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向新求质、助推科研更好转化丨博奥晶典第七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在京盛大召开!

首页 » 产业 » 快讯 1天前 转化医学网 赞(15)
分享: 
导读
碰撞科研火花、创新超乎想象!

2024年10月11-12日,由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在京盛大召开。

参会嘉宾合影
本届大会亮点纷呈,11位单细胞时空领域专家领衔,围绕免疫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近40家医院、超50家科研院所500余位嘉宾出席。

大会盛况

嘉宾致辞
博奥晶典董事长邢婉丽教授致辞
作为大会主办方,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集团常务副主任、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婉丽教授向各位到场领导和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邢婉丽教授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单细胞技术在精准医疗、肿瘤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我们对生命过程的认识,更为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博奥晶典是国内最早引入单细胞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的机构,多年以来,与全国的同道们携手,在干细胞研究、生殖发育、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依托自主研发实力,在技术平台的国产化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积极成效。博奥晶典将持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的精神,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共同探讨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享科研成果和应用经验,为推动单细胞研究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最后,她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中心主任吉训明作为特邀嘉宾致辞。吉训明院士首先感谢了大会主办方程京院士和邢婉丽教授的邀请,他非常开心与大家一起相聚在第七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共同探讨单细胞的时空组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他表示,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吹响了我们国家科技强国的号角。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关注临床疾病,从细胞、时空等多个角度探索疾病的发病规律,寻找有效、健康促进的方法和干预疾病的早期发病、早期进展这样的新手段,对我国科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吉训明院士谈到,博奥晶典创新将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和方法,能够很好地助力科学的研究。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们一道努力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国人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他祝愿本届大会能够在先进技术检测、在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精彩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团队刘佳教授作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团队刘佳教授作了题为“低氧应激下红系来源免疫调节细胞的生成及功能探究”的精彩报告。吉院士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构建了慢性低氧模型的多器官单细胞图谱,并发现脾脏中的一类特殊的具有免疫特性的红系细胞类群,并利用多种方法鉴定和验证了该细胞类型的分子特征,还发现间歇性低氧能够对该细胞类群产生影响,该发现从单细胞水平提出了低氧损伤和低氧适应性的一种潜在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攻克高原低氧损伤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于洋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于洋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女性卵巢微环境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近年来,高龄引起的女性不孕及自然流产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于洋课题组通过单细胞及空间转录组测序等技术手段描绘了卵巢的细胞图谱,揭示了衰老卵巢中卵母细胞和微环境细胞的分子特征,还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了干细胞治疗方案可以通过改善卵泡发育及血管生成来改善高龄小鼠卵巢功能,为干细胞治疗改善卵巢衰老进而提高生育力提供了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聂宇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聂宇研究员作了题为“炎症微环境与心肌再生”的主题报告,聂宇研究员介绍了缺血性心肌病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极速大量损失,因此心肌再生是治疗心肌疾病的关键,利用心肌再生能力较强的新生小鼠为模型,团队首先发现心肌再生可能受急性炎症调控,之后又通过单细胞测序分别发现了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心肌再生中的重要作用,其研究发现的成纤维细胞特异性分泌的Versican蛋白,更是有望成为心肌疾病临床治疗的有效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洪韬教授团队任健研究员作报告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洪韬教授团队的任健研究员分享了题为"脑血管畸形的致病机制研究”的专题报告。洪韬教授团队旨在通过基因组、单细胞以及模型动物等研究方法了解脑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以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法,详细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散发性突变的研究成果,随后介绍了其课题组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了针对性药物治疗的研究,发现能够对一些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些研究为理解脑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行政副主任赵海涛教授作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行政副主任赵海涛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赵教授首先介绍了肿瘤异质性是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进展和治疗起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肿瘤微环境有助于发现新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挖掘肿瘤耐药机制,指导个体化的癌症治疗策略,而单细胞技术是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的利器。赵教授指出利用单细胞技术可从多个维度开展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最后,赵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利用单细胞探索人类混合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教授作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教授作了题为“单细胞测序解析肿瘤治疗中免疫联合化疗的分子机制”的精彩报告。刘教授提到,虽然免疫治疗是近些年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响应率仍较低,各种手段的联合方案仍是肿瘤治疗的关键。刘教授团队通过单细胞和空间组学解析了三阴乳腺癌(TNBC)和食管鳞癌(ESCC)的免疫微环境图谱,发现了CXCL13+ T细胞和B细胞在TNBC中的富集,并进一步探讨了阿替利珠+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疗法在两种肿瘤中的有效性和分子机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指导性方案和数据。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白凡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的白凡教授带来了题为“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白凡教授展示了单细胞研究的新角度--针对少量细胞的单细胞组学技术,介绍了基于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癌症病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微小转移灶区域(MM)的研究,通过CTC测序能够无创检测肿瘤类型和溯源肿瘤来源,通过微小病灶基因组测序能够探索混合型癌症的克隆演化关系,这些方法可能成为无创癌症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的临床方法,为单细胞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薛瑞栋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薛瑞栋研究员作了题为“时空精度解析肿瘤克隆演化与微环境”的专题报告。薛瑞栋研究员从肿瘤克隆演化、肿瘤微环境以及肿瘤和微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借助于大队列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肝癌克隆演化模型,并借助单细胞测序解析了肝癌的不同免疫微环境亚型以及中性粒细胞对肿瘤发展及预后的重要作用。薛瑞栋团队还通过多组学、单细胞及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了早期肢端型黑色素瘤的克隆演化规律,鉴定出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驱动突变和附属器受累)及晚期预后标志物(APOE+CD163+巨噬细胞),为肢端型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吴青峰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吴青峰研究员作了题为“Neurogenesis and tumorigenesis in the hypothalamus”的报告。下丘脑神经元多样性较皮层更复杂,团队通过单细胞和空间组学发现下丘脑神经元的产生和组装是与大脑皮层完全不同的发育模式,具有级联放大、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元起源混搭以及复杂的亚谱系特征。吴青峰团队还通过关键的双基因突变建立了下丘脑的颅咽管瘤小鼠模型,利用单细胞和空间组学等方法描述了模型肿瘤的分子特征,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找到了脑瘤的潜在化疗药物。这些研究成果对脑神经发育机制和脑瘤治疗领域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汪一波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汪一波研究员带来了主题为“ 血管畸形的遗传机制研究”的精彩报告。团队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GPRASP1基因突变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促进视网膜及血管异常增生的关键,GPRASP1在调节GPR4降解及其K63泛素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研究还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对比分析了3例正常与10例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CM)样本,成功鉴定出一个独特的病变相关尖端细胞亚群,并锁定雄激素受体(AR)为该亚群的主要调控者。通过ATAC测序技术,研究首次描绘了AR促进脑内皮细胞染色质开放,构建了脑血管畸形内皮细胞的转录组调控网络,靶向AR或许能成为治疗脑血管畸形的新策略。

10x Genomics公司中国区应用科学家吴非博士作分享

来自10x Genomics公司的中国区应用科学家吴非博士以“单细胞和空间原位多组学新技术助力揭秘生物复杂性”为主题,介绍了10x单细胞及空间产品的全新升级。单细胞平台全新升级的GEM-X版本,相对于Next GEM技术GEM-X灵敏度提高,改进了对稀有转录本、脆弱细胞和RNA含量低的细胞的捕获。空间Visium平台也在今年推出高分辨率HD版本,Visium HD将空间转录组技术的分辨率由原来的55μm提升至2μm,实现了单细胞分辨率空间转录组测序。同时展示了Xenium空间原位平台优势以及最新进展,该平台亚细胞水平的分辨率和先进的多模态细胞分割方式,能够为多个研究领域提供微观解析视角,最新panel能够同时原位检测5000个基因。

重磅发布


更快、更稳、更准!11日下午,“国芯智领科研”——博奥晶典单细胞新品发布会同期举办。发布会上,博奥晶典助理总裁李彦泽博士发布了创新自研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解决方案——sCelluFlu-A。

作为一款专为精准医学科研设计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平台,sCelluFlu-A仪器小巧轻便,操作简单,1-8样本灵活上样,150秒极速运行时间,特别适合临床样本快速实验。运行快,建库快,上门快,报告快;稳定的细胞数,稳定的基因数,稳定的线粒体低占比,稳定的脆弱细胞类型捕获;精准定位“老(肿瘤)、弱(免疫)、病(免疫)、残(发育)”的大队列高性价比研究,精准定位医学诊断和科研的全国产化。
发布会上,李彦泽博士对博奥晶典产学共建、三位一体的系统生物医学、科研和转化支持计划——SMRT Plan(Systematic bio-Medicine Research & Translation Plan)同步进行了重点推介。

博奥晶典SMRT计划,依托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优势,从系统科研服务、硬核产学共建和高效临床转化三个方面布局,为广大医学团队尤其是临床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科研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提供科研的强大支持及转化平台的多方向应用,促进“产学研”三位一体更好地结合,共同促进整个精准医学的发展。
更多新品发布内容
敬请期待后续报道
展台盛况

会议期间,博奥晶典此次大会重磅发布的自研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解决方案——sCelluFlu-A亮相晶典产品展示区,颜值霸屏、小巧灵活的sCelluFlu-A成为了现场“团宠”,咨询者络绎不绝,气氛火热。
精彩花絮
作为国内单细胞时空领域的年度顶级盛会,博奥晶典“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功举办了七届。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们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合作的平台,是推动单细胞前沿技术在科研中应用、提升科研产出成果、助力科研与转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学术桥梁。碰撞科研火花、创新超乎想象!期待明年再相聚!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