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最新发文:揭示抑制肿瘤转移和侵袭的新策略
导读 | EB 病毒相关性胃癌 (EBVaGC) 被认为是 GC 的一种独特分子亚型,约占所有 GC 病例的 9%。临床上,发现EBVaG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频率明显低于未感染者,预后更好。RNA N6-甲基腺苷 (m6A) 修饰在调节各种癌症类型的肿瘤进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其对EBVaGC的影响尚不清楚。 |
近日,中山大学研究学者在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题为“FTO up-regulation induced by MYC suppresses tumour progression in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FTO-FOS-IGF2BP1/2作为GC转移预测前瞻性生物标志物组合的意义,并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阐明了EBVaGC转移减少的调控机制。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tm2.1505
研究背景
01
胃癌(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考虑到GC的组织学异质性,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根据分子分类将其分为四个亚型,其中一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即Epstein-u2012Barr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因GC细胞中的EBV感染而命名,约占所有GC病例的9%。EBV,也称为人类疱疹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超过90%的成年人建立终身潜伏感染。EBVaGC 属于潜伏期 I 和潜伏期 II,组成型表达潜伏基因产物,如 EBV 编码的小 RNA (EBER)、EBV 核抗原 1 (EBNA1) 和潜伏膜蛋白 2A (LMP2A)。此外,EBVaGC通常表现出PIK3CA突变、DNA高甲基化、JAK2、PD-L1和PD-L2基因扩增等分子特征,EBVaG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男性优势和近端胃易感性。更重要的是,与EBV阴性GC(EBVnGC)患者相比,感染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往往显著降低,临床预后良好。因此,探索EBV感染后GC转移频率降低的潜在机制将为GC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并可能有利于GC患者的预后预测。
研究进展
02
多项研究表明,EBVnGC的转移潜力明显强于EBVaGC。如上所述,FTO在体外和体内均明显抑制EBVaGC转移,但在EBVnGC细胞中表达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EBVnGC细胞中,我们发现FTO的异位表达抑制了细胞迁移、侵袭和伤口愈合率(图8A-D),而FTO耗竭后EMT标记基因的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图8E)。此外,FOS敲低有望成功抑制EBVnGC细胞的迁移能力(图8F,G)。总之,这些数据表明EBVnGC中存在FTO/FOS m6A调控轴,这可能为我们提供潜在的GC治疗和预后靶点。
FTO/FOS m6A 调节轴也存在于 EBVnGC 细胞中
研究结果
03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EBVaGC中异常m6A修饰的FTO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其下游调控机制,发现FTO-FOS-IGF2BP1/2信号通路以m6A依赖性方式延缓恶性进展。此外,我们发现MYC在EBV感染的情况下诱导FTO表达,这是EBVaGC中较低的转移率的原因。此外,可以将 FTO-FOS-IGF2BP1/2 轴作为生物标志物扩展到所有 GC 患者,无论其 EBV 感染状态如何,并且检测该生物标志物组合的表达可以预测 GC 患者的预后。然而,我们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FTO-FOS-IGF2BP1/2-m6A的调控模式是解释EBVaGC转移下降的机制之一,FTO的其他潜在下游靶基因有待进一步验证。总的来说,FTO-FOS-IGF2BP1/2通路为GC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我们将在未来重点探索(图8H)。
这项工作中基本机制的工作模型。(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tm2.1505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