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第二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圆满结束,大咖云集,共话单细胞组学技术!
导读 | 第二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于3月3日在上海成功举办! |
2023年3月3日,“第二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成功在上海举办,论坛邀请了单细胞组学领域近30位大咖专家,围绕研究热点、技术进展、应用场景、临床需求、市场反馈、瓶颈分析及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干货满满!众多业内同仁针对单细胞组学技术做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会议开场由主办方代表,转化医学网CEO潘刘阳先生主持,他对发起本届论坛的行业背景、前期筹备、嘉宾阵容、参会情况等做了介绍,并回顾了首届的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单细胞在基础研究、临床探索、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潘刘阳 先生
接下来,主办方代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向东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王教授回顾了近年来单细胞组学技术在科研领域的进展,单细胞组学技术是当下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解决临床疾病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他对各位嘉宾和同道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王向东 教授
之后,主办方代表,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大儒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卢教授表示单细胞组学技术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希望大家珍惜此次线下学习机会,多多交流,多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向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卢大儒 教授
01
开场致辞过后,论坛进入到主题学术报告环节,担任学术报告第一环节主席的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王红霞教授。
王红霞 教授
首位分享的嘉宾是苏冰教授,苏冰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免疫代谢中方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冰教授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水平研究肠道ILC亚群的分化与功能”。
苏冰 教授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曹广文教授,他主要从事PLC流行病学、乙肝病毒(HBV)流行病学、HBV致癌机制和HBV致癌特异性防控研究。在研究HBV致癌机制过程中,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乙肝病毒致癌末路进化规律”和“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体系,其中“癌症进化发育学”被写入国外教科书,建立的HBV致癌特异性防控技术可使我国大陆地区1500万HBV慢性感染者免于在平均寿命(75岁)之前死于PLC。所开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公共卫生意义。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测序在研究肿瘤微环境促进癌症进化发育中的作用”。
曹广文 教授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朝勇教授,他先后获得了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研究生奖、中国政府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美国化学会-2021年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等奖项与荣誉。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时空组学测序”。
杨朝勇 教授
02
茶歇过后,进入到学术报告的第二环节,担任学术报告第二环节主席的是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
首位分享的嘉宾是浙江大学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郭国骥教授,他是现任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委员。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细胞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郭国骥一直致力于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在细胞图谱的绘制上有突出贡献。他分享的题目是“多组学细胞图谱分析”。
郭国骥 教授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汪进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人类非编码 RNAs (miRNAs, lncRNAs和circRNAs) 在消化道肿瘤 (肝癌和胰腺癌)及HIV合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他分享的题目是“基因表达图谱揭示胰腺癌特异分子靶标及其作用机制”。
汪进 研究员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丁显廷教授,他是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PI、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上海市“曙光计划”学者、上海市科协“飞翔计划”、上海交通大学“仲英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凯原十佳教师“、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美国南加州中华科学家工程师协会青年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党外双创人才。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多重蛋白的联合检测技术”。
丁显廷 教授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碧迪医疗单细胞产品线产品经理武鑫女士,她分享的题目是“BD Rhapsody单细胞多组学完整解决方案”。
武鑫 女士
03
午餐过后,进入到学术报告的第三环节,担任学术报告第三环节主席的是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曹广文教授。
首位分享的嘉宾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惠儒教授,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代谢组定量分析与挑战”。
唐惠儒 教授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建华研究员,他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出PI;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及跟踪计划;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癌症代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及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等评审专家。他分享的题目是“Integration analysis of single-cell multi-omics reveals prostate cancer ecosystem”。
王建华 研究员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庄镇堃博士,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在脑图谱与脑疾病中的应用”。
庄镇堃 博士
04
随后,进入到学术报告的第四环节,担任学术报告第四环节主席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韩泽广教授。
韩泽广 教授
首位分享的嘉宾是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副院长武多娇研究员,她聚焦肿瘤或感染疾病中免疫代谢调控机制及干预靶点的研究,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免疫代谢、系统免疫学等领域英文专著5本;兼任上海心肺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Frontiers in immunology客座主编等。她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组学技术助力转化免疫学研究”。
武多娇 研究员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辰研究员,她在Cancer Cell 等国际一流期刊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编撰国际系列丛书1部,专业书籍1部。她分享的题目是“时空分辨蛋白质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李辰 研究员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美纳里尼硅生物系统徐德晟博士,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测序在CellSearch-DEPArray液体活检平台的临床应用”。
徐德晟博士
05
茶歇过后,进入到学术报告的第五环节,担任学术报告第五环节主席的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惠儒教授。
首位分享的嘉宾是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叶幼琼研究员,她的课题组聚焦肿瘤微环境(TME)和免疫治疗,围绕肿瘤(边界)微环境,以生物大数据为驱动,构建算法、结合生信创新方法、基础实验、临床队列等多尺度手段阐释TME中调控因子对肿瘤进展和免疫逃逸机制、并利用多维数据构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治疗策略。她分享的题目是“构建以恶性-边界-非恶性为轴的肿瘤空间微环境可视化方法以探讨肿瘤边界潜在靶点”。
叶幼琼 研究员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荚德水研究员,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小细胞肺癌组织内耐药性细胞亚群及其调控机制”。
荚德水 研究员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晋教授,他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青年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代谢性疾病的机制与治疗。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发现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非经典功能”。
李晋 教授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墨卓生物创始人&COO刘寒博士,他分享的题目是“墨卓跨平台、多物种单细胞多组学解决方案”。
刘寒 博士
06
随后,进入到学术报告的第六环节,担任学术报告第六环节主席的是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副院长武多娇研究员。
首位分享的嘉宾是BioLegend张易博士,她分享的题目是“Single-cell multiomics resolved atlas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owered by TotalSeqTM”。
张易 博士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任艳研究员。她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测试分析中心主任,中科院医学所兼职研究员,国科大校外兼职导师。她分享的题目是“Mad-CASP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应用研究”。
任艳 研究员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旭博士,他主要从事人源化动物模型和肿瘤免疫及代谢方面的研究,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肿瘤专委会、上海市生物化学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理事。他分享的题目是“单细胞技术与合成生物学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碰撞”。
王旭 博士
整场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现场提问踊跃,专家倾囊相授,参会者意犹未尽。本次论坛由转化医学网联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上海市遗传学会、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为推动我国单细胞组学技术更快、更优的解决临床问题,活动组织方未来还将在北京、重庆等地持续推进单细胞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