因功能研究;单细胞分析和应用。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以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Genetics、JCI、GUT、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PNAS、Annu Rev Genomics Hum Genet等发表论文、综述、社评等, 论文被他人引用9000余次,获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等。
荚德水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PI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肿瘤功能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肿瘤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建立与应用研究。通过高通量多组学技术发现肿瘤基因组中基因,运用高通量功能筛选技术以及基因修饰小鼠模型,揭示突变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机制并发现个体化治疗方案。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Discovery, Hepatology, Cell Research, Molecular Oncology, Carcinogenesis等杂志。获得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等荣誉。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14-2018年在美国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担任PI。
李辰,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平台主任。致力于单细胞、痕量及临床大样本的蛋白质组技术开发与应用。主持或参与国自然基金项目等15项,参与编撰国际系列丛书1部、专业书籍1部、参与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9项,其中12项获授权。在Cancer Cell、Cell Res.、Cell Death Dis.、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国际一流杂志发表SCI论文25篇,总影响因子>216,被引>900次。入选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担任Cell Press、GPB、WJG等期刊审稿人。

李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青年副秘书长。2016年获得奥地利科学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CeMM)博士学位,2016年-2018年在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BIDMC)从事博士后阶段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代谢性疾病的机制与治疗。李晋曾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Cell Metabolism、Journal of Hepatology、PNAS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刘寒博士,墨卓生物创始人,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和经济学本科双学位。哈佛大学环境工程学博士。在纳米材料、表面化学方向,ACS nano, ES&T等著名期刊发表9篇论文,每篇平均引用超过100次。2019年加入墨卓生物,担任联合创始人,COO,负责公司战略,产品,市场,运营,医疗器械注册等工作。

卢大儒,遗传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PI、博士生导师,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遗传诊断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常务理事/致畸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BMC Medical Genomics 副主编等。
主要开展遗传病基因克隆、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先后在血友病基因治疗、东亚人群起源迁徙与遗传结构、肿瘤分子遗传学和基因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编教材与科普读物8部,发表SCI论文300多篇,引用10000余次。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奖励,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师德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任艳,研究员,博导,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测试分析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科大校外兼职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0-2015年博士后期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肿瘤缺氧机制研究。长期从事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开发和应用、并开展相应功能研究。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Bulletin, Nature Ecology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eranostics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0多篇,申请专利近3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多项。
苏冰,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耶鲁免疫代谢研究院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免疫与疾病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生物学系客座教授,国家高端人才专家和上海市高端人才专家。
苏冰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随后考取留美CUSBEA项目进入耶鲁大学,1987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1991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91-1995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实验室从事博后训练。苏冰教授于1995-2006任职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至终身教授,于2006-任职耶鲁大学至终身副教授,客座教授。2012全职回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任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及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主任。苏冰教授长期致力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尤其是MAPK和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免疫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发现,在Cell、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Molecular Cell、EMBO J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30余篇,他引超过15000次。此外,苏冰教授曾担任美国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秘书长和理事会委员、是《现代免疫学》杂志主编、JMCB和Current Research in Immunology、中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副主编、Immunology and Cell Biology等杂志编委,是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面上项目、中组部国家高端人才计划以及美国NIH、AHA等多个学科组的专业委员和项目评审专家。
唐惠儒,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精准医学”及“前沿生物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伦敦大学博士。
曾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医学部Senior Scientist、“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创建主任、科技部973与蛋白质科学重大计划等项目评审专家。
研究代谢物功能及代谢组学30余年,发表Nature、Nat Microbiol及PNAS等SCI论文210余篇,被引1.2万余次(h指数~64)。获批国内外发明专利多项。
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常务理事、国际实验磁共振大会(ENC)执委(大中华地区唯一)、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委员会委员,Metabolomics、Arch Pharm、《基础医学与临床》等编委,Nutrition Metabolism及Phenomics等副主编。
王向东,医学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医院呼吸首席科学家、临床医学研究院学科带头人,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肺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上海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曾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分子生物科学教授、瑞典隆德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的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呼吸免疫学教授。承担任国家精准医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还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国际转化医学协会执行副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理事会理事,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顾问。曾在国际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全球疾病顾问,亚洲医学总监等 (如阿斯特拉德拉科,阿斯利康,PPD)、美国胸科学会国际健康委员会执行委员。还担任国际英文版的临床转化医学杂志主编(IF=7.919),细胞生物学与毒理学杂志主编(IF=6.3),转化生物信息学系列从书主编,转化医学杂志疾执行主编和病生物标志物主编(IF= 4.1),细胞分子医学杂志高级副主编和亚洲主编(IF= 4.5);和国际专业编委,如美国呼吸重症医学杂志(IF=17.452),美国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杂志(IF= 5.73)。他共发表科学论文约300篇,总影响因子1000,引用次数约10666,h-因子为54,i10-因子为268。
王红霞,主任医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医树奖(一等奖)、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医务工匠等。
主攻方向为乳腺癌与胰腺癌的精准诊治,包括精准诊断、分子分型、复发转移监测、新药临床试验、生物免疫治疗等。在Cell Res、Nat Cell Biol、Cancer Discov、Nat Commun、Sci Adv、PNAS 等发表SCI 论著40 多篇,申请国家专利11 项,PCT 专利1 项。发起主持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
所带领团队入选肿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乳腺肿瘤综合诊疗示范中心(第一批),高水平地方高校“临床研究创新团队”与“战略核心团队”等。
汪进,生物学博士,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PI,研究员,复旦大学免疫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生导师。原美国德州大学M.D.爱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分子病理系Research Scientist。200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10年期间,先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DDK)和美国德州大学 M.D.爱德森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其2016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和2020年获上海金山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称号。研究领域为感染病和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机制研究,包括人类非编码RNAs(miRNAs, LncRNAs, CircRNAS)在消化道肿瘤(肝癌和胰腺癌)和HIV合并肿瘤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分泌机制。研究方向包括:1)非编码RNAs作为消化道肿瘤和HIV合并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及非编码RNA在外泌体分泌和作用机制研究;2)特异性非编码RNAs(miRNAs, LncRNAs, CircRNAS),维生素C用于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治疗的药物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3)新发和再现传染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已在《Cancer Cell》、《Clinical Chemistry》、 《Cancer Letter》、《Theranostics》、《Carcinogenesis》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54篇SCI论文(其中42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谷歌学术H指数26。迄今为止,其发表论文总被引用超过3000次,SCI总影响因子已超过330分。为《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编辑,和《Frontiers in Immunology》、《Frontiers in Physiology》,《Journal of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SCI杂志客座编辑,主编《Novel Implications of Exosom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Infectious Diseases》,2017年,InTech出版社,已参编英文著作4部。汪进已在2010年获得美国The Anne Eastland Spears Fellowship in GI Cancer Research消化道肿瘤研究奖,其于2015年5月归国全职任职,近五年来已获得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佑安肝病感染病医疗联盟项目等课题资助。
王建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及跟踪计划,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癌症代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及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等评审专家 。
研究领域:  1. 前列腺癌微环境异质性;2. 表观遗传修饰调控肿瘤发生发展;3. 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
近5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20多篇,文章被引用(至2022年6月)超过6000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超过600次。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 Nature Cell Biology, JCI, Cancer Res,  Clinical Cancer Res, Journal of Pathology, Oncogene,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 等国际主流杂志,研究团队获得近20项国家级,上海市科研和人才项目资助。
王旭,博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University of Utah 神经与解剖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2012年-2013年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系统生物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复旦大学引进人才,先后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研究员(课题组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研究员。兼任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肿瘤专委会理事,南京江宁药谷学院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是构建人源化疾病动物模型,探索基因治疗和合成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在发育和肿瘤生物学领域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干,2018年中国动物学会优秀青年学者,2020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
王玉萍,BD单细胞多组学应用经理。拥有丰富的单细胞及流式应用经验。开发流式联合单细胞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Cell Reports、PNAS等文章。
武多娇,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心肺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聚焦免疫代谢调控机制及干预靶点的研究;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在Immunity,Semin Cancer Biol.,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SCI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免疫代谢、系统免疫学等领域英文专著5本。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等。
徐德晟,毕业于中科院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现任职于美纳里尼诊断亚太区,支持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下游单细胞测序的科学和临床应用。曾就职于国内大型NGS服务公司,参与设计和支持了大量高通量和低通量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的项目,在单细胞领域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杨朝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福建省化学会副理事长、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编。长期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在Nature Commun、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中英文专著3部,论文被引超过15000次,H指数67。获授权专利50余项。先后获得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等奖项与荣誉。
叶幼琼,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于2016年获得同济大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9年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加入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课题组围绕的肿瘤边界微环境,以单细胞/空间组学等生物大数据为驱动,构建算法、工具开发,结合生物信息创新方法、基础实验、临床队列等多尺度手段阐释肿瘤微环境中重要调控因子对肿瘤进展的调节机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并利用多维数据构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于Cancer Cell, Nat. Metab., Nat. Immunol., Nat. Commun.(2020,2022),Cell Systems等学术期刊。

张易,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2015年至2017年从事CAR-T细胞在血液瘤治疗方向的产品开发,担任项目负责人。2017年加入BioLegend中国至今,现任BioLegend大中华区技术经理。多年从事生命科学领域产品应用支持,熟悉从流式到单细胞多组学等免疫相关工具的整体解决方案。


庄镇堃,博士,第八届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目前担任华大研究院脑专项科学家,擅长使用单细胞与空间转录组技术解决脑科学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Nature, Immun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



同期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
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上海市遗传学会
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
转化医学网
报名注册
本次活动免费,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名额有限,请尽快注册,报满之后停止注册,后续公布活动日程。
合作伙伴
论坛现场
联系我们
参会咨询
联系人:李敏骥
手机:18019713070(微信同号)
邮箱:liminji@360zhyx.com
申请演讲
联系人:黄戌琼
手机:13371928010(微信同号)
邮箱:huangxuqiong@360zhyx.com
赞助合作
联系人:汪青川
手机:18501604473(微信同号)
邮箱:wangqingchuan@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