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谭蔚泓院士与邱丽萍教授联合发文
导读 |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在对抗多种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当 T 细胞受体(TCR)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呈递的抗原肽结合时,该过程就会启动。 |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院士和邱丽萍教授联合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评论“DNA nanostructure-programmed intermembrane spacing to modulate T-cell immunity”,研究阐明了DNA纳米结构编程的膜间间距以调节T细胞免疫的机制。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tm2.1379
膜间间距对TCR信号传导的影响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在对抗多种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当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呈递的抗原肽结合时,该过程就会启动。在TCR-pMHC特异性结合上,APC和T细胞之间的界面处迅速形成紧密接触区,轴向距离约为13nm。这种紧密接触区通过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促进TCR复合物细胞质结构域中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激活基序(ITAM)的磷酸化,从而触发一系列导致T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尽管它在T细胞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于TCR-pMHC结合如何启动细胞内ITAM磷酸化的分子机制仍然存在争议。
以前的研究已经通过遗传操纵pMHC配体或其他膜蛋白的长度来检查紧密接触区对TCR触发过程的空间影响。然而,这些技术涉及蛋白质结构和表达的修饰,并且难以准确评估膜间距离与TCR信号强度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虽然人工设计的纳米界面可以提供可测量的系统,但它们在复制真正的APC和捕获这种生物过程的全部复杂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因为它们缺乏许多固有的膜相关分子和适应性形态。此外,现有的策略主要集中在延长膜间间距上,而对压缩膜间距离的影响探索很少。研究的这一差距为进一步探索其潜在机制留下了空间。
可编程DNA纳米连接,用于以纳米精度调节膜间间距
为了克服上述限制,我们通过使用胆固醇标记的DNA四面体(TDN)作为细胞膜锚定支架,开发了不同大小的DNA纳米接头(DNJ)(图1A)。TDNs通过DNA自组装构建,在顶部顶点显示悬垂链,在三个底部顶点显示胆固醇标签。与传统的基因工程策略不同,我们的系统不需要蛋白质修饰。TDNs的快速、有效和稳定的膜锚定能力也通过我们之前的工作得到了证明。同时,TDNs在细胞表面的密度可以通过调节其孵育浓度来轻松调节。为了控制膜间间距,我们设计了三种类型的DNJ,即DNJ-7,DNJ-13和DNJ-37,分别对应于9.6,13.0和26.4 nm的理论尺寸。这些DNJ是通过在两个相同尺寸的TDN之间混合悬垂股来构建的。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我们发现这些DNJ可以将膜间间距精确调整到所需值(图1B,C)。这种能力允许在APC和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真实系统中扩展,维持和压缩TCR-pMHC介导的接触区的空间距离。
表征用于操纵膜间间距的 DNA 纳米接头(DNJ)
TCR信号传导的潜在分子机制
通过使用DNJ来操纵细胞—细胞界面的轴向尺寸,我们观察到T细胞信号幅度的一致趋势:DNJ-7>DNJ-13>DNJ-37(图2A)。此外,我们发现在临界低表面密度下,大于TCR-pMHC复合物尺寸的DNJ-37可以通过增加膜间距离和减少CD45偏析来削弱T细胞活化水平(图2B,C)。另一方面,尺寸较小的DNJ-7可以压缩APC-T细胞界面处的膜间间距,导致CD45的严格排除和TCR复合物的构象变化加剧。因此,这种压缩导致T细胞活化的显着增强。虽然DNJ-13对膜间距离的影响很小,但与无DNJ对照组相比,它可以有效地稳定TCR-pMHC介导的细胞界面,导致ITAM磷酸化延长和T细胞刺激更强。
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的机理研究
未来展望
这些发现为接触区轴向尺寸在T细胞触发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将APC-T细胞界面的膜间距离减小到小于10 nm可以显著增强T细胞活化,从而扩大T细胞免疫研究的机会,并进一步应用于免疫相关疾病的新疗法的开发。考虑到通过直接接触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界面维度在调节各种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膜锚定DNA纳米平台具有高可编程性、可控性、易于操作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研究这些生化事件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此外,它在免疫治疗领域促进靶向T细胞反应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tm2.1379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