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管理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暨大健康服务专委会等联合年会召开!
导读 | 12月23日以“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管理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
风劲帆满海天远,雄狮阔步新征程。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上海市产医融合发展意见,推动医学科研管理、临床科技成果转化、产医融合,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12月23日,由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新源转化医学中心、上海医济惠医药科技创新与转化研究院承办的以“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管理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年会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隆重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市保健局局长胡鸿毅,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委田卫东教授,副主委刘俊立教授、秘书长樊建军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赵镇教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孔元中,上海市卫健委药政处处长倪元峰,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处副处长阮秀芳,上海市经信委生物医药处徐文凯主任科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范金成,上海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济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刘俊岭教授,上海联影数字技术产业事业群副总裁高川,昕麓投资创始人李文罡,以及来自全国的60余家三甲医院、科研机构分管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专家领导和媒体朋友等参会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以线上直播和线下论坛交流的形式进行。
——开幕式盛况——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教授首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寒冬虽至,会场暖意融融,会议气氛热情高涨。保院长对李济宇教授的专利成果转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市已经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继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后,上海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专利成果转化工作非常重要。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前任主任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田卫东教授致辞:医疗健康是一个大产业,国家强调和重视科技创新,对医学科研管理人既是一个最好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这次联合年会的形式特别好,产医融合为我们今后的科研管理走出了新的模式!
上海市干部保健局局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教授,代表上海市卫健委向本次联合年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上海市要以科技创新作为牵引,助力五大中心的发展。上海市与北京市一样,是中国医疗资源最富集的高地,亦理应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上海市政府也要求,临床高水平医院要向研究型高水平医院转型发展。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模式、人员分类发展模式,需要出现大突破。为国家的大健康战略,做出上海医疗系统的重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董尔丹院士致辞:石石相遇产生火花,水水相遇产生涟漪,朋友聚会产生合作机会。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国家生命医学的研发转化和质量发展,讲好讲实!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郑惠强会长致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全面贯彻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医学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无疑是其中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将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生物医药企业是三个最重要的医学科技创新源头。只有开放式创新、突破原有边界,把来自不同源头的力量聚集在一起,通过专业化分工,才有利于形成原始创新。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通过不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并与现代科技前沿技术和前瞻性的研究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产生临床医学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医学科技具有高知识壁垒、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元化、开放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或生态,需要汇聚医、产、学、研、金、服、用多方面创新资源,通过“科技+投资+产业”等创新融合模式,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次医学会与联合会的联合年会就是一次很好的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希望通过年会,能够探讨并形成更多的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医产融合的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和创新体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奋发有为,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贡献更多的力量!】
——院士管理讲坛/大咖论坛——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院士管理讲坛”环节。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药政管理处处长倪元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徐正梅主持下,董尔丹院士作《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管理支撑,助力医学科学发展》主旨报告。在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刘俊立、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樊建军主持下,李兆申院士作《以病人为中心、临床问题为导向,自主创新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
——发布环节——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李济宇主导发布了《2022年度医疗机构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pMIT-40)》(详细附后)。 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Medical Innovation Transfer for Patent 40)(以下简称p-MIT40指数),是在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委会的支持下,由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济宇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医济惠医药科技创新与转化研究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政策研究、软科学重点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创建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入围上海市医疗机构首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课题组通过采集、整理、加工、分析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多方数据,根据科学性、权威机构数据源性、代表性、易获取性以及客观性等筛选原则,运用熵权法和TOPSIS综合评价法构建的多维度、全客观、可复测的医疗机构创新转化综合实力评价体系。p-MIT40指数评价对象为上海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包括综合指数和年度指数。我国不乏强大的医学成果创新的前端能力(论文、奖项),但医学成果创新转化的后端能力(产品)是显著的短板。有别于其他医疗机构的排行榜,p-MIT40指数专注于医学专利质量和成果转化落地的视角,全面而又针对性地评价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实力。2020年在上海市卫生系统知识产权宣讲周闭幕式上首次发布以来,在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为代表的转化成绩优秀的医疗机构所认可,全市首批三位技术转移带头人中唯一一位来自医疗机构的代表就来自连续三年排名首位的九院转化的负责人。此次发布是p-MIT40指数的第四次发布,课题组为促进国内医疗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的氛围,将指数评测体系上线移动端推出,通过信息化建设手段,将评测的范围逐步拓展到全市乃至全国的三级医院。
——p-MIT40指数第四季(2022年度)——
《多角荟——“陆家嘴对话”之产医融合高端对话》专栏节目启动仪式
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范金成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多角荟——“陆家嘴对话”之产医融合高端对话》专栏节目启动仪式。该平台作为著名的“陆家嘴对话”栏目之产医融合高端对话专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资源,以医学研究成果为科技创新策源,以新药新器械新技术转化为目标,让更多产学研医主体参与,促进多产线上下游合作,汇集更多金融、大数据要素资源。该栏目由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上海医学会生物转化医学分会主办,第1医学频道承办。将采取主持人+采访嘉宾形式,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演播厅进行访谈的直播/录播,计划发行30期。《多角荟》栏目将邀请国内顶尖科学家、医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等行业名角与大咖,从医学到哲学,从科技到落地,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爆品,打开多元视角,碰撞奇思妙想。从各自的深耕领域出发,深入探讨新的可能,从科研深度,到临床广度,启迪医疗发展智慧,构建产医新融合之可能,引发产医转化新潮流的思考,创造产医融合成果转化新纪元。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医学会邬惊雷会长,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张凤明总裁,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委田卫东教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孔元中,上海市卫健委药政处处长倪元峰,上海市经信委生物医药处徐文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秘书长吴坚平,节目总策划、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范金成,节目顾问兼主持人、上海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济宇,上海健康医学院产学合作处处长张苏华,第1医学频道主任孙汝萍共同上台参与《多角荟》栏目的启动仪式。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为上述环节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医学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融合。这次联合年会汇聚了医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等人群,就是一种创新模式。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为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气象、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民。遵循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上海市医学会既要服务于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能力提升,同时也要为企业家和医学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宣传推介平台,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药械转化管理政策专题论坛——
“药械转化管理政策专题”论坛环节,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兼嘉定区中心医院院长戴慧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郑培永主持下,上海市经信委生物医药处主任徐文凯代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李甲、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孔元中、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处副处长阮秀芳分别作《推动产医融合,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利的价值挖掘与运营模式》、《提升临床试验质量,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专题报告。挖掘专利的价值,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医融合,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是当今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政策的跟进与支持必不可少!
——临床药械研发转化专题论坛——
“临床药械研发转化专题”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徐增光、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长韩苏夏主持下,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上海联影数字技术产业事业群副总裁高川,先后作《医院药械转化管理实践分享》、《元宇宙时代——联影的思考与实践》演讲。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助理兼发展规划与“双一流”办公室主任莫晓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宋振举主持下,国家杰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刘俊岭,昕麓投资创始人李文罡,上海新源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苏晓捷,分别作《出凝血疾病的基础研究与药物转化》、《生物医药基金孵育创新项目经验》、《临床转化中的关键节点合技术路径》报告。医院药械转化、数字诊断技术、小分子药物开发、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开发,均为当前热点话题,嘉宾们的演讲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青委会、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
——青年论坛——
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青委会、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青年论坛上,在上海市卫健委科教处主任科员林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计菁主持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松灵、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科研处处长杨晓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处副处长朱雪松、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蔡娇,分别作了《多措并举,助推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产学研交叉,多学科融合,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生物药研究与转化科技服务平台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医院创新转化实践与思考》演讲。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胡承、李玲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刘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科研处处长顾翠峰、上海枫林集团汇创谷丁力,亦先后做了《顶尖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及启示》、《多方位整合社会力量,推动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医医院中医药成果转化的思考与探究》、《高科技成果转化融资、融智与融制的思路与建议》分享。嘉宾们有关如何促进临床研究高质发展、加快医学专利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交叉、多学科融合,以及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演讲,使与会者感到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上海市医院协会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成果转化学组
——青年沙龙——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上海市医院协会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成果转化学组青年沙龙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学科规划处处长许锋主持下,嘉宾莫晓芬、孙楠、焦杨文、庄建辉、倪新兴就“如何在医院内开展有效的概念验证?”、“如何实质性拓宽医院内的研发经费渠道?”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观点碰撞。青年医务工作者是临床科研的主力军,提出针对性的科学问题、获得及时、有力的资金支持,尤为重要!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主持下,嘉宾李俊龙,张春雁,王峥,刘帅和王磊就“人力资源有限,如何优化达到专利等知识产权项目的量质提升?”、“如何有效发掘、孵化、培育、跟踪潜力专利产品转化落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注意保护医务人员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让潜力专利产品成功实现转化落地,极大提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热忱和干劲,时不我待!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联合第1医学频道,在本次联合年会之际推出了《转化之声》专访视频节目,围绕“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管理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在会议期间对近20位与会的院士、教授、专家及领导进行了专访。
——大会总结——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范金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李济宇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推动药械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鼓励医学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引导科研人员聚焦临床诊治关键技术,瞄准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推进技术攻关,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让优秀科技成果惠及广大患者,助力国家大健康战略,助力医院持续高质量向前发展!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