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无虚席,精彩纷呈!中国群体遗传学研究及精准医学转化峰会(北京站)顺利举办!
导读 | 围绕“基于多组学大数据的队列研究”主题,共话中国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新技术和新思路。 |
当前,全球精准医学、大数据基建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基于队列的高通量样本研究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与此同时,多组学大数据的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发现和新突破。基于此背景,因美纳于3月4日主办了中国群体遗传学研究及精准医学转化峰会(北京站)。本次峰会围绕“基于多组学大数据的队列研究”主题,集结了群体基因组项目和队列研究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共同探讨表观遗传学技术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深度碰撞及精准医学转化。
本次峰会由因美纳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王飚先生开场致辞。王飚先生表示:“作为全球基因测序的领导者,因美纳的数据质量已获得了全球科研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全球有超过三十万篇经同行评议的学术研究文章是基于因美纳平台所产生的数据;而因美纳也将持续创新突破,在中国同步引进更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助力科学研究。”
因美纳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王飚先生
首先分享嘉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单广良教授。单教授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教学名师,同时也是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负责人。单教授本次分享的主题为“现代队列研究的理念与实践”。首先,单教授阐述了高质量队列应该具备的特征,解释了对表型基本指标的选取标准。在报告中,单教授还以国内的大队列研究为例,分析了队列研究设计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队列研究理念的常见误区以及目前队列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并提出包括自然人群队列与临床队列相融合在内的若干队列研究展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单广良教授
第二位分享嘉宾为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袁中尚教授。袁教授同时担任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跨组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跨组学数据整合的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袁教授本次分享的主题为“跨组学数据整合的统计分析思路与方法”。袁教授以“生物医学问题-凝练统计学问题-数理模型解决问题-反馈生物医学问题解释”的研究思路为框架,向大家介绍了不同模型在跨组学数据整合的统计分析的设计理念与应用。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袁中尚教授
第三位分享嘉宾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助理教授高旭教授。高旭教授长期从事利用表观遗传组学,并结合其他多组学数据的环境暴露与老年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高教授本次分享的主题为“环境与衰老的人群甲基化机制研究”。高教授以吸烟暴露评价为例,表明了DNA甲基化是一种相对稳定、准确的环境暴露评估指标,是连接环境风险暴露和健康结局的分子机制(桥梁)。此外,高教授还分享了最近进行的相关研究,揭示了DNA甲基化年龄对于人体器官及机体衰老程度的良好预测性。高教授表示,如何预测、评估、延缓衰老,对于延长生命的健康年限意义重大,也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领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高旭教授
第四位分享嘉宾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研所)副院长岳伟华教授。岳教授同时担任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博雅教授及McGovern研究所PI。岳教授本次分享的主题为“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及抗精神病药疗效表观遗传学”。岳教授强调了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并表示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可以发现抗精神病药新型药理机制易感基因;功能探索及多组学数据分析有助于阐释机制和转化应用。未来,多组学策略有助于实现精神分裂症客观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助力解决目前“诊断主观化、治疗经验化”的问题,推进实现客观诊断、有效治疗。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岳伟华教授
此外,因美纳售前技术专家张巍博士也为大家介绍了因美纳新一代甲基化芯片InfiniumTMMethylationEPICv2.0BeadChip高准确度与精确度、经济高效、可扩展等相关产品优势,并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阐述了EPICv2.0在表观遗传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因美纳售前技术专家张巍博士
本次峰会得到博淼生物、佳安卫康的大力支持,会议讨论氛围热烈,与会嘉宾们与现场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在队列研究领域,中国起步较晚,但在众多中国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与探索下,相关科研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未来实现突破与创新的后发潜力巨大。相关研究的进步也将极大推动精准医学发展,最终造福患者和社会。今年是因美纳成立的25周年,作为全球基因测序与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因美纳将坚持创新,持续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客户提供专业可靠的技术和产品。
本次峰会回放内容现已上线因美纳讲堂,注册因美纳讲堂即可观看学习。
扫码关注讲堂观看会议回放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